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幼兒學會提問?

當前,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幼稚教育改革的深入和觀念的不斷更新, 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 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 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 學習不是外界客觀事物對學習者的強化刺激, 不是教師對學習者傳授和灌輸知識, 而是學習者在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中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 在學習過程中, 學習者是一個處於中心地位的主動者。 由此可見,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發展意義重大。 而學會提問是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Advertisiment
並且還影響到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字:學前教育 自主學習 學會提問

一、創造條件, 激發問題意識

只有先發現問題, 才能提出問題。 所以, 幫助幼兒學會提問首先要創造條件, 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 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兒童學習的性質是由外部環境決定的, 在不一樣的環境裡, 就會有不一樣的學習方法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 幼稚園裡環境是教師提供的, 確切地說是教師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進行創設的。 真正有價值的環境, 不僅能吸引幼兒的關注, 還能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 提高幼兒的問題意識,

Advertisiment
讓他們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幼兒不斷向前發展。 教師在環境創設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確定幼兒喜歡的學習內容, 為其提供可選環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想要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和學習熱情以及引導他們去探索, 其決定因素不是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他是否對學習內容感興趣。 因而, 在培養兒童自主學習過程中, 我們要儘量去從幼兒的問題和矛盾衝突中, 確定幼兒的學習內容。 在環境創設過程中, 儘量考慮孩子感興趣的主題, 或者是其他各種方式, 例如手工作品、視頻動畫展覽、卡通形象等等激發幼兒的已有經驗, 讓主題環境創設變得讓孩子感興趣。

2.提供幼兒喜歡的材料,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在自由玩耍中發現問題

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玩, 很少空著手玩的。 必須有許多玩具的東西來幫助, 才能玩得起來, 才能滿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 玩具更為重要。 ”這說明材料與幼兒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教師要給幼兒提供他們熱愛的玩具, 供孩子自由玩耍。 在他們玩的過程中, 教師要善於拋下問題的種子, 引發幼兒意識到並發掘更多更有價值的問題。 例如, 孩子在玩建構遊戲時拼了一個大房子, 可是一塊積木一直不穩, 教師就要引導幼兒發現這個問題, 讓他們自己發出這樣的疑問:“是呀, 為什麼這塊積木一直不穩呢?這是怎麼回事呀?”

總之, 我們在培養幼兒自主學習時, 一定要提供給幼兒可以操作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

Advertisiment
使幼兒能夠善於發現問題, 主動提出問題並尋求答案。

二、關注需求, 提供動力和源泉

首先, 孩子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 他們的願望、愛好和接受能力也是各不相同, 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個性差異, 允許他們有不同層次的發展, 努力做到時刻關注每一幼兒的發展需求, 因人而異地為他們提供相應幫助。 其次, 教師提供的幫助只能是支架性質的, 剩下的磚瓦需要孩子自己主動完善, 通過與環境的雙向溝通, 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心理學上看, 提問是對現有情境和原有經驗產生的困惑, 是智力上不滿足的一種情緒狀態。 幼兒借助提問體現了他們探究事物、滿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目的。 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將促使幼兒專注于觀察和詢問,

Advertisiment
從而獲得對環境中諸事物瞭解的一種內在的原始衝動。 動機可以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 相比之下, 人類內部動機的推動力更加持久, 而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就是屬於內部動機。 因此, 教師首先要保護幼兒的好奇心, 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 在關注學習需要、提供相應的支援中, 延續和培養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其次, 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讓他們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 尋找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三、雙向互動, 營造積極應答環境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其實, 幼兒提問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要創設一個讓幼兒想問、敢問、喜歡問、有機會問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有問必有應

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當他們提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卻又得不到教師或者周圍人積極的回應,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沉默,會逐漸放棄提問。因為他們會認為提問是徒勞,根本不會得到答案,不如放棄。長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也會逐漸泯滅,最終只會接受灌輸的知識,而不知道去主動發現問題。

有問必有回應,這裡的回應是指積極的回應。尤其是對幼兒,也許他們的問題很無趣、很天真甚至很奇怪,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注意傾聽,儘量積極應答,禁止嘲笑、諷刺、挖苦幼兒的提問。給幼兒潑冷水不僅沒有尊重幼兒的人格,而且也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永遠地關上了孩子提問的大門。

2.應答亦有方

應答有很多種方式,並不只是簡單的告知答案,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欲望,啟發他們進行下一次更有價值的提問。對於幼兒的提問,教師不要輕易說出答案,問題解決最好的辦法是靠兒童自己或同伴的幫助進行自主探究。還有留給兒童自主探究某一主題或問題的時間要充裕,不能當兒童剛剛開始“啟動”或剛剛找到“感覺”時,提問活動就要結束了,結果弄得兒童很掃興。但是有很多時候不是幼兒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也不必都要在課堂上解決。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適當的問題加以指導和點撥,讓兒童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這樣更有利於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幼兒提問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要創設一個讓幼兒想問、敢問、喜歡問、有機會問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1.有問必有應

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當他們提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卻又得不到教師或者周圍人積極的回應,久而久之他們會變得沉默,會逐漸放棄提問。因為他們會認為提問是徒勞,根本不會得到答案,不如放棄。長此以往,孩子的好奇心也會逐漸泯滅,最終只會接受灌輸的知識,而不知道去主動發現問題。

有問必有回應,這裡的回應是指積極的回應。尤其是對幼兒,也許他們的問題很無趣、很天真甚至很奇怪,但是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注意傾聽,儘量積極應答,禁止嘲笑、諷刺、挖苦幼兒的提問。給幼兒潑冷水不僅沒有尊重幼兒的人格,而且也嚴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永遠地關上了孩子提問的大門。

2.應答亦有方

應答有很多種方式,並不只是簡單的告知答案,更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欲望,啟發他們進行下一次更有價值的提問。對於幼兒的提問,教師不要輕易說出答案,問題解決最好的辦法是靠兒童自己或同伴的幫助進行自主探究。還有留給兒童自主探究某一主題或問題的時間要充裕,不能當兒童剛剛開始“啟動”或剛剛找到“感覺”時,提問活動就要結束了,結果弄得兒童很掃興。但是有很多時候不是幼兒提出的所有問題,都能在課堂上解決的,也不必都要在課堂上解決。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適當的問題加以指導和點撥,讓兒童帶著問題來,帶著問題走,這樣更有利於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