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禁☆感染性疾病。
由於該病常在新生兒生後的第4-6天發病,
故又名“四六風”;因破傷風桿菌入侵途徑是臍部,
又稱為“臍風”,
又因為牙關緊閉是最早出現的症狀,
故有人又稱它為“鎖口風”。
在推行新法接生前,
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極高,
目前,
在許多地區新生兒破傷風已經消滅,
但在農村的少數地區及邊遠地區和山區,
由於在家分娩,
還採用舊法接生,
使新生兒破傷風仍有發生。
 
 破傷風桿菌主要存在於土壤中,
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數年,
接生時所使用的剪刀、敷料等用具必須煮沸1小時或在高壓蒸汽中蒸5分鐘才能消滅破傷風桿菌,
Advertisiment
因此,
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嚴的剪刀、線繩結紮臍帶或接生者的手未消毒,
破傷風桿菌都會通過臍帶侵入體內;如在已壞死的臍帶上蓋未消毒的棉花或包布,
破傷風桿菌容易在壞死的臍帶中繁殖並產生外毒素,
進入體內而發病。
破傷風外毒素傳至脊髓及腦幹,
與神經組織結合引起全身肌肉痙攣。
 
 
  
  如何預防及治療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在感染破傷風桿菌後3-14天開始發病,
以4-7天間發病最多,
而潛伏期越短,
病情越重,
病死率越高。
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牙關緊閉,
母親發現新生兒口不能張大,
餵奶時不易塞進乳☆禁☆頭,
吸乳困難,
以後逐漸發展到四肢及全身肌肉痙攣,
Advertisiment
呈角弓反張狀,
一經刺激即可引起痙攣發作;引起呼吸肌痙攣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呼吸停止等;容易併發肺炎、脫水和敗血症等,
病死率極高。
 
 
 小編提醒:此病重在預防,
尤其在農村,
應大力宣傳預防破傷風的知識,
大力推廣住院分娩或新法接生,
接生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
作好臍帶的消毒包紮,
在急產或來不及消毒進行接產時,
亦應將剪刀用火燒紅冷卻後斷臍,
結紮臍帶的線可用碘酒浸泡後再用,
將臍帶殘端多留數釐米,
並儘快送孩子到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等,
進行進一步處理,
以防止破傷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