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助嬰幼班幼兒更快適應在園生活

如何幫助嬰幼班幼兒更快適應在園生活

嬰幼班寶寶年齡較小, 面臨新環境的適應與離開親人的變化, 必然帶來的便是哭鬧, 如何使寶寶更快適應在園生活、如何讓家長放心便成為了每一屆嬰幼班任教老師的工作難點。

伴隨著社會的進步, 年輕家長們的早教觀念開始日益增強, 社會上的早教機構也是層出不窮, 許多寶寶在入園前便開始了在親人陪伴下的親子園學習, 但當寶寶滿2周歲時, 就該進入正規的托幼機構學習了, 儘管家長們總有不舍, 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都不願意自己的寶貝輸在起跑線上,

Advertisiment
於是, 送寶寶上幼稚園進入嬰幼班學習成為大多數家長的自然選擇。

嬰幼班寶寶年齡較小, 面臨新環境的適應與離開親人的變化, 必然帶來的便是哭鬧, 如何使寶寶更快適應在園生活、如何讓家長放心便成為了每一屆嬰幼班任教老師的工作難點。 本學期正值我擔任嬰幼班的任教老師, 9月中旬, 寶寶們便多數適應了在園生活, 根據過往的工作經歷, 特將工作中有效幫助寶寶適應的方法進行整理、總結。

一、召開家長會, 提前儲備家長應有的觀念與認識

嬰幼班幼兒家長大都較為年輕, 與寶寶們第一次上幼稚園一樣, 他們也是第一次較長時間離開自己的寶貝, 且缺乏豐富的育兒經驗, 正如俗語舉例一般:許多工作都是要進行崗前培訓的,

Advertisiment
但我們的家長卻沒有, 都是在一邊帶孩子, 一邊摸索教育經驗, 對於如何從家長角度幫助寶寶更快適應在園生活?如何配合班級老師工作?送寶寶入園應注意些什麼?寶寶開學前應做哪些準備?均不得而知。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 我園在七月便會召開家長會與開展家長培訓工作, 從園所介紹、托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寶寶入園適應會有哪些表現、家長問題答疑、開學初需家長配合事項等方面向家長做詳細介紹, 從而使家長提前預知寶寶入園後會出現的各類情緒反應, 並利用現有假期時間加強對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如知道入廁要告訴老師、能自己用勺子進餐的習慣……為真正開始入園適應打下有利基礎。

Advertisiment

二、教師提前作好環境與生活用品的準備

寶寶真正開始入園適應時, 哭鬧定是必然, 但溫馨的生活環境與齊備的生活、遊戲措施卻可以達到減緩哭鬧情緒的作用。

托班寶寶的注意力特點正屬於易轉移、易吸引的狀態, 成人不一樣的表達方式、新鮮的玩具、有趣的活動組織都可能轉移寶寶的哭鬧情緒, 因此, 在寶寶入園前, 任教老師需提前開展大量工作, 從教室衛生打掃、環境佈置、玩具準備、生活用品清洗、接送卡製作、寶寶名卡製作、家訪表的準備等都須做到萬事俱細, 以便寶寶來園後更方便、快捷的開展工作。

三、有效利用假期, 配備更多教師資源

全園開學時, 所有老師各盡其責,

Advertisiment
後勤與管理人員也會忙於應對各類事物, 很難騰出空來幫助一片忙碌、一片哭鬧的嬰幼班, 而正常兩教一保的配班機制很難應對眾多哭鬧的寶貝, 等一天的工作結束, 帶班老師大都嗓子沙啞、身心疲憊。

針對上述現狀, 我們開始嘗試了暑期提前適應的策略, 即嬰幼班寶貝提前兩周開學的對策, 並在班中配備5名保教人員, 從而大大減輕了開學初的工作壓力, 多了人手幫忙, 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寶寶們適應的進程也在加速, 待全園開學時, 嬰幼班寶貝已大都適應在園生活, 除個別哭鬧, 全園呈現開心、喜迎開學的風貌, 師生心情大好。

四、教師間合理配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無論是五位老師還是三位老師帶班,

Advertisiment
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們, 彼此間的有效配合非常重要, 合理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帶來忙於一處、忽略一處的現狀, 大家相互補充, 從而使得各項工作忙而不亂。 在早晨接待時我們老師會詳細分工, 兩位老師在門口接待家長, 兩位老師在安撫哭鬧幼兒, 一名老師在活動室組織不哭鬧幼兒的活動, 晚上離園時我們也採取了隔離與分工的方法, 負責接待家長的老師同時引導家長排隊來接寶寶, 避免無序現象, 確保安全第一。

五、哭鬧幼兒隔離安撫, 避免情緒感染

從歷屆寶寶的適應情況來看, 每位元寶寶來到新環境的表現是不一樣的, 有的寶寶可能會從不哭鬧, 有的寶寶會一直哭鬧, 也有的寶寶會先被新環境、新事物吸引暫不哭鬧, 待新鮮感過後猛然意識到這是新環境、爸爸媽媽哪兒去啦?再重複哭鬧幼兒的表現。針對班中不同狀態的幼兒,我們老師應及時採取針對性措施,對於不哭鬧寶寶應及時組織活動,繼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喜歡上幼稚園,同時避免受哭鬧幼兒的情緒感染,造成更多幼兒的哭鬧;對於哭鬧幼兒,教師可帶至另一活動室安撫,待情緒穩定後再引導其進入活動室遊戲,逐漸使哭鬧寶貝轉入正常活動。

