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孩子的假想夥伴

對孩子來說, 假想夥伴可能是一個毛絨玩具、一隻長頸鹿, 也可能是“喜羊羊”, 又或者是他頭腦中的一個小怪獸, 這些或具體或抽象的玩伴卻在他們的身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每當孩子感到委屈、害怕、壓力大、不安或孤獨時, 他們就會開始尋找和創造這些假想夥伴。 而這些夥伴會慢慢成為孩子們的情感依賴, 他們會和“好基友”小聲說話, 談心情, 喂他們吃飯, 給他們蓋被子, 和他們一起洗澡……

那麼, 當孩子身邊出現這樣一個特殊的小夥伴時, 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 正確認識並接納

爸爸媽媽們,

Advertisiment
首先應該明白, 這是孩子一種暫時的、過渡性的正常心理現象。 面對孩子這樣一個只有他才能看得到的“不速之客”, 不要慌張, 不要拆穿, 不必跟孩子理論或試圖破滅孩子的幻想, 更不要取笑孩子和假想夥伴交流的行為, 要順應孩子的想法, 適當引導, 多與孩子就假想朋友進行交流。

其次, 恰當發揮假想夥伴的積極作用

當孩子和假想夥伴互動時, 爸爸媽媽可以以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仔細觀察。 當想讓孩子改變一些不良習慣或者想與他交流一些平時不願意說的問題時, 可嘗試自然的參與孩子和假想夥伴的交流中, 通過帶動假想夥伴來引導孩子的正確行為。 比如當孩子不願意洗澡的時候, 媽媽可以嘗試說:你的丫丫夥伴做游戲弄髒了,

Advertisiment
他想和你一起玩水洗澡, 你願意和他一起嗎?

最後, 多抽時間陪伴

在孩子健康、健全的個性發展過程中, 爸爸媽媽的陪伴至關重要。 當發現孩子有假想夥伴後, 父母需要更多的關注孩子, 更多的引導他們與周圍的同齡人交往互動, 更多的帶著孩子接近大自然去感受真實的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