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回應孩子的“為什麼”?

面對孩子接二連三問為什麼, 有時候覺得實在很煩, 不想理會, 但又覺得不忍心, 該如何面對孩子這些“為什麼”呢?兩歲左右的孩子, 開始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心, 他們有太多的事情想要瞭解, 也有太多疑惑想要解開, 但因為語言能力有限, 無法充分表達, 而當他們發現問“為什麼”三個字時, 即可以讓大人回答他所有疑問, 及滿足他的需要。
另外, 這個階段幼兒語言能力正快速發展, 由於在語言對話上有強烈需求, 但是大人不見得有空陪他們聊天, 這時通過問“為什麼”, 大人就會和自己說個不停, 而且在這樣的對話過程中,

Advertisiment
自己可以掌握對話的主導權, 感覺新鮮、有趣, 當然樂得一直問下去。
在面對孩子一連串“為什麼”的問題時, 父母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 因為當孩子展開旺盛的好奇心, 不斷地發問時, 如果父母能給予鼓勵和正面回應, 將會讓孩子更樂於觀察和探索, 這對他將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的確, 要回答孩子的為什麼, 簡直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以下提供的方法可供父母參考:
1、掌握問題主動權
有時孩子只想通過問“為什麼”來和父母說話而已, 例如你正在喝水或吃飯, 這時孩子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喝水?”“為什麼要吃飯?”如果你回答他:“因為我渴了”、“因為我餓了”, 接下來一定沒完沒了。 所以, 像這類問題只要說:“因為我口渴,
Advertisiment
所以要喝水, 你要不要喝?”“因為我餓了, 所以要吃飯, 你要不要一起吃?”簡單回答, 再把問題拋給孩子, 掌握問題主動權, 他就沒有興趣再問下去了。
2、帶領他一起去解答
孩子的好奇心旺盛, 而發問正可以幫助他們更進一步探索。 父母不妨在家中準備一套幼兒小百科全書, 或常常帶他上圖書館, 遇到解答不出來的問題時, 就可以告訴他:“為什麼月亮會跟著我們走?到底為什麼呢?我們一起找找看書裡怎麼說。 ”藉以培養孩子遇到問題主動找答案的精神。 但需注意的是, 一定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和方式向他解釋, 否則他可能會更加模糊不清。
3、引發探索欲望
父母如果能持續對孩子的探索欲望和行為給予下面的支持及鼓勵,
Advertisiment
孩子就會勇於表現出他的好奇心。 因此在互動中, 父母可以增加一些易懂又能引發孩子思索的問話, 如:“你想呢?”“你猜猜看, 發生了什麼事?”增加孩子探索事物的欲望。
4、適當說明原因
兩歲的孩子已有強烈的自我意識, 凡事都要爭取主導權, 如果你告訴他去做什麼或不可以做什麼, 得到的反應一定是“為什麼不能出去玩?”“為什麼一定要去睡覺?”如果不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 他可能會一口回絕你“不要”。 因此, 可以告訴他:“現在外面在下雨, 出去玩會淋濕, 等雨停了就可以出去了。 ”儘量減少直接命令式的口吻, 這樣比較不會引起孩子情緒反彈。
5、針對問題處理
“好問期”的孩子, 凡事都要問為什麼, 一方面是好奇心, 一方面可能是口頭禪,
Advertisiment
父母不必太介意, 不忙碌時, 坐下來抱抱他, 針對問題回答他。 如果正在忙碌著, 可以對幼兒說:“你要問我什麼, 媽媽正忙著, 現在沒有時間回答, 等一下好不好?你先去玩……”
6、轉移注意力
“為什麼長大一定要上學?”“為什麼人會變老?”像這種問題, 只要輕描淡寫地先帶過去, 然後馬上用另外一件事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就不會窮追不捨了。 例如, “上學才能認識很多字懂很

多事情, 你要不要吃糖果?”“就像小樹變大樹, 所以人也會變老呀。 走, 我們去公園玩!”馬上轉移話題, 孩子就不會窮追不捨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