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負面情緒的小技巧

突如其來的憤怒、傷心、抱怨、挑釁或者無理取鬧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 那麼當事情發生時你通常的策略是遏制、轉移還是傾聽呢?花一點時間和耐心, 幫助孩子從小學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負面情緒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察覺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可以讓爸爸媽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從長期來看也有助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 但是破譯或者正確對待孩子的情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 這必須建立在父母瞭解孩子、願意尊重孩子心理和情感的基礎之上。 可是當爸爸媽媽蹲下來,

Advertisiment
準備傾聽孩子各種不安感受的時候, 卻感覺有些力不從心, 因為孩 子們透露負面情緒的方式實在是變化多端!

下面是為大家支招如何幫助孩子應對負面情緒的小技巧:

是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產生共情?

不是的。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與孩子的對話大多都是些生活瑣事。 比如:孩子說:“媽媽, 我今 天放學後要去大衛家。 ”這時候, 媽媽沒必要回答他:“哦, 你決定下午去朋友家啊?”只需要簡單地說“謝謝你告訴我”, 就足夠了。 只有當孩子期望我們瞭解他 們感受的時候, 再和孩子產生共情。 回應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實並不難。 比如:孩子興奮地告訴你:“我今天得了朵小紅花!”家長只需要用同樣的語氣回應他:“真 棒啊!你一定很開心噢!”

Advertisiment

當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時, 則需要我們使用溝通技巧。 我們需要拋棄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說教的方式。 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體一樣需要得到及時認真的關注。 當你開始設身處地地把孩子的傷心、難過等負面感受想像成孩子身體上的傷痛時, 你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會變得敏感起來。

如果直接問孩子:“你為什麼會覺得那樣?”有什麼錯嗎?

有的孩子能告訴我們為什麼他們驚恐、生氣、不開心, 但多數情況下, 孩子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生氣或難過。 也有的時候, 孩子不敢說出他們的理由, 因為他們擔心在大人眼裡, 他們說出的理由不夠充分——“就為這點小事哭啊?”

當孩子難過的時候, 我們說“看起來你好像很難過。

Advertisiment
”對孩子會很有幫助。 而不是“怎麼了?”或者“你為什麼有那樣的感受?”孩子更容易和一個接納他們感受(而不是逼著他們做出解釋)的成人溝通。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認同他的感受嗎?

孩子並不需要我們“認同”他的感受, 而是需要我們“回應和瞭解”他的感受。 類似“你做得對”這樣的回應方式, 也許能讓孩子得到暫時的滿足, 但是, 卻妨礙了孩子對自己的反省。 如:

孩子:老師說要取消我們的表演。 她真討厭!

家長:你們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說得對。 她就是夠討厭的!

對話結束。

相反, 從下面的對話方式中, 可以看出:如果接納孩子的感受, 就能讓孩子積極地思考問題。

孩子:老師說要取消我們的表演。 她真討厭!

家長:那你一定很失望。

Advertisiment
你期待了那麼長時間!

孩子:是啊。 就因為彩排的時候, 有幾個同學搗亂。 那也是他們的錯啊!

家長:(安靜地聽)

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該演什麼。 老師很生氣。

家長:原來是這樣啊。

孩子:她說如果我們好好演, 就再給我們一次機會??我準備再複習一次我那部分。 你今天晚上提醒我, 好嗎?

總結:所有年齡段的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 都不在乎別人是否同意, 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們正在經歷的事情。 延伸閱讀: 溺愛孩子讓父母威信掃地 放縱型溺愛:最懶惰的愛 被溺愛的孩子會有幸福感嗎 溺愛的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敵人 杜絕溺愛, 別給孩子吃慢性毒藥 上一頁123下一頁

分享到:

我能不能簡單地說“我瞭解你的感受”?

Advertisiment

如果只是簡單地說“我瞭解你的感受”, 孩子並不相信你。 他們可能會說“不, 你根本不瞭解!”但是, 如果能把問題細化, 比如:“上學的第一天是有些緊張, 那麼多新東西需要去適應”, 那麼孩子就知道你真正理解了他。

我試圖說出孩子的感受, 結果弄錯了, 該怎麼辦?

沒有關係。 孩子會很快把你糾正過來的。 例如:

孩子:爸爸, 我們的測驗推遲到下周了。

爸爸:那你就可以清閒幾天了。

孩子:不, 我不高興。 同樣的功課還得再學一個星期。

爸爸:哦。 你是希望趕快考完。

孩子:對了!

不必要求自己每次都對他人的感受做出準確的判斷。 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 雖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 但孩子能體會到我們的努力。

我知道應該接納孩子的感受, 但是,當孩子對我說“你討厭”或者“我恨你”時,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如果“我恨你”這樣的話讓你感到難過,你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的感受。“我不喜歡我剛才聽到的話,如果你對什麼事情生氣了,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告訴我。也許我能幫你。”

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什麼都聽不進去,怎麼辦?

當孩子處於極度難過的時候,身 體上的發洩可以幫助他緩解痛苦,比如砸枕頭、摔舊紙箱、捏陶泥、大吼大叫、扔飛鏢,之後,他會慢慢安靜下來。還有一個方法既能讓家長感覺舒服,又能讓孩子 滿意,那就是“畫出心裡的感受”——給孩子紙和筆,對他說:“來,告訴我你有多生氣,把你的感受畫出來。”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砸東西、摔東西或者亂畫時,你能在他身邊,讓他知道即使是最極端憤怒的感受也是被接納和理解的。

接納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著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這樣做是不是在溺愛孩子?

只有當孩子的所有行為都被許可 時,才會變成溺愛。而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不意味著允許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例如:當孩子用勺子在飯碗上亂敲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樣挺好玩的吧?”隨後,你 應當拿走勺子和碗,並告訴他:“飯碗不是用來敲的,如果你想敲,可以去敲你的小鼓和木琴。”

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和理解了,他也就更能遵守我們為他設立的界限。 但是,當孩子對我說“你討厭”或者“我恨你”時,我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如果“我恨你”這樣的話讓你感到難過,你也應該讓孩子知道你的感受。“我不喜歡我剛才聽到的話,如果你對什麼事情生氣了,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告訴我。也許我能幫你。”

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什麼都聽不進去,怎麼辦?

當孩子處於極度難過的時候,身 體上的發洩可以幫助他緩解痛苦,比如砸枕頭、摔舊紙箱、捏陶泥、大吼大叫、扔飛鏢,之後,他會慢慢安靜下來。還有一個方法既能讓家長感覺舒服,又能讓孩子 滿意,那就是“畫出心裡的感受”——給孩子紙和筆,對他說:“來,告訴我你有多生氣,把你的感受畫出來。”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砸東西、摔東西或者亂畫時,你能在他身邊,讓他知道即使是最極端憤怒的感受也是被接納和理解的。

接納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著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的?這樣做是不是在溺愛孩子?

只有當孩子的所有行為都被許可 時,才會變成溺愛。而接納孩子的感受並不意味著允許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例如:當孩子用勺子在飯碗上亂敲時,你可以對他說“這樣挺好玩的吧?”隨後,你 應當拿走勺子和碗,並告訴他:“飯碗不是用來敲的,如果你想敲,可以去敲你的小鼓和木琴。”

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和理解了,他也就更能遵守我們為他設立的界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