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人被孩子打了要如何反應?

有一天晚上, 我們要到朋友家談點事, 因為和這位朋友很熟, 她的孩子在我們家玩, 所以我們想帶著周週一起去, 順便送朋友的小孩回家。 出門前, 我問周周:“媽媽和爸爸要去思思家談一件重要的事情, 你是和我們一起去, 還是留在家?如果你去的話, 只能和思思玩, 不可以打擾爸爸媽媽。 ”周周說要和我們一起去, 並答應不會打擾我們。

到了思思家, 周周想玩“白雪公主”的遊戲, 我說:“媽媽有事, 你可以找叔叔(思思爸)玩。 ”過了一會兒, 周周又跑過來, 說想聽故事。 我說:“你答應過不打擾媽媽的, 你可以要爸爸給你講。

Advertisiment
”周周去找爸爸, 她爸爸也在聊著天, 沒怎麼理她。 我和朋友談得正酣, 周周突然把手中的書砸到我臉上!書的硬角紮著了我的臉, 一陣鑽心的痛!我捂著臉, 半晌說不出話。 我的大腦緊急運轉:為何周周會做出這樣野蠻無禮的行為?是我們關注她太多讓她以自我為中心了, 還是今天沒人給她講故事而惱羞成怒的偶然行為?不管怎樣, 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我必須好好處理, 不然後果很嚴重。 朋友說:“周周, 你把媽媽打傷了。 ”我感覺周周坐到了我的身邊, 小手撫摸著我的頭。 我聽到周周爸說:“快向媽媽道歉。 ”我慢慢抬起頭, 周周爸驚呼:“真的被打傷了, 都破皮了!”周周看了, 感覺到事態嚴重, 小聲地說了聲“對不起”。

我把周周抱在腿上,

Advertisiment
不掩飾自己的傷心難受, “你打了媽媽, 媽媽真的很難過, 也很生氣。 打人是野蠻的行為, 是不對的。 來之前我和你說過, 媽媽是來談事的, 你不可以打擾媽媽。 現在, 你要麼跟爸爸回家, 要麼和爸爸到一邊玩去, 你自己選擇。 ”周周想了一下, 說要和爸爸回家, 和我們道別後就回家了。

事後, 我反思了很久, 一定是我們某些地方做得不妥, 才會導致周周做出這樣的行為。 第一個原因, 我們可能過多關注她了, 她有些以自我為中心, 這一次沒有人關注她, 在她的再三要求下, 還是沒人陪她玩遊戲, 也沒人給她講故事, 她惱羞成怒了;第二個原因, 以前她也有對我們發過脾氣, 雖然當時我們表現得很難過很生氣, 但是只要她向我們道歉,

Advertisiment
馬上就可以獲得原諒, 沒有讓她承擔自然結果。 每次犯錯後說句“對不起”就行了, 一句“對不起”成了免死金牌, 她無須承擔任何責任。

其實, 周周很在乎我的感受, 看見我傷心難過了, 她心裡也不好過。 在她“傷害”(比如攻擊和發脾氣)我們的時候, 我們沒有讓她承擔過相應的自然結果, 這樣傳遞給她的資訊是:我們的傷心、難過、生氣都是暫時的, 我們總是會原諒她, 我們會無條件地寬容她所有的錯誤, 所以她屢次犯錯。

想徹底改正她這種無禮行為, 肯定要排除這兩個因素。 現在我要做的是讓她承擔自然結果。 這個自然結果是什麼呢?假如是一個成年人打了我, 我會是什麼樣的反應?我一定會很生氣, 一時半會兒不會輕易原諒他,

Advertisiment
並且我會不理他, 直到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誠意地向我道歉, 並且保證不會有下次。 就是說這個自然結果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被打者很生氣;第二種是被打者不會再和打人者友好交往;第三種是可以友好交往, 但是需要打人者做出承諾, 保證不會再發生類似情況。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理所當然不會和孩子“記仇”, 我們就是這樣, 就算當時真的生氣, 也是事情一過就立即原諒了孩子。 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無所顧忌地傷害父母, 沖父母亂發脾氣, 甚至打父母。

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必須要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她, 不要那麼快就輕易原諒她。 不過說實在的, 我這一次是真的生氣了, 並且我準備把這個“仇”一直記著,

Advertisiment
不會一下子就原諒周周。 我要時不時地鞭策一下她, 讓她懂得, 媽媽再也不會無原則地輕易原諒她了, 她必須學會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負責。

晚上我回家的時候, 周周已經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 我在電腦前碼字, 周周醒了, 她喊媽媽, 我沒理她, 繼續打字。 周周喊了很多遍, 我仍然不理她。 周周沉不住氣了, 光腳下床拉著我的袖子說:“媽媽, 我喊了你很多遍了, 你為什麼不說話呀?”

