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動症兒童心理輔導 兒童個案輔導方案

多動症是現在小兒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 由於孩子年齡尚小, 很多家長對孩子患上多動症疾病未能及時發現, 以致于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及其學習情況, 甚至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壓力, 心理輔導對於多動症兒童的病情恢復起到重要作用。 那麼, 家有小兒多動症患兒怎樣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呢?

對於多動症兒童的部分行為, 家長及老師應給予其發揮和展示自己的機會, 並加以鼓勵和肯定, 這對多動症兒童心理調整和行為轉化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對多動症兒童進行關愛、體諒, 不能因為他的好動而感到厭惡,在教育上與老師達成一致,

Advertisiment
多發現孩子的優點, 如若孩子上課不遵守紀律, 可安排其班幹部的工作, 予以律見;

多動症兒童往往精神過度興奮, 以至於不能按正常的作息時間進行休息, 此時在滿意孩子活動需求的前提下, 培訓孩子良好的生活規律, 督促其遵守作息規律;

家長及老師應克服對患兒粗暴、冷淡、歧視的態度, 做到相互協作, 耐心而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多動症兒童個案輔導方案的實施

在對ADHD兒童實施輔導方案的過程中, 是輔導老師與ADHD兒童的人際互動, 有了溝通, 有了情感, 有了平等, 有了關愛, 彼此之間產生了密不可分的關係, 那麼行為的改變, 認知的調整, 問題的處理就會容易了許多,

Advertisiment
事半功倍, 使學生如沐春風。 因此在實施輔導方

需遵循以下原則:

積極溝通原則 輔導老師要主動與ADHD兒童交流溝通, 對他們表現出積極樂觀、期待、耐心、包容、成就感的態度, 目光要專注, 認真傾聽, 把他們看成為很有希望的小孩, 有能力解決問題, 以此引得他們的信服接納, 同時不斷為他們加油鼓勁, 也因他們有所成長而感到快樂幸福。

情感交融原則ADHD兒童非常需要輔導老師的愛, 老師只有情感投入, 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 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從而引導起他們對老師的崇敬、信任和親近。 同時, 在輔導的過程中, 輔導老師以自己的良好情感去引發學生的積極情感反應, 創設師生情感交融的氛圍, 進一步發展和諧的師生關係。

Advertisiment

平等尊重原則 對於ADHD兒童輔導老師要特別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 平等地對待他們, 並善於進行“心理移位”, 設身處地體察ADHD兒童行為處事時的心理感受, 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 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 使學生逐漸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

鼓勵寬容原則 在面對ADHD兒童不適當行為時, 輔導老師要儘量使自己說話的語調輕鬆自如, 把講道理變成聊天式的談話, 寬容地對待他的錯誤, 他改變行為的願望會更為主動, 速度會更快些。 輔導老師也可以發動周圍同學幫他, 使他生活在溫暖群體之中。

人們不會忘記神奇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吧, 成人的態度和期望對兒童的影響具有神奇的力量,

Advertisiment
“說你行, 你就行”對心智發育尚不成熟的ADHD兒童來說具有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作用, 輔導老師要懷著一顆拳拳愛心, 對他們倍加關心和呵護, 給予寬容和理解, 寄予期望, 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兒童的活動過失, 不批評指責他們, 多關注其優點, 多鼓勵其進步, 給予他們以深深的熱愛和期望, 相信這樣的期望和力量, 定會產生神奇的效果。

ADHD兒童年齡小, 自控能力差, 常常沒有“記性”, 因此在每一次輔導活動之前, 輔導老師應主動要找他們談話, 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行為, 並提出明確的要求如仔細認真等。 但在活動過程中, 他們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輔導老師可有意識地利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給予積極的暗示, 及時提醒他們集中注意力,

Advertisiment
逐步養成專心做事、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內心的體驗和反應, 要轉變兒童的多動行為, 必須讓ADHD兒童對多動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即好動不專心是不好的, 是不受人歡迎的。 當ADHD兒童做錯事或當多動行為帶來不良後果時, 不要責怪他人, 而要針對其事, 明確指出這都是由於多動造成的, 使多動兒童對多動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 以增強兒童克服多動行為的自覺性。