六、離園活動儘量避免幼兒看到家長,造成蜂擁而至的現象

七、有計劃的組織活動,細心照顧寶寶在園生活

寶寶雖小,但他們也有認知能力與記憶力,每天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不但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還可以使教師自身的工作變得有章可循,變被動的哄寶寶不哭為讓寶寶主動被吸引、停止哭鬧。教師可提前儲備適合托班寶寶的手指遊戲與音樂遊戲,尤其在適應前期,音樂遊戲對寶寶的吸引力更大,如:放鞭炮、小豬睡覺、小苗苗、哈巴狗、拍手點頭等;待寶寶逐漸適應後,可適當添加手指遊戲,如:手指變變變、小猴蕩秋千、拇指歌、爬呀爬等,它們都非常的受寶寶喜愛,待寶寶回家呀呀學語時,家長們也會感到欣喜,從而增強送寶寶上幼稚園的信心。

當然,除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外,對寶寶的細心照顧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位寶寶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可愛精靈,寶寶在園吃飯了嗎?寶寶在園喝水了嗎?寶寶在園尿濕衣褲會被換洗嗎、、、、、、都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如何讓家長們放心,如何確保寶寶在園被細心照顧的同時又不會被傷害都是老師需考慮的因素 ,因此,嬰幼班的保育工作也顯得更加繁重,但只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用心照顧好班中的每一位寶寶,相信,細心的家長們也一定會發現老師們的好,同時更加信任老師的工作。

八、加強家園溝通,積極發揮網路優勢

嬰幼班適應階段,教師們早晨會忙於將哭鬧的寶寶接至班級,離園時會急於將寶寶交到想子心切的家長手中,教師、家長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彼此間很難有更多的交流與溝通,但恰在此時,家長們都迫切想瞭解寶寶在園的適應情況,都有想通過老師的言語勾勒出寶寶在園生活情景的願望,往常現象,除與老師進行簡短交流外,家長們都會選擇在離園後與老師通電話的形式交流,但面卻很窄。面對網路資訊暢通的時代,現在的我們不妨積極發揮網路優勢,建立班級網站,離園後與家長進行網路交流,更多的讓家長瞭解寶寶在園情況,同時達到增進家園聯繫的效果,使得家長更加理解、支持老師的工作。

本次嬰幼班教學,我還嘗試了為寶寶在網上記適應期日記的工作,每天將寶寶整體情況進行描述、同時記錄班中個別幼兒的特殊表現,並對班中存在現象進行反思與闡述,此舉一經推出,便非常受班中家長關注,許多家長紛紛給老師留言,坦言能夠通過網路平臺更多瞭解寶寶情況,以下為部分適應期日記摘錄,僅供參考:

寶寶適應第一天紀實:

總體而言咱班寶寶的表現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驚喜!許多從我班門前經過的老師都會忍不住的誇道:不會吧?你們班的寶寶都不哭啦?是啊他們的表現確實讓我們也感到驚喜,除個別幼兒在早晨入園與午睡時有短暫的哭鬧外,其餘時間他們已能跟著老師一起跳舞了,在複習拍手點頭歌曲時,有的寶寶竟忍不住開心的笑了起來!

現在想來寶寶的快速適應與咱班5位老師的密切配合也是分不開的,在早晨接待時我們老師會詳細分工,2位老師在門口接待家長,2位老師在安撫哭鬧幼兒,一名老師在活動室組織不哭幼兒的活動,可能有的家長看到哭鬧中的寶寶被抱進蒙氏室會有不放心的感覺,其時這對寶寶是有利的,在工作室內老師並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在盡力的安撫孩子,這樣既可以避免寶寶看到家長情緒再次波動,同時也避免感染更多的孩子哭鬧,待寶寶情緒穩定後老師還會引導他們再次進入活動時,從而讓外面不哭的寶寶影響到他們,加快整體適應的速度。

晚上離園時我們也採取了隔離與分工的方法,當我們在內教室組織寶寶活動時,寶寶就不會因為看到其他爸爸媽媽先來園而再次哭鬧,同時也避免了寶寶看到家長湧向門口的情況,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

在今天的一日活動組織中,確切說是很欣慰的,寶寶的進餐、午睡等容易哭鬧的環節都很順利,很多寶寶都自己吃完了碗裡的飯菜,真是不簡單。

當然,在嬰幼班適應的階段我們的工作也是存在弊端的---即沒有過多的時間與家長做個別交流,因為家長接寶寶的心情都是迫切的,在此,我們也希望網站與門口的家長園地等書面內容能發揮積極作用,希望咱班的家長朋友能養成仔細閱讀班級通知的習慣,相信這一定會讓大家受益的!

