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預防小兒慢性鼻炎?

長期不治療可影響寶寶發育。 例如, 長期張口呼吸可使面部發育障礙, 引起上頜骨變長, 牙齒向外突、嘴唇變厚等所謂的鼻病面容, 以及記憶力下降、思維不集中;鼻塞還影響睡眠品質, 大量鼻涕吸入腹腔, 刺激胃黏膜而引起食欲下降, 以致面黃肌瘦, 身體矮小。 有時甚至患兒會在夜間出現呼吸暫停現象, 有40%的患兒可伴發哮喘, 長期鼻炎還可併發分泌性中耳炎, 導致聽力下降。

小兒慢性鼻炎的症狀表現

慢性鼻炎一般分為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而小兒一般以慢性單純性鼻炎最為常見。

Advertisiment
此病常在秋冬季節發病, 寶寶們常呈間歇性、交替性鼻阻塞 , 晚上睡覺側臥時, 其位於側臥下側的鼻腔鼻塞比較嚴重, 而位於其上側的鼻腔就比較輕鬆, 反之亦是。 鼻涕增多, 常流膿鼻涕。 分泌物常向後流入鼻咽部, 出現咳嗽、多痰、咽部不適、嗅覺減退等症狀。 在白天、夏天、運動出汗時鼻通暢, 在夜間、靜坐、天氣突然轉涼或受不良氣味刺激時, 症狀會明顯加重, 其中, 部分患兒還會伴有陣發性的頭痛、頭暈、盜汗等症狀。

發病因素(現代醫學)

(1)氣候因素

深秋季節氣候轉涼變冷, 而且秋天又較為乾燥, 導致鼻腔粘膜的血液迴圈障礙, 血管先是痙攣收縮, 繼而擴張, 粘膜組織更為腫脹、肥厚, 鼻粘膜上皮纖毛細胞脫落, 腺體分泌增加, 於是小孩兒感到鼻塞加重而且持久,

Advertisiment
鼻涕增多, 嗅覺進一步減退。

(2)病毒因素

鼻病毒在這寒涼乾燥的季節易於流行, 冠狀病毒也常見於秋冬季, 這兩種病毒是鼻炎的主要致病病毒.慢性鼻炎在鼻粘膜功能減退時, 更易受這兩種病毒的感染, 導致慢性鼻炎的反復急性發作, 從而使病情加重。

(3)營養不良

小兒營養不良, 維生素A、C缺乏與全身抵抗力下降, 易患本病。

傳統醫學

從中醫角度講, 媽媽們首先要認識到慢性鼻炎的發生是氣虛所致, 正氣虛不能抵抗外邪, 使鼻受病, 即中醫學認為本病是由肺脾腎氣虛所致。 而小兒的生理特點, 正是肺脾腎三髒常不足, 所以, 更加容易導致肺脾腎氣虛, 尤以肺氣虛為先。

(1)肺氣虛

肺主氣司呼吸,

Advertisiment
開竅於鼻, 肺氣虛不能宣發衛氣, 則衛外不固, 易感外邪, 或寒邪窒肺使肺氣不宣, 就會肺竅閉塞。

(2)腎氣虛

腎失所養, 則腎氣不足, 腎主納氣, 腎虛則氣不歸元, 陽氣易於散發, 氣化失常, 排泄受阻, 水泛為痰, 痰阻氣機易傷於肺。

(3)脾氣虛

肺腎之氣源又依賴於脾氣的供養, 所以脾氣虛亦使其虛。 小兒饑飽勞倦, 損傷脾胃, 脾胃虛弱, 運化不健, 失去升清降濁之職, 濕濁滯留鼻竅, 壅阻脈絡。 脾為生氣之源, 肺為主氣之樞, 脾為後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 說明三者之間相互依存, 相互滋生的重要關係。

治療小兒慢性鼻炎, 媽媽有食療方

蒼耳子煲瘦肉

配料:蒼耳子12克, 豬瘦肉50克。

煮法:加水適量, 煮60分鐘, 食鹽調味。

功效:發汗祛濕, 疏風通竅。

用法:食肉飲湯,

Advertisiment
長期服用。

辛夷蘇葉茶

配料: 辛夷花6克, 蘇葉9克, 薑、蔥適量。

制法: 上二味共製成粗末, 用紗布包好, 以沸水沖泡。

功效: 疏散風寒, 宣通鼻竅。

用法: 每日1劑, 代茶頻飲。

黃芪雞

配料:生黃芪120克, 母雞1只(約750~1000克), 芫荽20克, 佐料適量生黃芪120克, 母雞1只(約750~1000克), 芫荽20克, 佐料適量。

制法:母雞除毛, 淨膛, 將黃芪納入雞腹中縫合, 放鍋中, 鍋中加水和蔥、薑等佐料, 放火上燉, 將熟時放入芫荽。

功效:益氣健身, 因表通竅。

用法:做正餐主菜食之。

小兒推拿

推拿所涉及常用穴位和常用手法

印堂在額部, 當兩眉頭之中間。

太陽在顳部, 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 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迎香在面部, 在鼻翼外緣中點旁, 當鼻唇溝中。

合穀在手背部, 手背虎口處, 第1、2掌骨間, 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Advertisiment

曲池屈肘成直角, 在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1)開天門:患兒坐位或仰臥, 家長以雙手拇指指腹, 從印堂穴開始, 向上直推至髮際, 反復操作15~30次。

