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開導不願聽話的寶寶

案例:叫不動的奇奇

「奇奇〜去把玩具收一收、明天上學的書包整理整理, 你有沒有在聽?」「如果不做就快點給我去刷牙、睡覺, 聽到了沒有?」相同的話語每天都要不斷地說, 而且還要說上好幾次, 媽媽不禁想, 現在的孩子怎麼都叫不動?自己該做的事不主動做, 連提醒了也當耳邊風, 難道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出手幫忙嗎……

兩歲叫不動, 三歲更困難

王意中心理師認為, 假如孩子兩歲叫不動, 三歲就更困難;如果大班拿他沒辦法, 那麼小學後就更難說動他。 這倒不是指父母對待孩子, 總是必須要求他們順從及配合,

Advertisiment
但有些事情如果真的是孩子的本份應該做的, 孩子卻叫不動、不願意去做, 假使不處理, 勢必會影響孩子責任感的建立。 相對來說, 如果能藉此機會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的生活必定是相當主動而自律的, 被大人命令的機會也將大大減少。

如何喚起不動王子與公主?

王意中心理師認為, 如果是在合理的要求範圍內, 孩子是應該發展出該有的順從態度, 除非他同樣可以提出一個合理的拒絕理由。 父母可以依循以下建議來執行:

1.從最有把握的指令做起

想想看, 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指令是什麼?是收拾玩具、飯前洗手、關掉電視、還是上床睡覺?先從最有把握的指令開始, 因為成功的經驗是很重要的。

2.沒有把握時,

Advertisiment
先不下達指令

有些孩子對於指令的配合時機往往會有選擇性, 如果你判斷, 當下的指令孩子配合度一定不高時, 建議暫不下達這個指令, 以免孩子在不順從性方面又累積了他的不配合點數。

3.注意下達指令的順序

在選擇指令時, 建議先以動作指令為優先, 例如:洗手、收拾東西…等行為較為簡單、明確。

如果發現, 孩子此時連簡單的指令(如:關電視)都不願意配合, 就先不要下達難度更高或更複雜的指令(如:把玩具收拾完畢), 寧可這些較困難的指令由另一半來下達。

4.一次一道指令

想好指令後, 一次只下達一道指令, 且心裡至少要有超過50%的把握孩子會順從指令。

5.使用直接、肯定的指令

避免使用疑問句, 例如:「把玩具收起來好不好?」「可以把襪子拿去浴室嗎?」當你用疑問句問孩子時,

Advertisiment
孩子是可以選擇拒絕你的要求的。

6.指令應具體而明確

在下達指令時, 請記得人、事、時、地、物都要清楚表達, 例如:「寶貝, 在媽媽煮完飯之前, 把地上的玩具通通收進籃子裡。 」具體而清楚地說明, 能夠展現出態度的果決。

7.保持目光接觸

下達指令時, 視線需與孩子接觸, 避免在背後或隔著一段距離下達指令, 例如:一邊在陽臺晾衣服一邊對在客廳看電視的孩子吶喊。

8.堅定的語氣

當孩子出現拒絕、不回應或漠視的反應時, 嘗試以堅定的語氣重複下達指令。 如果孩子仍然拒絕, 逐漸加重語氣, 並強化堅持的表情, 表情不要有太多變化。

9.帶著他的手做, 取代嘮叨

必要時, 帶著孩子的手去做,

Advertisiment
隨後再放手讓他重做一次, 雖然此時可能會有情緒反彈, 但父母仍要保持冷靜與堅持, 且不要出現嘮叨的話語。

過程中儘量少說話, 別使用太多說教、抱怨或威脅性的語言。 但請記得提醒自己, 如果你認為你的指令或要求是合理的, 態度就一定要比孩子更加堅持。

10.轉換成玩伴的角色

當你發現, 目前自己的指令真的無法順利下達給孩子, 可以試著換個方式, 先當孩子的玩伴, 陪他一起玩一下吧。

一旦良好的關係有了, 孩子對你的認同多了, 配合度或許也就跟著提高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