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 大約到了三歲左右, 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在此階段, 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觀察世界, 認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關。 他們往往從“自我”出發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 而不考慮他人。 很多實驗證明了這一特點。

可以說“自我中心”人人都有, 知識程度和發展速度上存在著個體差異。 如果自我傾向過於嚴重或到了4-5歲, 甚至6-7歲, 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 這就成了問題。

兒童自我中心的形成往往與父母不恰當的教養方式有關。 説明兒童走出自我中心,

Advertisiment
父母需要學習, 採取科學的教養方式。

1、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
父母和祖輩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于孩子身上, 這樣很容易溺愛孩子。 溺愛會強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 使孩子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長輩們理所當然地圍著自己轉, 滿足自己的一切要求。 父母應有意識地轉移家庭注意的焦點, 把孩子視為獨立的一個人, 視為與其他家庭成員平等的一個人。 這樣就會使孩子能正確地認識自己, 也看到別人。

2、運用移情方法。
即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的想到別人。 例如, 一對父母帶著孩子去拜訪朋友, 朋友家的孩子正在吃香蕉。 朋友就叫自己的孩子拿一個香蕉給來玩的孩子吃, 但孩子不肯。 朋友就開導他說:“小朋友到我們家來玩,

Advertisiment
我們應好好地招待人家。 如果你去別的小朋友家玩, 人家只顧自己吃東西而不給你吃, 你會高興嗎?”孩子說:“不高興”。 朋友接著說:“對呀, 所以我們要給小朋友吃, 他才會高興呀。 ”通過一個比較, 朋友家的孩子就拿出香蕉了。 可見, 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需要父母引導。 作為父母, 應通過講故事、做遊戲和比喻等手段引導孩子認識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 促進孩子從“自我”走向“他人”, 由自己想到別人。

3、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過度保護、封閉孩子會使孩子失去與他人遊戲的機會, 也會使孩子失去認識他人價值的機會。 在集體活動中, 能使孩子品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 體驗到與他人合作的意義, 從而走出自我的圈子。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