(2)推坎宮:以雙手拇指從印堂穴沿上眼眶, 分推至雙側太陽穴處, 反復操作15~20次。 然後, 按揉太陽穴1分鐘。

(3)以拇指指腹點揉雙側迎香穴各1~3分鐘。

(4)以食指指腹在鼻兩側上下快速推擦, 以局部產生灼熱感為度。

(5)按揉雙側合穀穴各1~3分鐘。

(6)按揉雙側曲池穴各1~3分鐘

根據自身症狀調整手法

(1)風寒型:症見鼻塞嚴重, 流涕色白清稀, 怕冷發熱, 無汗, 頭身疼痛, 舌質淡紅, 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以下手法:

①推三關300次

位置:前臂橈側, 陽池(腕背橫紋中, 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至曲池成一直線。

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患兒的腕推向肘。

②清肺經100次。

位置: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自無名指掌面末節指紋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

③按揉曲池穴1分鐘。

④點揉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1~3分鐘。

(2)脾氣虛弱型:症見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粘,嗅覺遲鈍,頭部發沉,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搪,面色萎黃,舌質淡,苔白膩。常用手法加以下手法:

①補脾經300次。

位置:拇指末節羅紋面(或在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旋推拇指末節羅紋面,或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

②揉板門300次。

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指端揉,稱揉板門。

③按揉足三裡穴(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1~3分鐘。

④按揉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各1分鐘。

(3)肺氣虛寒型:症見鼻塞時輕時重,鼻涕色白量多,無臭味,嗅覺減退,伴氣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質淡,苔白滑。常用手法加以下手法:

①揉外勞宮(掌背第3、第4掌骨歧縫間凹陷中)300次,推三關300次。

②按揉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各1分鐘。

③按揉足三裡穴1分鐘。

④補肺經。

位置: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旋推或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

穴位敷貼有療效

穴位貼敷療法是把白芥子散由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白芷、辛夷、玉屏風散等組合在一起,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用薑汁適量調膏,攤於敷料上,貼于俞穴,膠布固定。具有祛風散寒、益氣固表、宣通鼻竅之功效,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和內在平衡,能有效地減少感冒及鼻炎的發作次數,減輕鼻塞、流涕、噴嚏等症狀,顯著提高患兒的抗病能力,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穴位敷貼療法一年兩個療程,冬天三九、夏天三伏,一般要堅持2~3年。穴位貼敷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媽媽們切不可心急,一定要堅持治療方能達到理想療效。媽媽可帶著自己的寶寶在每年的三伏和三九的第一天到當地的中醫院進行貼敷,既能保證療效又方便。

走出誤區

同樣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很多媽媽們容易將寶寶的慢性鼻炎當作感冒來治療,感冒藥在得病初期可一定程度緩解症狀,但對鼻炎來說,只是治標不治本,不但達不到治癒目的,還可能引起其它併發症。如果疑似感冒,服藥一周後症狀未能緩解,最好還是要到正規醫院明確檢查,以確診是否患上鼻炎,不要盲目跟著感覺走,禁忌盲目地服用感冒藥或消炎藥,以免耽誤病情。在確診為慢性鼻炎後,還是建議,應該經過醫院的正規對症治療,在家裡則配合前面所述的治療妙招,鼻炎就會慢慢遠離寶寶了。

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患兒的腕推向肘。

②清肺經100次。

位置: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自無名指掌面末節指紋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

③按揉曲池穴1分鐘。

④點揉大椎穴(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1~3分鐘。

(2)脾氣虛弱型:症見鼻塞不利,鼻涕量多,或稀或粘,嗅覺遲鈍,頭部發沉,伴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腹脹便搪,面色萎黃,舌質淡,苔白膩。常用手法加以下手法:

①補脾經300次。

位置:拇指末節羅紋面(或在拇指橈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旋推拇指末節羅紋面,或將患兒拇指屈曲,循拇指橈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

②揉板門300次。

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指端揉,稱揉板門。

③按揉足三裡穴(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1~3分鐘。

④按揉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俞(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各1分鐘。

(3)肺氣虛寒型:症見鼻塞時輕時重,鼻涕色白量多,無臭味,嗅覺減退,伴氣短乏力,形寒肢冷,咳嗽有痰,舌質淡,苔白滑。常用手法加以下手法:

①揉外勞宮(掌背第3、第4掌骨歧縫間凹陷中)300次,推三關300次。

②按揉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各1分鐘。

③按揉足三裡穴1分鐘。

④補肺經。

位置: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旋推或自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為補。

穴位敷貼有療效

穴位貼敷療法是把白芥子散由生白芥子、炒白芥子、延胡索、細辛、白芷、辛夷、玉屏風散等組合在一起,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用薑汁適量調膏,攤於敷料上,貼于俞穴,膠布固定。具有祛風散寒、益氣固表、宣通鼻竅之功效,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和內在平衡,能有效地減少感冒及鼻炎的發作次數,減輕鼻塞、流涕、噴嚏等症狀,顯著提高患兒的抗病能力,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穴位敷貼療法一年兩個療程,冬天三九、夏天三伏,一般要堅持2~3年。穴位貼敷是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媽媽們切不可心急,一定要堅持治療方能達到理想療效。媽媽可帶著自己的寶寶在每年的三伏和三九的第一天到當地的中醫院進行貼敷,既能保證療效又方便。

走出誤區

同樣是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很多媽媽們容易將寶寶的慢性鼻炎當作感冒來治療,感冒藥在得病初期可一定程度緩解症狀,但對鼻炎來說,只是治標不治本,不但達不到治癒目的,還可能引起其它併發症。如果疑似感冒,服藥一周後症狀未能緩解,最好還是要到正規醫院明確檢查,以確診是否患上鼻炎,不要盲目跟著感覺走,禁忌盲目地服用感冒藥或消炎藥,以免耽誤病情。在確診為慢性鼻炎後,還是建議,應該經過醫院的正規對症治療,在家裡則配合前面所述的治療妙招,鼻炎就會慢慢遠離寶寶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