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應對孩子過於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的自我中心與現在獨生子女的嬌慣有關, 很多有自我中心傾向的孩子就是從小被家長慣出來的, 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 孩子一出生就被當作是"小皇帝""小公主"捧著, 對於孩子的要求也是一概答應照辦, 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委屈。 殊不知, 家長的這種做法恰恰是為孩子的自我埋下了伏筆。 這樣, 在轉變孩子的這種思想傾向時要給孩子一段充足的時間, 對於孩子在改變過程中反復現象的出現, 家長喲啊表現出更大的耐力與毅力。

對於孩子具體的表現要及時鼓勵與批評。 現在呼籲的"鼓勵教育"的確可以從某種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Advertisiment
但是一味的表揚就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 尤其是孩子犯錯時家長必須嚴厲地批評教育,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哪裡沒有做對, 哪些地方需要改正。

要改變孩子的自我中心就要讓孩子多多參加社會集體活動, 現在不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青少年機構都能夠組織豐富多彩的富有教育意義的中學生活動, 家長要充分利用節假日讓孩子參與其中, 通過與同齡人的交流, 懂得更多的社交能力與禮節。 例如:軍事訓練營可以培養孩子吃苦耐勞而樂觀向上的軍人之神;科技製作訓練可以培養孩子細中求精、樂於探索的科學精神;親子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孝敬父母、懂得尊重的感恩情懷;團隊活動可以培養孩子團結協作、樂於奉獻的集體觀念等,

Advertisiment
只要把孩子多植于活動之中就可以提升孩子的人文素養, 進而改變孩子的很多不良思想傾向及習慣。

孩子過於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脫離不了責任。 比如在生活當中, 全家在一起吃飯時, 常常是幾個大人簇擁著一個小寶寶, 擺在他面前的一定是最好的菜。 孩子吃蝦有營養, 於是孩子的碗裡就會堆滿了剝好皮的大蝦, 然後家長說:"吃吧, 爸爸媽媽不愛吃蝦。 "這樣的結果一定會導致孩子獨自大吃特吃, 因為孩子真的以為大人都不愛吃蝦。 更可怕的是有的家長會這樣說:"吃吧, 寶寶愛吃, 就都給寶寶吃。 "久而久之,

Advertisiment
孩子自然會形成一種概念:我愛吃的, 就得給我一個人吃。

孩子根本不知道這其實是父母捨不得吃讓給他的。 長此以往就會養成孩子吃獨食的壞習慣, 認為父母疼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 作為家長, 雖然是從"愛孩子"的良苦用心出發, 卻根本沒給孩子機會去理解"爸爸媽媽是因為愛, 所以才會省下來給你"的心思, 孩子也就無從體會"愛"與"愛"、"施"與"得"的情感, 自然更不會明白什麼是"分享", 更無從談起"回報"。

同樣的事情, 換一種說法結果就會大不相同。 家長只需要正面對孩子說:"寶寶正在長身體, 大蝦很有營養, 媽媽希望你多吃一些, 長得結結實實的。 "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中體會到父母給他的關愛, 幫助孩子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Advertisiment

儘管我們不能把孩子當成大人, 處處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但我們可以把他們看作是正在長大的人、即將要長大的人, 給予他們平等的待遇和期望, 是非常必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