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避免和寶寶的餐桌大戰

寶寶的問題

孩子的吃飯問題, 是很多家長的共同煩惱。 樂樂的媽媽正為這事發愁呢, 自從樂樂能自如地跑來跑去以後, 餐桌就變成了戰場。 那時, 家裡人都覺得孩子小, 不是什麼問題, 長大了自然就好了。 於是媽媽就形成了一個習慣:一手端著碗, 一手拿著勺子, 跟著樂樂的後面, 趁他不注意, 往嘴裡塞一口飯;樂樂呢, 要不就玩玩具, 要不就跳來蹦去, 吃飯只需要嘴, 手就不用了。 為了給樂樂補充足夠的營養, 沙發上、地板上、床上、甚至窗臺上, 都當過餐桌。 吃完一頓飯, 大家像打了一仗, 都松了口氣。

樂樂漸漸長大了,

Advertisiment
準備上幼稚園了。 就這樣吃飯, 在幼稚園怎麼適應啊!?吃飯的問題要提上議事日程了。

媽媽的對策

首先, 媽媽要求家裡的人不要喂樂樂, 讓他習慣自己吃飯。 其實, 樂樂用勺子很熟練, 筷子也會用, 就是過慣了飯來張口的生活, 自己懶得吃。 第一天讓樂樂獨立吃飯, 樂樂吃了兩口就跑了, 趴在沙發上大喊:"我在沙發上吃!我在沙發上吃!"媽媽生拉硬拽地把他拽過來, 剛吃了兩口, 樂樂又大喊:"奶奶喂喂!奶奶喂喂!"幾個回合, 飯熱了好幾次。 最後, 剩下的飯還是在沙發上奶奶一口一口地喂到樂樂嘴裡。 首戰雖然沒能告捷, 畢竟有了小小的進步。

為了提高樂樂對吃飯的興趣, 媽媽特意買了漂亮的餐具, 勺子上的卡通圖案是樂樂最喜歡的,

Advertisiment
用它吃飯肯定樂趣無窮。 樂樂也很興奮, 拿著勺子評頭論足了一番。 媽媽說了, 如果不好好吃飯就把勺子收起來, 樂樂好像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吃飯有了長進。

但是, 樂樂吃飯到處跑的毛病沒有徹底地改善, 他經常穿梭於沙發和餐桌之間, 對大人說的"把飯收了, 不給你吃了"諸如此類的話並不放在心上(怪只怪從來沒有實施過)。 有一天, 媽媽忍無可忍, 對樂樂大吼了一聲"你再不好好吃飯, 我把你關到屋裡", 抱起樂樂就進了房間, 把樂樂往小床上一扔, 關上門出來。 樂樂追到門口, 哭著喊:"讓我出去!讓我出去!"哭了一會兒, 媽媽隔著門問:"吃飯還跑不跑?""不跑了。 ""真不跑了?""真不跑了。 "樂樂被放了出來。 這一招還真管用,

Advertisiment
樂樂擦著眼淚坐在餐桌邊乖乖地吃飯。 至此, 餐桌大戰暫時告一段落。

專家的建議

寶寶能夠自己吃飯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這表示寶寶在某些事情上能夠做主。 如果引導得當, 寶寶會很樂意自己吃飯;沒有機會讓寶寶自己學習, 剝奪寶寶學習的權利, 或把吃飯變成一場激烈的戰爭, 這些都為寶寶不肯自己吃飯埋下了"伏筆"。

對於寶寶來講, 吃飯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補充身體必需的營養, 還可以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兩項依據可以幫助父母判斷寶寶的飲食是否有問題:一是身高和體重(大多數寶寶的身高體重都會在一個範圍之內);二是寶寶吃飯的情形。 一般來講, 除非特別偏食, 寶寶的營養不會有問題;但是,

Advertisiment
邊吃邊玩卻是父母傷腦筋的事, 這就需要父母説明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固定座位和時間

習慣的第一步。 父母必須下定決心, 只在餐椅上或餐桌旁(如果沒有餐桌, 要選定固定的位置), 才給東西吃, 以養成寶寶吃東西不四處亂跑的習慣。 另外, 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 也不要給他東西吃。 兩餐之間不可有過多的點心, 尤其是吃飯半小時之前不可吃零食, 吃飯的時間最好不要看電視, 同時要把玩具書本拿走, 以免造成寶寶分心。

