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應對出血?

體內任何血管如遭撕裂或割開都會引起出血。 出血可分外出血與內出血兩種, 外出血時眼睛可以看到, 而內出血則看不到。 嚴重出血應當作急症處理, 因血液丟失太多, 造成體內剩餘的血液不能提供身體細胞所需足夠的氧氣, 可引起休克。 一次失血量超過全身總血量的1/10即可稱為大出血。
由於跌倒或撞擊後皮下的血管破裂而發生的皮膚呈現藍黑色現象。
對大出血的識別:
l. 外傷
小兒外傷引起大出血較常見, 主要由外傷引起肢體或胸腹腔大血管損傷、肝臟、脾臟破裂, 顱內出血, 骨盆或股骨骨折等。
Advertisiment

2.嘔血
嘔血多見消化道出血,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原因。 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端和膽道。 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表現為嘔血和便血。 血多暗紅或咖啡渣樣, 可混有食物。 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4%, 大多是由於長期飲食不當或精神緊張引起, 少數由於長期大劑量藥物(如可的松、保泰松、阿斯匹林、消炎痛)而引起急性潰瘍, 導致大出血。
3.便血大量便血如為黑便, 看上去像柏油樣, 應考慮由胃、十二指腸潰瘍或閘脈高壓症引起。 如下消化道有出血, 多是較鮮紅或鮮紅的血。 小兒下消化道大出血, 常見於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腸傷寒、美克爾氏憩室炎、腸重複畸形, 以及小腸、大腸血管瘤等疾病。
Advertisiment

4.咯血
多在咳嗽後發生, 有時血從口鼻湧出, 為泡沫狀, 色鮮紅, 常混有痰液。 咯血在小兒較少見, 可由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左心衰竭及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引起。 此外還有胸部外傷、肺動脈栓塞或高血壓、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 和各種出血性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新生兒肺出血等。
對於皮下出血的處理:
1.不要揉搓受傷處, 以免加重傷情或皮膚破損。
2.如皮膚未破損, 要保持患處清潔、乾燥, 用繃帶或柔軟清潔布包好, 以免感染。
3.如患處腫脹或疼痛時, 應讓患兒躺下, 受傷處墊高, 用濕毛巾冷敷。
4.如果沒有發現任何原因而多處出現出血點, 或稍碰撞一下便出現皮下出血現象,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5.眼眶周圍皮下出血,
Advertisiment
應立即用冷毛巾濕敷, 可減輕傷後第l天的腫脹。 患兒應臥床休息。 如有煩躁不安, 反應遲鈍, 警惕有顱底骨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