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孩子間的矛盾與衝突?

本班有幾個調皮愛玩的孩子, 他們愛互相比試“武功”, 可總有一個會被打痛而哭的, 又或者去弄其他小朋友。 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和總結, 讓我明白也懂得應該怎樣去對待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了。

其實, 小朋友之間發生爭吵、爭半, 產生矛盾與衝突, 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語言表達欠缺。 比如本班有個小朋友, 他不愛說話, 體質也不好, 見到小朋友玩得很高興也想一起玩, 就用手去觸一下人, 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 誰知被觸的小朋友以為他無辜打人, 於是問也沒問, 還手打了一拳。

Advertisiment
這件事就提醒我們, 教育小朋友自己有什麼願望用語言表達出來, 讓其他小朋友知道, 並要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合群性。

(2)幼兒日常行為和思維過程常常受到自己需要和情感的強烈影響, 很難離開主觀感情去客觀判斷、理解、和處理自己與他人關係, 衝動性大, 所以經常在遊戲、娛樂、學習等方面因意見看法不同而產生衝突。

而幼兒的衝突並非都是壞事, 幼兒通過衝突, 才能明白互相尊重、互相謙讓的重要, 逐漸學會控制自己, 約束自己, 用友好方式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看到孩子之間發生磨擦、衝突後, 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 過一段時間又和好如初。 因此, 老師不要爭當幼兒矛盾的“裁判者”, 而需做“觀察者”或“引導者”,

Advertisiment
儘量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 讓他們自己解決。

如果孩子們一時解決不了, 老師可適當引導他們分析問題, 學習從對方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 或放棄自己意見順從對方, 或學會說服對方, 使自己為別人所接受;或教小朋友學會“合二為一”, 將雙方意見有機綜合而取得“皆大歡喜”的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