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護理新生兒的嬌嫩肌膚?

該如何護理新生兒嬌嫩肌膚?

新生兒的皮膚比較薄嫩, 保護不當容易破損。 小寶寶剛剛出生, 皮膚非常嬌嫩脆弱, 不恰當的護理會損傷寶寶幼嫩皮膚, 引起皮膚疾患。 因此, 媽媽要瞭解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幾個關鍵點。

首先, 不讓寶寶受熱是皮膚護理的關鍵。 即使天氣不是特別熱, 寶寶出汗也要比大人多。 如果寶寶大量出汗, 會馬上起痱子、斑疹等, 所以在洗澡時, 要特別注意清洗寶寶的頭、腋下、腳跟、陰部。 另外, 嬰兒爽身粉最好不要塗, 因為爽身粉會吸汗, 易結塊, 可能對皮膚不好。

寶寶嘴的周圍被弄髒時,

Advertisiment
媽媽可以用擰乾的柔軟的濕毛巾輕輕地去按、去擦。 注意濕巾因為富含藥物, 所以還是不用為好。

寶寶的眼屎可以用被水潮濕後擰乾的脫脂棉或者是紗布輕輕地擦。 使用濕巾, 藥物也不會進入到眼睛裡。 但媽媽需注意, 如果寶寶眼屎分泌過多, 需及時就醫。

寶寶流鼻涕時, 也可用上述方法清理。 寶寶的鼻屎可以用細棉棒沾出來。 寶寶因鼻塞而導致喝奶困難的話, 可以把手放在他的鼻子上, 或者是使用市面上出售的吸鼻器。 如果情況較為嚴重, 寶寶還是不能正常喝奶, 就需要聯繫醫生。

家長要注意, 給寶寶清除耳屎時不需要使用耳挖勺, 只需要把細棉棒伸到耳邊即可。 再往裡深入就有危險了, 所以沒有太大的必要。

Advertisiment

修理指甲時, 要給寶寶使用嬰兒專用指甲刀, 不必過於頻繁, 一周剪一次即可。 有的寶寶雖然會伸出手抓傷自己的臉, 但我不贊成為了不抓臉而給寶寶戴上手套。 寶寶只有通過手, 才能認識自己的身體乃至周圍的事物。

新生兒常見皮膚問題及護理

新生兒紅斑

新生寶寶皮膚表面的角質層尚未形成, 真皮較薄, 纖維組織少, 但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 常常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便會使皮膚充血, 表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多見於頭部、面部、軀幹及四肢, 一般來講寶寶沒有其他不適感。

護理方法:斑屬正常生理變化, 無需治療通常在1~2天內自行消退。

千萬不要給寶寶隨便塗抹藥物或其他東西。 因皮膚血管豐富,

Advertisiment
吸收和透過力強, 處理不當則會引起接觸發炎。

生理性脫皮

剛出生的寶寶因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太薄, 肯皮和真皮之間連接的也不緊密, 所以常常表現出腳踝, 腳底及手腕部皮膚乾而粗糙, 以防引起皮膚損傷而引起感染, 甚至敗血症。 如果想撩撩皮膚表層, 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安全, 溫和的保濕品。

皮膚出血點

寶寶猛烈地大哭, 或者因分娩的缺氧窒息, 以及胎頭娩出時受到磨擦, 均可造成皮膚下出血, 這是因為血管壁滲透性增加及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護理方法:出血點無需局部塗藥, 幾天後便會消退下去, 如果出血點持續不退或繼續增多, 可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血小板, 以除外血液及感染性疾病。

皮膚變黃

Advertisiment

常發生在寶寶出生後的2~3天, 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 眼白也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尿布, 寶寶的一般情況很好, 如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聲。 這種現象是生理性的, 7~9天后開始自行消退。

護理方法:足月寶寶不需特殊治療, 多給喝些葡萄糖水即可。 如果出生3天后出現, 但10天后尚不消退, 或是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黃疸、以及在生理性黃疸期間, 黃疸明顯加重, 如皮膚金黃色遍及全身, 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對早產兒應密切觀察, 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療和藥療。

栗粒疹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自已剛出生的寶寶鼻尖, 鼻翼或面部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點, 大小約1個毫米, 這是受母體雄激素的作用而使寶寶皮脂分泌旺盛所致,

Advertisiment
有的寶寶甚至在乳暈周圍及外生☆禁☆殖☆禁☆器部位也可見到這種皮疹。

護理方法:一般在寶寶4~6月時會自行吸收, 千萬不要用手去擠, 這樣會引起局部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