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預防寶寶近視?

近年來, 由於環境污染嚴重, 先天性眼病發病率越來越高;電子產品的日增, 也使得眼睛問題越來越低齡化。 先天性眼病和早發性視力異常, 應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 因為隨著醫療技術水準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先天眼病在早期可以被診斷和發現, 早期的篩查干預使得先天性眼病防治可以從0歲開始。

現在, 請認真學習並儲備一些基本的兒童眼病防治基本常識, 早預防、早發現視力發育疾病, 才能讓寶寶有一個光明而美好的未來。

健康前提

防範影響視力發育的疾病與外傷

寶寶患近視、散光和斜弱視的主要原因

Advertisiment

1.用眼時機過早

有些寶寶3歲不到就長時間看電視、畫畫, 或接受各種各樣的早教培訓, 導致用眼過度。 3歲以內的寶寶眼部發育最快, 發育處於未成熟階段, 大部分合併有散光和遠視, 這時如果用眼過度, 不僅使眼睛朝近視方向發展, 而且常常造成散光和斜視, 使得弱視發生率增高。

近來發現越來越多的嬰幼兒“視頻綜合征”, 很多寶寶小小年紀就是“數碼控”, 慎重吃飯都不離手。 寶寶早期的眼睛位置正常, 沒有斜視跡象, 但就診時常常出現斜視, 或為間歇性, 或為恒定性, 特別在看近時特別明顯, 這都是不當使用數碼產品惹的禍!

2.經常揉眼、眯眼

嬰幼兒常常合併有溢淚、倒睫、眼部濕疹、結膜炎, 所以經常揉眼睛、流淚和眯眼,

Advertisiment
這也是導致散光形成影響視力發育的原因。

3.營養不均衡

長期挑食、偏食的寶寶由於營養不均衡, 缺乏眼發育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或者維生素, 使得眼睛視覺發育異常。

4.用眼姿勢不正確

如寫字看書斜眼、眯眼、歪頭, 都是導致近視、散光和斜視的原因。

5. 遺傳因素

父母若有眼部異常, 如屈光參差、近視、散光或斜視, 常常會遺傳給寶寶。

視覺問題的早期預防方

1.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健康

孕媽咪應避免對胎兒有影響的行為, 如飲酒抽煙、熬夜、過度勞累, 禁用對胎兒有影響的藥物和食物, 以免導致寶寶先天性眼睛發育異常。 如果出現了感冒和病毒感染徵兆, 應在醫生建議下治療, 因為病毒感染最容易導致寶寶先天性發育性疾病和器官畸形。

Advertisiment

2.引導寶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寶寶3歲以內儘量不要接觸電視、電腦、手機;不暴露在強光之下, 如浴霸的強燈光對未發育成熟的眼球有一定刺激和損害;多在戶外活動, 多曬太陽, 很多研究表明, 戶外日光是防止眼睛朝近視方向發展的重要預防措施。

3.不偏食挑食

一定要讓寶寶多吃蔬菜和粗糧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1歲以上的寶寶不能將牛奶當成主食。 很多飲食習慣不好的寶寶容易出現視網膜功能發育不良, 瞼板腺排泄功能異常和結膜分泌異常, 導致夜盲、近視、乾眼症和眼部長期炎症。

4.謹防發生眼外傷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 活動範圍越來越大, 學會奔跑後眼外傷的可能也增大。

Advertisiment
這時, 應加強對寶寶的安全教育, 如不要拿著鉛筆、筷子等尖物跑動;家裡人在使用洗滌劑時要讓寶寶避開, 以免液體濺到眼中造成化學燒傷;眼內進了灰塵等異物, 不要用不乾淨的手、紙、手帕去擦, 以免造成眼球表面的劃傷和繼發感染。

健康核心

科學愛眼

科學用眼

·保證寶寶有一定的戶外玩耍活動時間, 不要整天待在昏暗的環境和狹小的室內;安排合理時間, 讓學齡前寶寶在學習之餘學會遠眺和放鬆眼球。

·科學地近距離用眼。 因為寶寶的眼睛處於不完善、不穩定階段, 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 會導致視力下降和近視眼的發生。 因此, 特別要注意限制寶寶的近距離學習時間, 一般每次不應超過30分鐘。 如果不得不長時間用眼,

