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孩子消除恐懼感(圖)

“勇敢的巧克力”吃完了能消除恐懼嗎?

小布丁不想睡覺, 要求大臉媽給他講完一個故事再講一個。

大臉媽邊講邊打哈欠, 心裡直後悔, 怎麼買了這麼厚的一本故事書?故事內容有那麼精彩嗎?今晚上都聽了三個了, 小布丁還精神抖擻地不肯睡。

大臉媽板起了臉說:“你到底睡不睡啊?”小布丁說:“睡啊, 再聽一個就睡!”

“還要聽一個, 你還要不要媽媽活了?我都困了, 眼睛也睜不開了。 ”大臉媽說的是實話。 “那你就睡吧!”小布丁也很認真地說。

“你都上大班了, 該自己睡覺了!”大臉媽累的時候語氣特別溫和。 小布丁嘻嘻地笑著拉住媽媽的衣角就是不撒手。

Advertisiment

“鬆開!”“不松!”“鬆開!”“不松!”“那你就去衛生間站著!”大臉媽看看表已經快十點, 她氣憤極了, 一把抓起小布丁往床下拖, 小布丁開始還嘻嘻哈哈, 見媽媽真生氣了, 賴在床上不起來。

“砰”的一聲, 大臉媽關上了臥室的門。 屋子裡黑了。

好安靜啊!小布丁在床上坐著, 覺得有點害怕, 進了被子躺下, 還是害怕。 他摟著枕頭, 聽見了一種奇怪的聲音總在耳朵邊響, 是不是鬼啊?仔細聽, 好像是自己鼻子裡發出來的, 那是呼吸聲吧。

那窗簾上面怎麼長了角?還一晃一晃的。 該不是媽媽剛才講的故事裡面的海盜來我們家了?小布丁更加睡不著了。

“媽, 我怕!”小布丁哭了起來, 他沒有和媽媽分過床。 上次媽媽用一塊巧克力哄他去了自己的臥室,

Advertisiment
但是巧克力吃完了, 他還是回到了媽媽的臥室。 爸爸聲稱要把他關進黑暗的衛生間裡, 誰讓他是個膽小鬼呢?

“小布丁, 你再喊, 樓下的狗貝貝就來咬你!”媽媽還沒消氣呢。

“不要不要不要!”小布丁哭了起來。 他很委屈:“我不是膽小鬼, 媽媽說吃完巧克力就會變得勇敢, 為什麼我還是這樣怕黑怕狗呢?不要離開我啊, 媽媽。 我不要做膽小鬼!”

絮絮叨叨:

孩子需要吃飽、喝好、穿暖, 隨著他們的身心成長, 更加需要大人的陪伴。 孩子很小的時候, 用哭來傳達自己的需求, 不能讓孩子等待太長時間, 這會使孩子產生很大的挫折感, 破壞他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父母應解讀他的心理需求, 給予相應的照顧和關愛。

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害怕物件。

Advertisiment
確定一個孩子的恐懼感是否屬於正常, 一定要考慮年齡和恐懼行為的程度。 某些恐懼在特定年齡或某一發展階段是正常的, 但如果出現在另一個不同的年齡段, 就可能是異常的。

當孩子的恐懼屬於正常發展範圍時, 父母不必過於擔心。 預期中的恐懼過於嚴重, 父母的各種安撫都不能緩解, 以至影響孩子的適應或發展, 就是異常的, 需要儘早進行心理疏導, 以免成年後還“驚魂未定”, 患上恐懼症。

當孩子的恐懼感減輕時, 父母要馬上進行鼓勵, 讓他儘快擺脫恐懼。 不要強迫孩子去勇敢地面對尚不會處理的恐懼, 這樣會使他更害怕。

小狗、小貓看起來很可愛, 小孩子也喜歡它們, 但是真接觸起來,

Advertisiment
它們會傷害人, 孩子會覺得無所適從。 尤其一些家長動不動就拿一些動物嚇唬孩子, 這就加重了孩子的恐懼。 無端的恐慌不僅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還會引發心理障礙, 並一直會持續到成年。

大臉媽能夠給小布丁講睡前故事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能夠使孩子在柔和安靜的環境中入睡, 對於提高他的睡眠品質和安撫情緒都很有好處。

但是, 大臉媽後來採取了“欲速則不達”的辦法, 是缺乏耐心的一種表現。 而小布丁似乎也很不配合, 這是因為以前他有恐懼黑暗的經歷, 回憶起了故事裡的怪物, 想起黑黑的衛生間以及嚇人的小狗等不愉快的經歷。 儘管媽媽給過他一個“勇敢的巧克力”作為戰勝黑暗的“武器”,

Advertisiment
但收效甚微, 因為負面的影響總是大過正面影響。

所以, 在孩子的教育上, 還是要從瞭解並尊重孩子的身心需要入手, 做個耐心細緻而又充滿創意的好家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