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育兒童發展同伴關係

同伴關係是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並相互協作的關係。 良好的同伴關係在兒童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價值意義, 能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和較強的社會技能, 對兒童的性格、個性品質、行為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這些功能是親子關係、師生關係不可替代的。 但在交往的方向以及重要關頭上, 成人應該給予他們及時的正確的指導, 減少人際交往的失誤, 避免心理上的衝突。

那麼, 怎樣教育兒童發展同伴關係呢?

首先, 正確認識兒童同伴關係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 成年人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為兒童的同伴關係設置障礙或干擾他們的正常交往。

Advertisiment
例如:有些家長為了不使房間弄亂就不歡迎孩子的小朋友來做客。 在樂園裡, 有些家長總是摻和在兒童中間保護著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起著阻礙兒童交往的作用。 家長應明確:同伴關係不是親子關係的複製和延伸, 兒童在家中形成的自我中心狀態, 只有在與兒童的交往中, 才能學會如何抑制自己內心的侵犯活動, 控制不適當行為。 所有這些交往技能只有在兒童與兒童的同伴交往中才能得到發展, 而在兒童與成人的關係中是不可能充分發展著一點的。

其次, 充分瞭解孩子的同伴關係狀況。 在當代家庭中, 經常發生以親子關係掩蓋同伴關係的傾向,

Advertisiment
也就是有些家長總以為與自己關係不錯的孩子, 與其他孩子的關係大概也不錯, 因而對自己孩子的同伴關係狀況不用心觀察,更談不上評價自己的孩子在同伴間是“歡迎者”、“排斥者”還是“忽略者”和“一般者”。 這一點, 學校裡的老師評價比較準確, 尤其是班主任。 因此, 家長與老師之間應加強聯繫, 通報孩子在同伴關係中出現的問題, 及時的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幫助孩子正確處理同伴關係。

第三, 積極組織兒童的共同活動, 為兒童發展同伴關係創造有利條件。

允許兒童“走出去, 請進來”。 鼓勵兒童多與同伴交往, 教育兒童新生同伴, 與同伴分享遊戲中的樂趣, 有錯誤敢於承認, 盡可能原諒別人等。 對兒童之間產生的矛盾,

Advertisiment
家長不必直接介入, 但應啟發兒童和同伴一起協商、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適宜方式, 有條件的可提醒兒童歡迎同伴到家中做客, 指導兒童如何招待同伴, 引導同伴全體參加活動, 結合玩耍情境評價兒童與同伴交往時的優缺點等。

對不同的交往兒童要分別對待。 對於“拒絕型”兒童, 家長應重點培養他們行為的友好性、技能的省效性和方式的適宜性上;對於“忽略型”兒童, 家長應注重培養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敢於交往, 協助孩子發展起交往能力, 讓他們有種交往的成功感, 增強自信心;對於“一般型”兒童, 要鼓勵他們在交往中做出更多的友好行為, 如多考慮別人的想法, 學會分享、合作、謙讓, 對人熱情主動等, 引起大家的注意,

Advertisiment
逐漸成為“受歡迎”兒童。

利用雙休日或節假日, 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 如少年宮、科技館、公園、圖書館、電影院等, 從而使孩子結識更多的同伴和朋友, 增長才幹、活躍思想。

第四, 尊重兒童的同伴關係。 對於年幼兒童來說, 他們的同伴關係雖然不穩定, 物件易變化, 但同伴關係作為一種需要是恒定的。 當他今天不再和李家孩子玩了, 通常一定會去找王家孩子玩。 如果一個小孩突然從任何交往中退縮出來, 一定是有了身心障礙。 因此, 家長應關心他們的交往活動, 精心保護孩子們的同伴關係。 對於孩子們的正當交往應當予以尊重, 不能橫加阻攔, 否則會導致親子之間的尖銳衝突。 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對他們的監督和指導,

Advertisiment
兒童在實際交往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難, 成人應該予以指導。 但這種指導應該是在尊重兒童的基礎上通過講道理、擺事實、樹榜樣的方法來進行, 而不能用簡單命令或粗暴攔截的方法去處理。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的好:“對個人的要求和對個人的尊重不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而是一致 的, 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 ”

第五, 作為家長, 應注重自身素質和教養方式。 研究認為, 熱情、敏感和權威的家長, 培養的兒童容易形成穩定的依戀心理, 與成人和同伴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對人冷淡的隨意的家長, 會培養出敵意的、攻擊性的兒童, 同伴拒絕與其交往, 人際關係緊張;好支配他人的嚴厲的家長, 培養的兒童往往喜怒無常和過度焦慮,其同伴會忽視他或不願與他交往。 因此,家長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熱情待人,樂於助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民主地、寬容地處理好人際關係,為兒童做出典範。切忌兒童的教育是一套,而對待他人是另一套。

培養的兒童往往喜怒無常和過度焦慮,其同伴會忽視他或不願與他交往。 因此,家長在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熱情待人,樂於助人,同情他人,尊重他人,民主地、寬容地處理好人際關係,為兒童做出典範。切忌兒童的教育是一套,而對待他人是另一套。

相關用戶問答
  • 6回答

    4歲兒童應如何教育?

    四歲的孩子不僅精力充沛,而且反抗意識較強,這時你就要告訴他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不應該做,並且不可以講條件,孩子哭沒關係,也不要哄她,一定要讓他知道哭不能解決問題,他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要滿足他,這樣下... [詳細答案]

  • 5回答

    5歲兒童應如何教育?

    5歲的孩子對性別有很大的興趣,這是就要對孩子灌輸隱私的觀念,並且一定要認真地給孩子講男女的區別,樹立孩子的正確觀念,如果你家是女孩的話,這時就不要讓她和爸爸一起洗澡、睡覺之類的了。 [詳細答案]

  • 7回答

    3歲兒童應如何教育?

    3歲的孩子對聲音比較敏感,對新鮮事物也比較好奇,因此我們可以給孩子放一些有趣的動畫片,也可以給孩子聽聽音樂,自己有時間的話給孩子將一些小故事,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叫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詳細答案]

  • 5回答

    兒童應如何教育可以促進健康成長?

    孩子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擺正位置,要正確理解家長與孩子的關係,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要善於發現,及時瞭解孩子,積極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品質,對孩子要充滿愛心, 給... [詳細答案]

  • 6回答

    兒童應如何教育可以促進智力開發?

    兒童的智力發展是十分迅速的,為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主我們應該組織和安排多種遊戲活動,從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引導孩子到大自然中學習,不斷發展孩子的感知覺,發展孩子的言語,以及孩子的各種能力;...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