二、實施輔導方案的基本方法

對於ADHD兒童的個案輔導主要採用認知一行為療法, 這是利用學習原理來糾正孩子的不適當行為的一種方法。 當他們在學習中出現適當行為時, 就及時給予獎勵, 以鼓勵他們繼續改進, 並求鞏固;而當有些不適當行為出現時, 就予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他們減少這些行為。輔導老師可以從糾正比較容易的行為人手,逐步深入到較難糾正的行為,然後再根據鞏固的情況,逐步增加需要糾正的行為,直至不適當行為的消失。

行為強化 當ADHD兒童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應立即進行行為強化,如給予表揚、鼓勵或獎勵等,使兒童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習慣。如Mike上課認真聽講、大膽回答問題時,輔導老師及時給予表揚和掌聲鼓勵。當他在遊戲中自

覺遵守遊戲規則、和大家一起友好遊戲時,輔導老師也應當場進行讚賞和獎勵。

消退 有時對ADHD兒童的不適當行為採取不理睬的態度,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天早上Mike非常興奮,在教室裡亂跑亂跳,輔導老師帶著同學們做遊戲,有意不去理睬他,並暗示其他同學也躲開他,他發現沒有人關注他,就主動地回到了座位上。由於輔導老師不去注意,兒童的多動行為因得不到強化而消退。

在對ADHD兒童行為糾正的同時,還要説明他們認識分析不適當行為的結果,其目的是提高行為教育的持久性。如在對Mike進行上課不做小動作訓練基礎上,比較分析不適當行為和良好行為所得到的結果,加大他改變行為的決心,使其適應學校集中生活環境,保證學習的進行。

另外,輔導老師還可採用直接指導、模仿、回饋等方式,乜可採用兒童劇及遊戲等形式,進行社交技能訓練,提高兒童的社交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

三、實施輔導方案的基本過程

對ADHD兒童實施個案輔導方案的基本過程:①ADHD

兒童認同、家長支持輔導方案;②輔導老師和學科老師建立合作小組;③有步驟實施輔導方案,認真做到每週一小結;④根據ADHD兒童的實際情況調整輔導方案;⑤每一階段之間留有一周時間,觀察行為變化和發展;⑥分析輔導的效果。下面就介紹一下對當事人Mike輔導的過程。

第一階段 當對Mike的背景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制定了輔導方案以後,我們與Mike作了正式的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發現,Mike對自己的多動行為非常苦惱,也有改變現狀的積極願望'這也為我們實施方案打下很好的基礎;

同時我們也與Mike的父母溝通了各自的想法,並達成共識,他們對於心輔老師能給予科學的家教指導表示感謝,積極配合做好家庭輔導;當然對於Mike的輔導少不了學科教師大力支持,在召開專題研究會後,老師們的信心倍增。此時此刻,我們構成了以Mike為中心的,心輔老師、學科教師、家長(即團體、個別、家庭)立體的心輔框架,為我們對Mike實施有效的輔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 當我們對Mike迸行注意力訓練的時候,發現第一周所採用的計數、視物訓練Mike似乎並不感興趣,效果也不佳,於是我們及時調整方案,採用Mike所喜歡的遊戲與運動來訓練他的注意力,並不斷變化訓練的內容,提高他的積極性,使他的有意注意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學科教師在“我的進步我最喜”等輔導過程中,起先Mike獲獎次數不多,原因是自我控制時間短,知識基礎差導致作業速度慢,於是老師降低了目標要求,以“由低至高”的方式,本著“跳一跳摘到葡萄、鼓勵其體驗成功,,的原則重新制定了輔導計畫,如回家作業可只做基本題,半節課專心聽講有獎勵等等。這不,隨著Mike獲獎次數地不斷增多,他的笑容多了,更有信心了

Mike的父母在做通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以後,將Mike帶回了身邊,努力克制自己碰到Mike有錯非打就罵的粗暴的態度,冷靜地坐下來與Mike分析原委,並鼓勵他與雙胞胎姐姐開展了“比一比”“賽一賽”,起初Mike並不適應,在心輔老師的幫助下,Mike漸漸地接受,慢慢地享受這和諧的心理氛

