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和小朋友順利度過分房期?

最近轉轉小編的朋友“求救”說, 孩子已經8歲了, 每天晚上還要和媽媽一起睡, 爸爸表示好“為難”。 其實, 這是因為他們家從來沒有把分床睡的事情提上日程。
而另一位3歲半的寶貝, 則有一個小癖好, 每天入睡前一定要捏著指定的被單。 即使在幼稚園午睡也要帶著, 不然睡不著。 媽媽只好把被單放在孩子包裡, 帶來帶去。 髒了就等孩子睡著以後, 趕緊洗好烘乾。 據說,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媽媽2歲就和孩子分房睡了。
其實,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3歲前不建議和孩子分房睡, 因為這時的寶貝太小,
Advertisiment
缺乏自我完全獨立生存的能力, 沒有了父母的陪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然而, 和孩子分房也不能太遲。 因為4-6歲是“性蕾期”, 這時, 孩子開始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差異。 如果過晚跟父母分房睡, 就會導致孩子的性心理停滯在這個階段。
所以, 通常建議和孩子分房睡的時間是5歲。 如果在上小學前, 能順利地和孩子分房, 就很好了。
然而, 面對“分床”“分房”這個對於孩子來說的大問題, 到底要怎樣做, 才能讓寶貝順其自然地接受呢?
關於這個問題, 勇敢的象寶寶和他的家人, 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勇敢的小象要開始一次獨自的歷險了, 他在提醒著媽媽。 而媽媽, 則一邊收拾廚房, 一邊給象寶寶準備出發的食物。

小象寶寶吃過媽媽為他準備的蛋糕、穿上象叔叔的翻毛大衣、戴上象爺爺的高禮帽、蹬著象爸爸的大皮靴,

Advertisiment
做好一切準備。

終於, 他完成了和家人的儀式, 乾淨、勇敢、帥氣的小象“出發”。 他拔出劍, 獨自穿過走廊。

他即將出門嗎?還是要去哪裡冒險?

只見他毫不畏懼地離開父母, 有生頭一次, 在沒有任何人陪伴的情況下走上樓梯, 上床和樓下的大家道一聲晚安, 他的冒險也就此完成。

適讀年齡:3-12歲

家和家人對於孩子小小的生命來說, 如此重要。 獨自睡覺, 在幼兒成長發育過程中, 是一個標誌性的重要事件。 這個故事展開的方式非常獨特, 以一種帶有懸疑性質的、幽默的遊戲形式呈現。 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大象一家人詼諧幽默的互動, 為故事增添了無限的樂趣,

Advertisiment
表現出家的溫馨。

讀圖說故事:

3-4歲的小朋友, 適合在媽媽的引導下, 看圖“猜”出故事情節。 還可以和媽媽一起模擬, 小朋友當象寶寶, 模仿小象和爸爸媽媽的對話、告別。

5歲以上的小朋友, 朗讀書裡的故事, 穿上你的“戰靴”, 帶上雨傘, 做好準備, 和爸爸媽媽演一場睡前的探險故事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