待新鮮感過後猛然意識到這是新環境、爸爸媽媽哪兒去啦?再重複哭鬧幼兒的表現。針對班中不同狀態的幼兒,我們老師應及時採取針對性措施,對於不哭鬧寶寶應及時組織活動,繼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讓他們喜歡上幼稚園,同時避免受哭鬧幼兒的情緒感染,造成更多幼兒的哭鬧;對於哭鬧幼兒,教師可帶至另一活動室安撫,待情緒穩定後再引導其進入活動室遊戲,逐漸使哭鬧寶貝轉入正常活動。

六、離園活動儘量避免幼兒看到家長,造成蜂擁而至的現象

七、有計劃的組織活動,細心照顧寶寶在園生活

寶寶雖小,但他們也有認知能力與記憶力,每天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不但可以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還可以使教師自身的工作變得有章可循,變被動的哄寶寶不哭為讓寶寶主動被吸引、停止哭鬧。教師可提前儲備適合托班寶寶的手指遊戲與音樂遊戲,尤其在適應前期,音樂遊戲對寶寶的吸引力更大,如:放鞭炮、小豬睡覺、小苗苗、哈巴狗、拍手點頭等;待寶寶逐漸適應後,可適當添加手指遊戲,如:手指變變變、小猴蕩秋千、拇指歌、爬呀爬等,它們都非常的受寶寶喜愛,待寶寶回家呀呀學語時,家長們也會感到欣喜,從而增強送寶寶上幼稚園的信心。

當然,除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外,對寶寶的細心照顧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位寶寶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可愛精靈,寶寶在園吃飯了嗎?寶寶在園喝水了嗎?寶寶在園尿濕衣褲會被換洗嗎、、、、、、都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如何讓家長們放心,如何確保寶寶在園被細心照顧的同時又不會被傷害都是老師需考慮的因素 ,因此,嬰幼班的保育工作也顯得更加繁重,但只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用心照顧好班中的每一位寶寶,相信,細心的家長們也一定會發現老師們的好,同時更加信任老師的工作。

八、加強家園溝通,積極發揮網路優勢

嬰幼班適應階段,教師們早晨會忙於將哭鬧的寶寶接至班級,離園時會急於將寶寶交到想子心切的家長手中,教師、家長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彼此間很難有更多的交流與溝通,但恰在此時,家長們都迫切想瞭解寶寶在園的適應情況,都有想通過老師的言語勾勒出寶寶在園生活情景的願望,往常現象,除與老師進行簡短交流外,家長們都會選擇在離園後與老師通電話的形式交流,但面卻很窄。面對網路資訊暢通的時代,現在的我們不妨積極發揮網路優勢,建立班級網站,離園後與家長進行網路交流,更多的讓家長瞭解寶寶在園情況,同時達到增進家園聯繫的效果,使得家長更加理解、支持老師的工作。

本次嬰幼班教學,我還嘗試了為寶寶在網上記適應期日記的工作,每天將寶寶整體情況進行描述、同時記錄班中個別幼兒的特殊表現,並對班中存在現象進行反思與闡述,此舉一經推出,便非常受班中家長關注,許多家長紛紛給老師留言,坦言能夠通過網路平臺更多瞭解寶寶情況,以下為部分適應期日記摘錄,僅供參考:

寶寶適應第一天紀實:

總體而言咱班寶寶的表現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驚喜!許多從我班門前經過的老師都會忍不住的誇道:不會吧?你們班的寶寶都不哭啦?是啊他們的表現確實讓我們也感到驚喜,除個別幼兒在早晨入園與午睡時有短暫的哭鬧外,其餘時間他們已能跟著老師一起跳舞了,在複習拍手點頭歌曲時,有的寶寶竟忍不住開心的笑了起來!

現在想來寶寶的快速適應與咱班5位老師的密切配合也是分不開的,在早晨接待時我們老師會詳細分工,2位老師在門口接待家長,2位老師在安撫哭鬧幼兒,一名老師在活動室組織不哭幼兒的活動,可能有的家長看到哭鬧中的寶寶被抱進蒙氏室會有不放心的感覺,其時這對寶寶是有利的,在工作室內老師並不是放任不管孩子而是在盡力的安撫孩子,這樣既可以避免寶寶看到家長情緒再次波動,同時也避免感染更多的孩子哭鬧,待寶寶情緒穩定後老師還會引導他們再次進入活動時,從而讓外面不哭的寶寶影響到他們,加快整體適應的速度。

晚上離園時我們也採取了隔離與分工的方法,當我們在內教室組織寶寶活動時,寶寶就不會因為看到其他爸爸媽媽先來園而再次哭鬧,同時也避免了寶寶看到家長湧向門口的情況,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

在今天的一日活動組織中,確切說是很欣慰的,寶寶的進餐、午睡等容易哭鬧的環節都很順利,很多寶寶都自己吃完了碗裡的飯菜,真是不簡單。

當然,在嬰幼班適應的階段我們的工作也是存在弊端的---即沒有過多的時間與家長做個別交流,因為家長接寶寶的心情都是迫切的,在此,我們也希望網站與門口的家長園地等書面內容能發揮積極作用,希望咱班的家長朋友能養成仔細閱讀班級通知的習慣,相信這一定會讓大家受益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