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6個月大寶寶進行全方位啟蒙?

6個月的寶寶具有對外界的初步感知能力, 能夠發出一些簡單的音節、可以坐起來、懂得分辨陌生人與親人。 在這個時候父母如果可以把握時機, 就能夠更好地促進寶寶語言、動作的發育。


進行獨坐鍛煉

一、進行獨坐鍛煉

6個月的寶寶基本上已經可以坐或者甚至可以自己坐上幾分鐘, 但是如果要寶寶坐穩還需要在父母的説明下不斷地練習。 父母可以幫助寶寶靠著抱枕、沙發坐起, 然後慢慢地減少支撐物, 到最後再撤去一切外力的支撐, 讓其學會獨坐, 並慢慢加長獨從的時間。 很多時候寶寶會自己歪倒,

Advertisiment
但父母不要立馬就去扶寶寶, 而是讓他自己努力去翻動下, 這樣才能促使寶寶養成一定的獨立性。

二、尋找鏡中寶寶

當寶寶在鏡子面前看到自己的時候就會十分可愛活潑, 會對著鏡子裡面的自己笑, 做鬼臉。 抱寶寶到鏡子前, 讓寶寶同鏡中人笑, 用手去摸鏡中的自己;看到鏡中人裝模作樣, 寶寶會伸手到鏡子後面, 尋找躲在裡面的人。 從鏡中會發現爸爸進來了, 或者奶奶進來了, 寶寶有時會把頭伸向鏡子, 頭碰上了就大聲笑, 或者大聲叫喊。 經常讓寶寶在鏡前活動, 讓寶寶通過鏡子探索新奇的事物, 做出不同的表情。

三、模仿說話

隨著寶寶與外界的接觸增加, 對聲音的體會越深, 寶寶想說話的欲望就會越來越強烈,

Advertisiment
此時寶寶可以發出的就不再是單個母音或輔音, 而是會發出兩個以上的音節。 家長平時可以多教寶寶一些雙音節的詞彙, 比如爸爸、媽媽、奶奶等等。 學習快的寶寶就很容易地模仿這些音節, 但是寶寶還不會將這些音節與親人聯繫起來。 此時家長在他(她)發音時要給予應答和鼓勵, 使他(她)建立此音與實際意義的聯繫, 為他(她)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打好基礎。 語言信號反應在家長多次的重複某一語詞(多是名稱)並與實際東西聯繫起來時, 嬰兒會逐漸理解了這一語詞的意義, 並建立了這一信號的反應。 比如, 經常叫嬰兒的名字, 他(她)會對自己的名字很熟悉, 當你喊他時, 他(她)會馬上抬起頭或轉過來看。 再比如,
Advertisiment
經常給他看燈, 告訴他(她)“燈”, 並指給他看, 以後他(她)會一聽到“燈”這個詞的信號馬上去找, 這就開始建立了語言信號的反應。


發展寶寶拇指能力

四、發展寶寶拇指能力

5到6個月齡的寶寶懂得運用自己的拇指。 手眼協調能發展手的技巧, 手和足的協調能維持身體平衡和動作發育, 對寶寶的身心發展都很重要。

五、教會寶寶微笑打招呼

六個月的寶寶已經會區分陌生人和家人, 有很多寶寶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會表現出害羞、不安的情緒。 此時要多給嬰兒接觸人的機會, 觀察他(她)對熟人、生人的不同反應, 教會他(她)對熟人用微笑或發音來打招呼, 對生人逐漸適應, 多與人友好交往, 逐漸地增加熟悉的人數, 減輕他(她)怯生反應的強度。

Advertisiment

六、讓寶寶自己挑選玩具

家長可以為寶寶準備多一點玩具, 讓寶寶自己挑選喜歡的一件。 當發現寶寶有最喜歡的玩具時, 父母可以故意把玩具放得離寶寶遠點, 逗引他自己爬過來抓取, 漸漸地孩子的自信心就會一天天地建立起來。

會發出聲響的玩具更能提高寶寶的雙手協調性。 寶寶一旦學會了單手持物, 就可以讓寶寶同時拿兩個玩具對敲, 寶寶會很喜歡玩具碰撞發出的清脆聲音的。 同時寶寶在玩的過程中, 會雙手同時抓住一個玩具, 忽然放掉一隻手, 只用其中一手握住玩具, 或雙手合握, 或玩一會再放掉另一隻手, 使玩具傳到不同的手上。 傳手是手技巧再進步和雙手協調的標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