第三階段至第五階段 我們對Mike的輔導的每個階段都將近一個月左右,在兩個階段之間我們留有一星期的時間觀察其反復。情況,制定和修改輔導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注意力訓練的難度在不斷提高,學科教師在作業速度、品質,上課自我控制的時間上的要求

也在不斷提高,同時對於Mike的任何動態給予不同方式的重視,我們及時與家長交換意見,Mike逐漸有了進步,他發現姐姐的榜樣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他也能做到,只不過會有反復而已。

四、實施輔導方案的獎勵和懲罰

對ADHD兒童實施的輔導方案中,獎勵和懲罰的恰當使用也直接影響到輔導效果的好壞。獎勵不是目的,而是輔助性的評價,獎勵是對個體行為某種程度上的肯定,獎勵的方式很多,有消費性的:糖果、餅乾、飲料、水果等;

有活動性的:看電視、看漫畫、郊遊、娛樂活動等;有操作性的:玩具、畫圖、跳繩、發碗、值日等;有擁有性的:坐會兒大人的椅子、穿最喜歡的衣服1玩最愛的玩具、有自己的桌子、抽屜、床位、指甲刀等;有社會性的:口頭表揚、身體接觸等;有代幣性的:小紅旗、紅五星、小紅花等。當ADHD兒童不把獎勵當回事兒,出現“飽厭”現象,可採用“間歇強化”的方式,即良好行為必須發生多次,才給予獎勵強化。

如每獲幾次表揚可得一朵小紅花、隨時檢查學生是否在專心寫作業等。獎勵要與ADHD兒童實際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們感到無愧於接受這種獎勵;還要注意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因為對學生而言,最大的獎勵莫過於是別人的稱讚和肯定,他們尤其需要其心目中權威人物——輔導老師和父母的鼓勵、微笑等社會性強化。

與獎勵相對的是懲罰,懲罰也不是目的,也是輔助性的評價,它是對個體行為某種程度上的否定,對ADHD兒童懲罰的方式主要是取消某種喜愛的刺激,如取消娛樂活動、取消特權、隔離等。由於懲罰的副作用太大,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教師對學生不交作業處以罰站、罰抄等懲罰,可能會引起學生產生對立情緒,使他們更加痛恨作業,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慎重。

對於ADHD兒童輔導老師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通過獎勵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以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為,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五、個案輔導的效果評估

個案輔導的效果評估是對ADHD兒童的行為轉變的客觀性一綜合性的評價,不再局限于學生的語、數、英等學科成績的對比'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地評價學生。

心理測試的效果 對ADHD兒童的採用不同層不同類型的測試,提高了科研效果的信度,並進行了前期、中期、後期的三次測量,使分值更具有可比性,也為調整輔導方案提供了具體的資料。

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情況 輔導的最終目標是使這些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行正常的學習活動,因此在評價的時候,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其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班集體活動,注意力集中,並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人際交往的情況 經個案輔導後的ADHD兒童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能克制自己的衝動行為,主動為大家服務,改變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成為樂觀自信的人。

六、個案輔導報告撰寫

對ADHD兒童的個別心理輔導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當然長短不一,這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行為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因此輔導老師必須完整地保存背景資料、輔導過程資料,它不僅能為調整輔導方案提供依據,更能為個案輔導的總結做好準備。

個案輔導報告的項目包括:問題行為、背景資料、診斷分析、輔導方案、輔導過程、輔導反思。

個案輔導報告的內容有:

問題行為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準確地描述ADHD兒童的行為症狀,如這是一堂精彩的語文公開課,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課,引起了同學們聚精會神的思考、積極的發言,而我們的Mike竟然在眾目睽睽下,旁若無人般津津有味地做著他的事。

他太調皮了,這不做作業時,一面在本子上快速地書寫,一面在不停地玩著橡皮,雙腳也不閑著,晃來晃去;走廊裡同學們正在排隊,他東擠擠,西拽拽,有個同學摔倒了,他還坐在其身上嬉嬉笑;在家裡吃飯也不安分,用筷子敲敲碗、劃劃桌子,還在房間裡逛來逛去。總之,像個“小馬達”似的,一刻不停地動。