我板著臉說:“我生氣。 ”

周周異樣地看著我, “為什麼呀?”

我看著她的眼睛, “你說為什麼呢?”

周周想了一下, “哦, 我昨天打了你。 ”然後理直氣壯地說, “我說了對不起了呀。 ”

我情緒低落, “可是我還是生氣, 還是傷心。 ”

周周沖我笑, “媽媽, 對不起, 下次我不打你了。 ”

若是往常, 到這一步我就被她逗笑了,“盡釋前嫌”,但是這一次我不吃她這一套,“光說對不起,光說下次不打,沒有行動是不行的,我要看到實際行動。”

周周有些急了,她看著我的眼睛再次保證,“我下次真的不打你了!”

我說:“好,媽媽相信你一次,但是絕對不可以有第二次!”

周周說:“好。”

我說:“傷口還疼呢。”

周周想了一下,說:“我給你包紮。”說著拿來些布條給我“包紮”。完了後,她拉著我的袖子到臥室,“媽媽,我和你說句悄悄話。”她趴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對不起。”伸出手撫摸我的“傷口”,“這樣好點嗎?”

這是她在設法補救呢!這正是我想看到的:做錯事後想方設法補救,這說明她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真誠地道歉,有實際行動,不是輕飄飄地說一句“對不起”就完事。趁著這次機會,我還提出“不僅不能打人,而且不能亂發脾氣”,要求周週一並改正,周周欣然應允。

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是捨不得和孩子“記仇”的,孩子在自己面前發脾氣也好,孩子打自己也好,家長是斷然不會和孩子有“隔夜仇”的,不說隔夜,就連隔一個鐘頭都不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有獨立人格、敢於擔當的人,我們在孩子小時候起就應該把他們當做一個獨立的、能承擔責任的個體,他必須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必須給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機會,譬如因他們的不當行為而造成的自然結果。很多家長試圖糾正孩子的種種不良習慣和行為,嘗試過多種方法都無效。打罵、懲罰讓孩子逆反或屈從,說教讓孩子嫌煩,頻繁提醒讓孩子產生依賴……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承擔其行為帶來的自然結果,這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家長們習慣于給孩子收拾殘局,孩子在外面惹事或者犯錯,家長忙出面擺平。這種給孩子“擦屁股”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就習慣于家長替他負責,永遠也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那什麼是自然結果呢?就是孩子的行為直接產生的結果,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自然結果是挨餓;外出遊玩前拖拖拉拉,自然結果是縮短遊玩時間或者不能外出遊玩了;孩子對別人不友好,喜歡攻擊他人,自然結果是他將失去朋友,受到群體的冷落;損毀了別人的東西,自然結果是必須修復或賠償;孩子睡懶覺,自然結果是上學遲到,挨老師批評;孩子少穿衣服,自然結果是感冒生病……如果我們對孩子亮明自己的態度:你有選擇和嘗試錯誤行為的自由,但同時你也必須接受和承擔行為的自然後果。那麼這個讓孩子承擔自然結果的效能就會顯現:孩子將學會替自己的行為負責。實踐表明,孩子們都能夠從錯誤中及時吸取教訓,並且很快地糾正錯誤行為。

很久以前,看過一個故事,給我觸動很大。說的是有個男孩非常調皮,某日心血來潮搞惡作劇,把停在社區的車刮破了十幾台。媽媽獲知了這件事,沒有給孩子講大道理,只是帶著兒子到十幾位車主家一一道歉,並承諾賠償。而很多車主其實不知道自己的車是被誰刮破的。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位媽媽傻――如果別人不知道,溜之大吉都來不及呢,她卻反其道行之,送上門給別人賠錢。其實這位媽媽是有大智慧的,她要讓兒子懂得:做錯事就要補救,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一個負責任的兒子和十幾台車的修車費相比,哪個更值錢?