Advertisiment
為了防止過度調節和疲勞, 要注意寶寶寫字看書的姿勢、距離和光線的明暗。

·避免寶寶過度接觸各種電子產品。 電視、電腦及手機產生的視頻畫面閃爍、變化快、色差對比強烈、刺激性強, 這種信號衝動會引起眼睛出現較強反射, 如瞳孔變化、調節變化, 在一個神經反射不成熟的幼兒來說, 很難將看到的圖像維持清晰和穩定, 其結果便是導致眼部諸多異常。

定期眼保健

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一年一定要有一次早期檢查, 排除先天性眼病, 並確定好寶寶眼病發育的基本指標, 作為今後發育曲線的評估參考值;

3歲內的寶寶必須儘早進行全面的眼部檢查, 排除可能的屈光不正、斜視和弱視;

7歲學齡前的孩子需要高度隨訪視覺發育和屈光狀態改變;

8~13歲以內的重點是預防近視形成,即使視力正常,每年也應該進行3~4次眼部發育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近視趨勢。近視可防不可治,一旦真性近視形成,再高明的醫生也無法徹底治好。

科學合理飲食

不同的眼部發育情況下有不同的飲食結構需要,應根據寶寶眼病發育的特點,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合理的飲食處方。

近視

寶寶一定要多吃蛋白質、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這有助於眼球保持良好的韌性、不易變形,近視發展也會緩慢些。另外,維生素A有利於視網膜功能改善,對近視眼眼底變性有預防作用。

遠視

遠視多為眼球發育不良,所以寶寶對生長發育有利的食物宜多吃,如魚類、乳製品、富含鈣的食物。

夜盲、幹眼

寶寶一定要多吃胡蘿蔔、雞蛋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

長期慢性結膜炎

寶寶一定要改正挑食毛病,因為維生素缺乏可能是炎症發生的罪魁禍首!

過敏性眼病

寶寶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確定過敏的食物後確定飲食方案,避免進食那些導致過敏抗體增加的食物,以免引起過敏長期不愈。

健康手段

早發現、早治療

早期發現視覺問題才能早期干預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康復效果。那麼,如何更早地發現寶寶眼部異常呢?

1.對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生時全身疾病嚴重者、媽媽孕期有病毒感染和藥物應用史、家族中有眼病遺傳病史者、小兒腦性癱瘓或顱內出血者,或者出生後2個月仍不能追光的寶寶,必須在出生後3個月進行眼部檢查。

2.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觀察寶寶,如發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帶寶寶看眼科醫生。

·喜歡揉眼。寶寶揉眼一般是有異常感覺,倒睫、炎症、視力異常、散光可能性很大。

·喜歡眯眼。寶寶平時看電視時眯眼,你就一定要注意了,這是視力不好最典型的表現。

·眨眼頻繁。這種情況不一定是眼病造成的,與全身情況有非常大的關係,但首先應帶寶寶做眼部檢查,同時進行全身情況檢查。

·看書寫字姿勢不好,看電視時斜眼。這說明寶寶可能有斜視或者視力異常。

·手眼協調差。很多情況是由於寶寶眼部異常引起的。

·看東西或者走路歪頭。寶寶要警惕有無眼性斜頸。

愛眼日特別建議:愛眼,從0歲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的多項調查顯示,在0~6歲視殘兒童中,相當一部分眼病可以通過早期治療使視力得到提高。早發現、早治療對於患有眼病的兒童極為重要,如能早發現、早治療,許多兒童可以避免視力殘疾,所以,早期的視覺篩查和早期的用眼保健至關重要,這關係到寶寶的光明和未來!

0~3歲

視覺發育特點&遊戲推薦

0~3個

新生兒出生後便能立即察覺眼前的亮光,能區分不同強度的光,但他們的世界裡只有黑、白、灰三色。出生一周,寶寶的視力趨向於近視,只能把視力集中於距離眼睛8~15釐米的物體上。

1個月時,寶寶能看清眼前15~30釐米內的物體,並能注視物體。

2個月時,寶寶出現明顯的視覺集中, 表現出視覺偏愛,喜歡注視人臉、線條和對比鮮明的顏色,開始注意看圖形的某些部分,能明顯追視水準方向的運動物體,視野超過90度,能注視小手5秒以上並出現眨眼反射。

3個月時,寶寶的視線隨物體轉動角度可達180度,能追視作圓周運動的物體,能看清大約75釐米遠的物體,注視時間也不斷延長。

遊戲推薦:跳躍的彩球

用具:直徑10釐米左右的彩球一到兩個

玩法:媽媽在嬰兒車邊架上懸掛一兩個彩球(彩球與寶寶眼睛的距離根據寶寶的月齡而定),讓寶寶仰臥在床上,媽媽輕輕推動彩球 ,寶寶會好奇地睜大眼睛看彩球,並將視線隨著彩球移動。這個遊戲能開發寶寶的視覺集中與視覺跟蹤能力。

遊戲推薦:黑白視卡

用具:黑白視卡

玩法:在寶寶精神狀態好的時候給他看黑白視卡,和寶寶玩黑白視覺的訓練遊戲吧!

