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星產後感染再開刀 剖腹產後如何預防感染

據臺灣媒體報導, 伊能靜以47歲高齡生下女兒“小米粒”, 剖腹後被細菌感染傷口, 之後再次開刀清創, 她也在微博貼文抱怨此事, 並指責美國醫生。 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副院長鄭丞傑跳出來表示這狀況“並不罕見”, 認為她的指責不太妥當。

鄭丞傑表示有些醫院在剖腹前只會幫產婦打1支抗生素, 術後會感染大多都是抵抗力弱、產程過久沾染太多空中落菌, 或是傷口疏於悉心照顧, 感染的機率大概為1%, 所以他認為伊能靜此次的狀況不算是醫療疏失, 否則該名美國醫生不會開抗生素,

Advertisiment
強調美國的醫療制度為“保守治療”, 會讓感染的傷口自己痊癒, 臺灣醫生反而會在感染初期就主動治療, 直言“若是這樣就怪美醫是庸醫不太好”, 認為只是不同地區的處理方式不一樣。

剖腹產後出現這些症狀警惕是術後感染

媽媽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可能是術後感染了?39育兒提醒, 當剖腹產媽媽出現以下症狀時, 應警惕是術後感染, 請及時就醫。

發熱:剖宮產術後產婦的體溫一般不超過38℃, 醫學上稱之為吸收熱。 如手術24小時後體溫有兩次超過38℃, 應警惕是否有術後感染或合併非手術引起的其他感染, 如乳腺炎(伴乳☆禁☆房脹痛、有硬結、乳汁排出不暢等)、泌尿道感染(伴尿頻、尿痛、尿急等)和感冒(伴頭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等。

Advertisiment
在排除上述常見的非術後感染的其他感染後, 則應考慮發熱是否與傷口感染或生殖道感染有關。

傷口疼痛異常:剖宮產術後產婦自覺傷口疼痛屬正常現象, 但疼痛的程度與個人對疼痛的耐受性有密切的關係。 一般在手術後過24小時, 傷口疼痛會逐漸減輕, 產婦可在床上翻身或下床活動。 如術後2-3天后, 傷口疼痛加重, 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硬結或有膿性分泌物、, 應警惕傷口感染。

惡露異常:如前所述, 產後惡露持續4~6周, 有一個從血性惡露轉變為漿液性惡露, 再轉變為白色惡露的轉歸過程。 正常惡露是沒有臭味的。 如果剖宮產術後產婦的惡露持續時間長, 色渾、濁, 有臭味, 同時伴有高熱、官底及下腹壓痛等, 應考慮是否併發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或盆腔炎。

Advertisiment

子宮復舊不良:胎兒娩出後, 子宮的體積逐漸縮小至正常的‘過程稱子宮復舊。 通常產後第一天, 子宮底平臍, 以後平均每天下降1釐米左右。 觸診時, 可感到子宮較硬, 但無壓痛。 當伴有子宮陣發性收縮時, 有的產婦可有疼痛感。 如果剖宮產術後子宮復舊延緩, 即宮底下降的速度較慢, 宮底有壓痛, 且惡露增多, 有臭味應警惕有生殖道感染, 儘快到醫院就診。

剖腹產術後感染率高 媽媽要做好預防工作

資料顯示, 剖腹產術後患病率及感染率是陰☆禁☆道分娩的7-10倍, 因此, 除了醫生需要做的預防措施, 剖腹產的媽媽也需要做好術後護理工作, 預防術後感染。

傷口要定期消毒, 注意保持傷口乾燥, 不要沾到水,

Advertisiment
如果傷口沾水應立即消毒;注意個人衛生, 尤其注意私處衛生, 每天用溫水重新外☆禁☆陰, 傷口癒合前應進行擦浴, 洗澡時避免盆浴;勤換衛生巾或護墊, 注意惡露的排除。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