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如何用語言指導幼兒的行動

孩子過了嬰兒期進入幼兒期後, 已經在慢慢地學話。 這一時期的孩子, 還掌握不了很多詞彙, 既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又不能完整地領會父母的意圖, 使我們家長感到很難管教。 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 父母用語言指導他們的行動時, 要注意使用的語盲, 必須是簡短的, 孩子能直接聽做的。 除此之外, 還應注意以下幾條。

1、要引起孩子注意。 當父母用語言指導孩子行動, 告訴他該做什麼或怎樣做時, 一定要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 確實是在看著父母並且是在聽父母說話。 為了引起孩子的注意, 使語言指導有效,

Advertisiment
家長應彎下腰來, 看著孩子的眼睛, 也讓孩子看著你。

2、使用肯定的陳述句告訴孩子, 什麼是父母希望他做的。 應避免用否定句告訴孩子什麼是父母不希望他做的。 “不許”這兩個字注入孩子腦子後, 他無法知道“可以”做的部分是什麼。 如, 父母應說“把那個球給我”, 而不應說“不許玩那個球”。 使用肯定的陳述句指導孩子行動時, 還應把行動的詞放在句子前面, 這有助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動的實質內容上。

3、不要輕易使用選擇句。 只有在你希望孩子對某一行動做出選擇時, 父母才能使用選擇句。 一般成人的開頭語常常是“你難道願意……”, 如果我們也用這種方式的語言間幼兒, 那麼待到的回答就常常是一個“不”字。

Advertisiment
在用選擇句時, 有可能的話, 把給幼兒的選擇內容簡化到兩種, 因為給太多的選擇會使孩子的頭腦負擔過重。

4、一次只能給孩子一種行動的指導。 幼兒的記憶力差, 是不會記住既要“洗乾淨手吃蘋果”, 又要“吃完了蘋果把核放在桌子上”的。 不要提前提出行動指導。 如果說“玩完積木後要把它放好”, 孩子是記不住的。 如果在孩子玩完積木後, 父母再說“把積木放到架子上去, 那是我們放積木的地方”。 那樣的話, 孩子就可能會照著做。

5、要明確地指出各種限制, 這樣, 孩子才會知道他的行為在什麼方面是不允許的。 例如, 對孩子說, “畫要畫在紙上, 不要畫在牆上”。 對孩子行為的各種限制, 還要逐一進行強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