4~6個月

4個月時,寶寶的兩眼協調性基本能夠發展到和成人差不多的水準,雙眼可同時運動並聚焦,能分辨彩色與非彩色,並對色彩有了偏愛,喜歡看明亮鮮豔的顏色,尤其是紅色,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

5個月時,寶寶出現手眼協調動作,既能注視物體,又能用手去擺弄物體。

6個月左右,隨著能坐起,當眼神和頭部隨轉動的物體移動時,寶寶的身體也隨之轉動,注視固定物的時間延長到半分鐘左右。這時的寶寶幾乎能和成人看同樣遠的距離,能注視街上行人、車輛等,能初步辨別紅、黃、藍、綠色。

遊戲推薦:逗逗飛

玩法:寶寶坐在媽媽懷裡,媽媽兩手抓住寶寶的雙手。媽媽一邊說“逗逗飛,逗逗飛,逗逗逗逗飛”,一邊教寶寶把兩個食指相碰再分開。慢慢地,當寶寶聽到“逗逗飛”時,自己就會做食指相碰的動作。這個遊戲可有效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遊戲推薦:彩色視卡

用具:彩色視卡

玩法:開發寶寶的彩色視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一些可以跟黑白圖案對應起來的簡單圖案開始吧。

7~9個月

寶寶的視覺進一步發展,能辨別物體的遠近和空間,能注視畫面上的單一線條,對於眼前突然消失的東西會出現尋物的反應。這一時期是寶寶的眼睛、手腳、身體等多方面協調能力逐漸完善的時期,即視聽覺和表情動作反應的最佳統合期。

遊戲推薦:尋寶行動

用具:色彩鮮豔的玩具若干(其中一個能發聲發光)

玩法:媽媽將準備好的幾個玩具一一展示給寶寶,一起放在寶寶面前,問寶寶“一閃一閃的玩具在哪裡?哪一個玩具會唱歌?”讓寶寶找出能發聲發光的那個玩具,促進寶寶視聽覺的統合發展。

10~12個月

寶寶的視線能隨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開始對較遠、較小的東西產生興趣,有了粗略的立體感和距離感,能兩眼配合看出事物的立體效果;會撫弄玩具,能注視近物,按媽媽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嘴巴;接納的視覺資訊越來越豐富,開始認圖識物了。

遊戲推薦:指五官

玩法: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媽媽唱兒歌“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裡?眼睛在這裡。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鼻子在哪裡?鼻子在這裡。小手拍拍……”, 同時引導寶寶和媽媽一起拍手指五官。寶寶熟悉遊戲以後,可以讓寶寶獨立指五官。

1~2歲

寶寶會站立後視點進一步增高,能看到更遠的東西,注視距離可達3米。此時的寶寶既能辨別事物的遠近,也能看見比較細小的物體,如爬行的小蟲子、飛動的蚊子,還學會了仰視,視線跟得上快速移動的東西並看得清楚。這時期的寶寶喜歡看色彩鮮豔的圖片,會模仿動作,能區別物體。

遊戲推薦:積木骨牌

用具:色彩鮮豔的積木若干塊

玩法:媽媽將積木以骨牌的形式擺放在地上,讓寶寶用手推動第一塊積木,並看著積木一塊塊地倒下。媽媽根據寶寶的能力,逐漸增加積木的數量。

2~3歲

寶寶的各種眼部生理反射逐漸形成,視覺較為敏銳,喜歡觀察,對遠近、前後、左右等立體空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視覺開始從認識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過渡。到3歲時,立體視覺的建立已接近完成。研究表明,寶寶3歲左右能夠識別紅、黃、藍、綠4種基本顏色。此時的寶寶喜歡看圖書、畫畫,帶有圖片的故事常能引起寶寶的關注。

