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項措施應對急產,急產的危害

每個准媽媽都希望分娩的時間越短越好, 但事實上分娩的時間是有其自然規律的, 並非生得越快越燈, 分娩過急, 也就是醫學上說的“急產”, 對寶寶幣, 媽媽都不是一件好事。 宮縮力過強, 造成產程進展迅速, 初產婦總產程不足3小時者, 稱為急產, 發生率在5%~10% 。

急產的原因 

宮縮力過強是急產的主要因素, 也有錯誤應用宮縮劑的因素。 多數急產發生於多胎經產婦、上一胎有急產史的產婦及早產的產婦, 也有時發生在有流產史、中期引產史的初產婦。 她們過去經過妊娠生理變化, 再次妊娠分娩時, 軟產道及盆底組織相對較為鬆弛。

Advertisiment
個別孕婦肌肉、筋膜組織先天發育軟弱, 亦可發生急產。 胎兒偏小骨盆相對寬大、先露部位低下, 都易發生急產。  

急產對母嬰的危害 

由於分娩進展過快, 常會措手不及, 以致對母嬰造成一定危害: 

對產婦:產婦常會發生軟產道撕裂或因來不及消毒接產而致感染, 也可因子宮肌纖維收縮不良而造成產後出血。  

對胎兒:由於急產時的宮縮力度過強、頻率過快, 產婦子宮舒張的間隔太短, 會導致胎盤向液迴圈受阻, 未娩出的胎兒很容易在子宮內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況, 進而發生宮內窘迫。  

胎兒出生過快, 由於宮內和外界壓力的驟變, 很容易造成寶寶皮膚下的毛細血管破裂。 急產的寶寶面部發紅紫,

Advertisiment
有細小的出血點就是這個原因, 嚴重的還會造成頭部血管破裂, 發生顱內出血。 同時, 胎兒還會有嗆羊水的情形, 使得胎兒窒息, 或者引發新生兒肺炎。 急產由於緊急, 多數發生在非醫務場所, 消毒措施不夠, 還容易造成新生兒臍帶感染。  

急產的處理 

妊娠晚期應識別生產的徵兆—— 

1、子宮底降低:初產婦在分娩前2周左右胎兒先露部下降入盆, 子宮底下降。  

2、假臨產:在真正臨產前約2~3周, 孕婦可出現假宮縮, 常在夜間出現, 白天自然消失。  

3、見紅:分娩前24~48小時陰☆禁☆道排出少量血性分泌物。  

當出現上述臨產的先兆症狀時應做好分娩的準備。 凡有急產史的孕婦, 如先露較低, 可在預產期前1~2周入院, 以免發生意外, 如出現破水、較規律的陣痛應馬上去醫院。

Advertisiment
 

如果急產發生在家中或路上, 准爸爸和家人在醫護人員趕來之前要冷靜, 做到以下幾點: 

1、叮囑產婦要張口呼吸。  

2、因地制宜準備接生用具:乾淨的布、用打火機燒過消毒的剪刀、酒精(如沒有可用白酒)等等。  

3、嬰兒頭部露出時, 用雙手托住頭部, 注意千萬不能硬拉或扭動。 當嬰兒肩部露出時, 用兩手托著頭和身體, 慢慢地向外提出、等待胎盤自然娩出 

4、將嬰兒包裹好以保暖;用乾淨柔軟的布擦淨嬰兒口鼻內的羊水;不要剪斷臍帶、並將胎盤放在高於嬰兒或與嬰兒高度相同的地方。  

5、儘快與醫院取得聯繫, 將產婦和嬰兒送往醫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