承擔自然結果不是懲罰,但比懲罰的效果要好一萬倍。

重點提示:

父母被孩子打了,因為所有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不會和孩子記仇。有些父母一笑了之,有些一開始很生氣,但很快就淡忘了這件事情。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無所顧忌地傷害父母,沖父母亂發脾氣,甚至打父母。家長們習慣于給孩子收拾殘局,孩子在外面惹事或者犯錯,家長忙出面擺平。這種給孩子“擦屁股”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就習慣于家長替他負責,永遠也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必須要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就輕易原諒孩子。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是一個有獨立人格、敢於擔當的人。

到這一步我就被她逗笑了,“盡釋前嫌”,但是這一次我不吃她這一套,“光說對不起,光說下次不打,沒有行動是不行的,我要看到實際行動。”

周周有些急了,她看著我的眼睛再次保證,“我下次真的不打你了!”

我說:“好,媽媽相信你一次,但是絕對不可以有第二次!”

周周說:“好。”

我說:“傷口還疼呢。”

周周想了一下,說:“我給你包紮。”說著拿來些布條給我“包紮”。完了後,她拉著我的袖子到臥室,“媽媽,我和你說句悄悄話。”她趴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對不起。”伸出手撫摸我的“傷口”,“這樣好點嗎?”

這是她在設法補救呢!這正是我想看到的:做錯事後想方設法補救,這說明她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真誠地道歉,有實際行動,不是輕飄飄地說一句“對不起”就完事。趁著這次機會,我還提出“不僅不能打人,而且不能亂發脾氣”,要求周週一並改正,周周欣然應允。

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是捨不得和孩子“記仇”的,孩子在自己面前發脾氣也好,孩子打自己也好,家長是斷然不會和孩子有“隔夜仇”的,不說隔夜,就連隔一個鐘頭都不會。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是一個有獨立人格、敢於擔當的人,我們在孩子小時候起就應該把他們當做一個獨立的、能承擔責任的個體,他必須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們必須給孩子為自己負責的機會,譬如因他們的不當行為而造成的自然結果。很多家長試圖糾正孩子的種種不良習慣和行為,嘗試過多種方法都無效。打罵、懲罰讓孩子逆反或屈從,說教讓孩子嫌煩,頻繁提醒讓孩子產生依賴……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承擔其行為帶來的自然結果,這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家長們習慣于給孩子收拾殘局,孩子在外面惹事或者犯錯,家長忙出面擺平。這種給孩子“擦屁股”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就習慣于家長替他負責,永遠也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那什麼是自然結果呢?就是孩子的行為直接產生的結果,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自然結果是挨餓;外出遊玩前拖拖拉拉,自然結果是縮短遊玩時間或者不能外出遊玩了;孩子對別人不友好,喜歡攻擊他人,自然結果是他將失去朋友,受到群體的冷落;損毀了別人的東西,自然結果是必須修復或賠償;孩子睡懶覺,自然結果是上學遲到,挨老師批評;孩子少穿衣服,自然結果是感冒生病……如果我們對孩子亮明自己的態度:你有選擇和嘗試錯誤行為的自由,但同時你也必須接受和承擔行為的自然後果。那麼這個讓孩子承擔自然結果的效能就會顯現:孩子將學會替自己的行為負責。實踐表明,孩子們都能夠從錯誤中及時吸取教訓,並且很快地糾正錯誤行為。

很久以前,看過一個故事,給我觸動很大。說的是有個男孩非常調皮,某日心血來潮搞惡作劇,把停在社區的車刮破了十幾台。媽媽獲知了這件事,沒有給孩子講大道理,只是帶著兒子到十幾位車主家一一道歉,並承諾賠償。而很多車主其實不知道自己的車是被誰刮破的。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位媽媽傻――如果別人不知道,溜之大吉都來不及呢,她卻反其道行之,送上門給別人賠錢。其實這位媽媽是有大智慧的,她要讓兒子懂得:做錯事就要補救,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一個負責任的兒子和十幾台車的修車費相比,哪個更值錢?

承擔自然結果不是懲罰,但比懲罰的效果要好一萬倍。

重點提示:

父母被孩子打了,因為所有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孩子的,不會和孩子記仇。有些父母一笑了之,有些一開始很生氣,但很快就淡忘了這件事情。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無所顧忌地傷害父母,沖父母亂發脾氣,甚至打父母。家長們習慣于給孩子收拾殘局,孩子在外面惹事或者犯錯,家長忙出面擺平。這種給孩子“擦屁股”的事情做多了,孩子就習慣于家長替他負責,永遠也學不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必須要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不要那麼快就輕易原諒孩子。這樣孩子將來才會是一個有獨立人格、敢於擔當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