遊戲推薦:保齡球

用具:色彩鮮豔的積木或易開罐若干,直徑10~15釐米的彩色小球1個

玩法:媽媽將積木或易開罐立成一排,讓寶寶用球對準它們,將球滾過去擊倒它們。熟悉了遊戲後,逐漸增加遊戲的難度,如加大寶寶與積木或易開罐之間的距離,或引導寶寶擊倒某一塊積木或某個易開罐,提高寶寶的瞄準力。

8~13歲以內的重點是預防近視形成,即使視力正常,每年也應該進行3~4次眼部發育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近視趨勢。近視可防不可治,一旦真性近視形成,再高明的醫生也無法徹底治好。

科學合理飲食

不同的眼部發育情況下有不同的飲食結構需要,應根據寶寶眼病發育的特點,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合理的飲食處方。

近視

寶寶一定要多吃蛋白質、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的食品,這有助於眼球保持良好的韌性、不易變形,近視發展也會緩慢些。另外,維生素A有利於視網膜功能改善,對近視眼眼底變性有預防作用。

遠視

遠視多為眼球發育不良,所以寶寶對生長發育有利的食物宜多吃,如魚類、乳製品、富含鈣的食物。

夜盲、幹眼

寶寶一定要多吃胡蘿蔔、雞蛋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品。

長期慢性結膜炎

寶寶一定要改正挑食毛病,因為維生素缺乏可能是炎症發生的罪魁禍首!

過敏性眼病

寶寶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確定過敏的食物後確定飲食方案,避免進食那些導致過敏抗體增加的食物,以免引起過敏長期不愈。

健康手段

早發現、早治療

早期發現視覺問題才能早期干預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康復效果。那麼,如何更早地發現寶寶眼部異常呢?

1.對於早產兒、低體重兒、出生時全身疾病嚴重者、媽媽孕期有病毒感染和藥物應用史、家族中有眼病遺傳病史者、小兒腦性癱瘓或顱內出血者,或者出生後2個月仍不能追光的寶寶,必須在出生後3個月進行眼部檢查。

2.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觀察寶寶,如發現以下症狀,應及時帶寶寶看眼科醫生。

·喜歡揉眼。寶寶揉眼一般是有異常感覺,倒睫、炎症、視力異常、散光可能性很大。

·喜歡眯眼。寶寶平時看電視時眯眼,你就一定要注意了,這是視力不好最典型的表現。

·眨眼頻繁。這種情況不一定是眼病造成的,與全身情況有非常大的關係,但首先應帶寶寶做眼部檢查,同時進行全身情況檢查。

·看書寫字姿勢不好,看電視時斜眼。這說明寶寶可能有斜視或者視力異常。

·手眼協調差。很多情況是由於寶寶眼部異常引起的。

·看東西或者走路歪頭。寶寶要警惕有無眼性斜頸。

愛眼日特別建議:愛眼,從0歲開始!

世界衛生組織的多項調查顯示,在0~6歲視殘兒童中,相當一部分眼病可以通過早期治療使視力得到提高。早發現、早治療對於患有眼病的兒童極為重要,如能早發現、早治療,許多兒童可以避免視力殘疾,所以,早期的視覺篩查和早期的用眼保健至關重要,這關係到寶寶的光明和未來!

0~3歲

視覺發育特點&遊戲推薦

0~3個

新生兒出生後便能立即察覺眼前的亮光,能區分不同強度的光,但他們的世界裡只有黑、白、灰三色。出生一周,寶寶的視力趨向於近視,只能把視力集中於距離眼睛8~15釐米的物體上。

1個月時,寶寶能看清眼前15~30釐米內的物體,並能注視物體。

2個月時,寶寶出現明顯的視覺集中, 表現出視覺偏愛,喜歡注視人臉、線條和對比鮮明的顏色,開始注意看圖形的某些部分,能明顯追視水準方向的運動物體,視野超過90度,能注視小手5秒以上並出現眨眼反射。

3個月時,寶寶的視線隨物體轉動角度可達180度,能追視作圓周運動的物體,能看清大約75釐米遠的物體,注視時間也不斷延長。

遊戲推薦:跳躍的彩球

用具:直徑10釐米左右的彩球一到兩個

玩法:媽媽在嬰兒車邊架上懸掛一兩個彩球(彩球與寶寶眼睛的距離根據寶寶的月齡而定),讓寶寶仰臥在床上,媽媽輕輕推動彩球 ,寶寶會好奇地睜大眼睛看彩球,並將視線隨著彩球移動。這個遊戲能開發寶寶的視覺集中與視覺跟蹤能力。

遊戲推薦:黑白視卡

用具:黑白視卡

玩法:在寶寶精神狀態好的時候給他看黑白視卡,和寶寶玩黑白視覺的訓練遊戲吧!