有意培養

寶寶在一歲左右時, 有自己動手的強烈願望。 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濃厚的興趣, 吃飯時常常有搶勺子的舉動。 這時, 父母應該因勢利導, 鼓勵寶寶學習自己吃飯,

Advertisiment
並在旁邊給予適當的幫助。 當然, 這個年齡寶寶的精細動作還不協調, 常常有弄灑飯菜的情況發生, 如果家長怕麻煩, 剝奪了寶寶學習吃飯的權利, 可能就為以後的寶寶不自己吃飯打下了"基礎"。 其實, 不管是成人還是寶寶, 學習技能時都要經歷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 寶寶掌握技能本身, 還能促進手眼協調動作的發展。

選用餐具

寶寶想自己吃飯時, 家長應該準備適合寶寶用的碗、勺, 勺子的大小要適合寶寶的嘴, 最好一勺子一口, 不多也不少;碗、盤子要好盛, 以免溢出或打翻。 那些有可愛的裝飾的餐具, 也能增加寶寶吃飯的興趣。 經過愉快的引導和示範, 不僅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同時也學會用餐的規範。

利用逆反心理

兩歲以後,寶寶特別喜歡與父母對著幹,越是讓他坐著吃飯,他越要走來走去,動這摸那。可以利用寶寶的逆反心理,有意地說:"今天的飯真好吃,你先別吃了,玩去吧。"或者說:"菠菜有營養,你少吃點吧。"這樣,寶寶一邊喊著我要吃,一邊大口地吃很多。

鼓勵與肯定

吃飯的氣氛,飯前的鼓勵,以及對時間的要求要誠懇地與寶寶溝通。在鼓勵、肯定和期望的過程中激勵:"很好,就剩下幾口了"、"你今天的速度比昨天還快"、"你一定可以在七點之前完成。"

利用回饋表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和寶寶講好,如果堅持好好吃飯,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在餐桌前貼一張表,登記用餐的情形,20分鐘之內貼大星星,30分鐘之內畫蘋果,不到處跑畫一個圓圈,不剩飯畫一顆小星星……,讓寶寶明白其中的含義,體驗成功的喜悅,然後再積累起來好好獎勵他。

堅持原則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父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首先,讓寶寶清楚地知道父母的原則,例如,要求寶寶吃飯開始後20-40分鐘內必須結束,吃不完也要把飯菜拿走;如果寶寶屢屢犯規要適當地予以懲罰,這種懲罰可以是不允許寶寶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如不能出門、不能看電視或玩玩具,切不能只說不做。父母只有堅持原則,才能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兩歲以後,寶寶特別喜歡與父母對著幹,越是讓他坐著吃飯,他越要走來走去,動這摸那。可以利用寶寶的逆反心理,有意地說:"今天的飯真好吃,你先別吃了,玩去吧。"或者說:"菠菜有營養,你少吃點吧。"這樣,寶寶一邊喊著我要吃,一邊大口地吃很多。

鼓勵與肯定

吃飯的氣氛,飯前的鼓勵,以及對時間的要求要誠懇地與寶寶溝通。在鼓勵、肯定和期望的過程中激勵:"很好,就剩下幾口了"、"你今天的速度比昨天還快"、"你一定可以在七點之前完成。"

利用回饋表也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和寶寶講好,如果堅持好好吃飯,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在餐桌前貼一張表,登記用餐的情形,20分鐘之內貼大星星,30分鐘之內畫蘋果,不到處跑畫一個圓圈,不剩飯畫一顆小星星……,讓寶寶明白其中的含義,體驗成功的喜悅,然後再積累起來好好獎勵他。

堅持原則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父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首先,讓寶寶清楚地知道父母的原則,例如,要求寶寶吃飯開始後20-40分鐘內必須結束,吃不完也要把飯菜拿走;如果寶寶屢屢犯規要適當地予以懲罰,這種懲罰可以是不允許寶寶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如不能出門、不能看電視或玩玩具,切不能只說不做。父母只有堅持原則,才能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