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寶寶戒除“戀物情結”

寶寶到了一定年齡後, 媽媽們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寶寶會對著一個說悄悄話, 還會放在身邊愛☆禁☆撫, 親親, 或者會常常抓住一些已經用到很舊很髒的東西不放呢?當你想搶過來的時候, 寶寶會大吵大鬧, 看似拼了命也要保護這些東西。 媽媽們會因此而煩惱嗎?其實這是一種兒童的戀物心理, 是一種常見現象, 媽媽也不必過分擔心, 但是也不能忽視它的存在。

 
寶寶戀物是為了安全感

有許多寶寶會對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等很有質感的用品“上癮”, 這些東西很多時候都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Advertisiment
有許多都扮演著陪睡的角色。 媽媽們看著孩子這樣都無所適從。 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 看看兒童教育專家怎麼說?

戀物為尋求安全感

簡單地說, 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 是寶寶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間所產生的行為。 寶寶產生依戀行為的時間, 絕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 其戀物表現在2歲時最為強烈。 為什麼寶寶會迷戀這些物品呢?因為它們是寶寶心理安全感的依靠, 尤其在白天變成黑夜、寶寶想睡又怕失去知覺時, 不安全感就會大大增加, 此時某些物品對寶寶來說就非常重要。

那麼, 都是什麼樣的物品最容易讓寶寶迷戀呢?大部分是柔軟的物體, 是可以讓孩子擁抱、享有絕對操控權的物品,

Advertisiment
比如他們經常玩的絨布玩具、經常用的杯子、經常蓋的小毛毯等。

5種最容易讓寶寶依戀的物品

乳☆禁☆房、奶瓶

吃是寶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一旦這種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那麼寶寶就會對與吃有關的物品格外關注, 進而尋找一種替代性的滿足, 比如乳☆禁☆房、奶瓶等。

 
常見寶寶的依戀物品

指頭、玩具或拳頭

當寶寶要尋求自己能夠完全掌控的物體, 以此來尋求心理上的安全感時, 指頭、玩具或拳頭便成為最好的選擇。 伴隨著小寶寶對基本需求的生理滿足, 這些物品也將讓小寶寶更加愉悅, 儘快把糟糕的負面情緒排解掉。

毛毯

在寶寶最容易迷戀的物品中, 毛毯也許是僅次於奶瓶的第二大戶,

Advertisiment
而且必須是那種長期使用的、稍微有些破舊的毛毯。 是什麼給了毛毯如此大的魅力?這不僅因為它上面有寶寶熟悉的味道, 還因為毛毯能帶來溫暖的觸覺聯想, 而且摩搓毛毯的聲音又能聯想到媽媽的輕柔細語。

柔軟物品

除了那些能帶來熟悉味道的物品之外, 寶寶對某些物品的觸感也非常在意, 因為這種感覺能傳達出令人心安的訊息, 比如安撫性奶嘴、奶瓶、毛巾、被子、枕頭、玩偶、手套等。 看到有那麼多寶寶喜歡拿軟毛玩偶在臉上摩擦玩耍, 您就知道柔軟物品是多麼受歡迎啦。

照顧者的身體

除了具體的單個物品之外, 主要照顧者的身上部位也常成為寶寶一再光顧的地方, 如耳朵、手、頭髮等, 甚至有些媽媽必須保持固定的頭髮長度,

Advertisiment
這樣寶寶才能安心玩著頭髮入睡。

兒童教育家認為, 既然孩子的“戀物癮”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 那麼預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戀物癮”, 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 爭取為孩子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境。 具體方法, 你可參照以下內容進行嘗試:

1、平時多擁抱孩子, 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 以解其“皮膚饑餓”。 注意擁抱和拍撫不是獎賞, 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第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 擁抱應該是日常的、無條件的, 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 也可以擁抱他, 後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無聲的和解方式。 經常性的擁抱給孩子這樣的暗示:我在你身邊;我愛你;別怕, 有我呢;失敗了不要緊;你很安全……經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做他的“精神保險帶”。

 
幫助寶寶戒除“戀物癖”

2、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 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 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暗, 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 對孩子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 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不安中染上“戀物癮”的, 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 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 開亮一盞小燈, 等孩子睡著再離開, 就比較容易使其對繈褓包被之類物體“脫癮”。

3、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被小包被、小抱枕、絨布熊、用慣的浴巾之類“上癮”後, 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 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遷移載體”, 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於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陽光。

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某樣東西“專情”。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一個絨布熊家庭(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孩子恐怕就會領悟到:這是無生命的物質,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意識到這些,就有利於幫助他們走出與“戀物”相守的封閉天地,接觸到外面世界的充沛陽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