4~6個月

4個月時,寶寶的兩眼協調性基本能夠發展到和成人差不多的水準,雙眼可同時運動並聚焦,能分辨彩色與非彩色,並對色彩有了偏愛,喜歡看明亮鮮豔的顏色,尤其是紅色,不喜歡看暗淡的顏色。

5個月時,寶寶出現手眼協調動作,既能注視物體,又能用手去擺弄物體。

6個月左右,隨著能坐起,當眼神和頭部隨轉動的物體移動時,寶寶的身體也隨之轉動,注視固定物的時間延長到半分鐘左右。這時的寶寶幾乎能和成人看同樣遠的距離,能注視街上行人、車輛等,能初步辨別紅、黃、藍、綠色。

遊戲推薦:逗逗飛

玩法:寶寶坐在媽媽懷裡,媽媽兩手抓住寶寶的雙手。媽媽一邊說“逗逗飛,逗逗飛,逗逗逗逗飛”,一邊教寶寶把兩個食指相碰再分開。慢慢地,當寶寶聽到“逗逗飛”時,自己就會做食指相碰的動作。這個遊戲可有效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遊戲推薦:彩色視卡

用具:彩色視卡

玩法:開發寶寶的彩色視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從一些可以跟黑白圖案對應起來的簡單圖案開始吧。

7~9個月

寶寶的視覺進一步發展,能辨別物體的遠近和空間,能注視畫面上的單一線條,對於眼前突然消失的東西會出現尋物的反應。這一時期是寶寶的眼睛、手腳、身體等多方面協調能力逐漸完善的時期,即視聽覺和表情動作反應的最佳統合期。

遊戲推薦:尋寶行動

用具:色彩鮮豔的玩具若干(其中一個能發聲發光)

玩法:媽媽將準備好的幾個玩具一一展示給寶寶,一起放在寶寶面前,問寶寶“一閃一閃的玩具在哪裡?哪一個玩具會唱歌?”讓寶寶找出能發聲發光的那個玩具,促進寶寶視聽覺的統合發展。

10~12個月

寶寶的視線能隨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開始對較遠、較小的東西產生興趣,有了粗略的立體感和距離感,能兩眼配合看出事物的立體效果;會撫弄玩具,能注視近物,按媽媽的指令指出鼻子、眼睛或嘴巴;接納的視覺資訊越來越豐富,開始認圖識物了。

遊戲推薦:指五官

玩法:媽媽和寶寶面對面坐著,媽媽唱兒歌“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眼睛在哪裡?眼睛在這裡。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來,手指伸出來,鼻子在哪裡?鼻子在這裡。小手拍拍……”, 同時引導寶寶和媽媽一起拍手指五官。寶寶熟悉遊戲以後,可以讓寶寶獨立指五官。

1~2歲

寶寶會站立後視點進一步增高,能看到更遠的東西,注視距離可達3米。此時的寶寶既能辨別事物的遠近,也能看見比較細小的物體,如爬行的小蟲子、飛動的蚊子,還學會了仰視,視線跟得上快速移動的東西並看得清楚。這時期的寶寶喜歡看色彩鮮豔的圖片,會模仿動作,能區別物體。

遊戲推薦:積木骨牌

用具:色彩鮮豔的積木若干塊

玩法:媽媽將積木以骨牌的形式擺放在地上,讓寶寶用手推動第一塊積木,並看著積木一塊塊地倒下。媽媽根據寶寶的能力,逐漸增加積木的數量。

2~3歲

寶寶的各種眼部生理反射逐漸形成,視覺較為敏銳,喜歡觀察,對遠近、前後、左右等立體空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視覺開始從認識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過渡。到3歲時,立體視覺的建立已接近完成。研究表明,寶寶3歲左右能夠識別紅、黃、藍、綠4種基本顏色。此時的寶寶喜歡看圖書、畫畫,帶有圖片的故事常能引起寶寶的關注。

遊戲推薦:保齡球

用具:色彩鮮豔的積木或易開罐若干,直徑10~15釐米的彩色小球1個

玩法:媽媽將積木或易開罐立成一排,讓寶寶用球對準它們,將球滾過去擊倒它們。熟悉了遊戲後,逐漸增加遊戲的難度,如加大寶寶與積木或易開罐之間的距離,或引導寶寶擊倒某一塊積木或某個易開罐,提高寶寶的瞄準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