背景資料 包括基本情況、目前的行為問題、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處事能力、家庭教育狀況、心理測驗等等,體現資料收集的完整性、針對性。

診斷分析

明確、簡單地說明行為形成的原因,診斷分析,就像光一樣,要透視問題,而診斷必須有依據,此依據就是所收集的背景材料,因此所收集的背景資料必須客觀,才能充分利用,且利於診斷。如Mike活動過度:開始于幼稚園,進入小學後因受到行為規範的限制,表現得更加顯著。

上課時小動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不停扭動,蹲、坐、站交換,在書本上塗塗改改。他做事丟三落四,一會兒找這樣,一會兒找那樣,書包、桌板被翻得亂七八糟,不停地找東西。

輔導方案 就像醫生的處方,必須對症下藥,而診斷正確,始能下藥無誤,輔導方案的成功實施,行為才能有所改變,同時輔導方案的實施應該連貫,有始有終。如培養好習慣,幫助他制訂完成作業的計畫,將作業排排隊,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能在限制的時間內完成予以獎勵並逐淅縮短時間。

教給他學習的方法,及時複習重點、難點,有問題立即看書,使他體驗成功的快樂。

輔導過程 根據所制定的輔導方案進行輔導,在實際的進程中,可依事實需要進行調整,至於整個過程所作的記載,應如流水帳似的詳盡,但在個案報告中,則可濃縮,也可將類似的輔導經過放在一起比較,並交代清楚。

輔導反思 結案時,不管成功與失敗,都必須對現狀進行檢討反思。看看ADHD兒童的行為有沒有改變的地方?如何改變?影響因素是什麼?另外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究竟是什麼不足?輔導反思都要客觀、具體。

就予以漠視或暫時剝奪他們的一些權利,這樣就會促使他們減少這些行為。輔導老師可以從糾正比較容易的行為人手,逐步深入到較難糾正的行為,然後再根據鞏固的情況,逐步增加需要糾正的行為,直至不適當行為的消失。

行為強化 當ADHD兒童出現符合規定和要求的良好行為時,應立即進行行為強化,如給予表揚、鼓勵或獎勵等,使兒童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幫助其建立良好的習慣。如Mike上課認真聽講、大膽回答問題時,輔導老師及時給予表揚和掌聲鼓勵。當他在遊戲中自

覺遵守遊戲規則、和大家一起友好遊戲時,輔導老師也應當場進行讚賞和獎勵。

消退 有時對ADHD兒童的不適當行為採取不理睬的態度,也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天早上Mike非常興奮,在教室裡亂跑亂跳,輔導老師帶著同學們做遊戲,有意不去理睬他,並暗示其他同學也躲開他,他發現沒有人關注他,就主動地回到了座位上。由於輔導老師不去注意,兒童的多動行為因得不到強化而消退。

在對ADHD兒童行為糾正的同時,還要説明他們認識分析不適當行為的結果,其目的是提高行為教育的持久性。如在對Mike進行上課不做小動作訓練基礎上,比較分析不適當行為和良好行為所得到的結果,加大他改變行為的決心,使其適應學校集中生活環境,保證學習的進行。

另外,輔導老師還可採用直接指導、模仿、回饋等方式,乜可採用兒童劇及遊戲等形式,進行社交技能訓練,提高兒童的社交能力及解決問題的技能。

三、實施輔導方案的基本過程

對ADHD兒童實施個案輔導方案的基本過程:①ADHD

兒童認同、家長支持輔導方案;②輔導老師和學科老師建立合作小組;③有步驟實施輔導方案,認真做到每週一小結;④根據ADHD兒童的實際情況調整輔導方案;⑤每一階段之間留有一周時間,觀察行為變化和發展;⑥分析輔導的效果。下面就介紹一下對當事人Mike輔導的過程。

第一階段 當對Mike的背景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並制定了輔導方案以後,我們與Mike作了正式的交談,在交談的過程中發現,Mike對自己的多動行為非常苦惱,也有改變現狀的積極願望'這也為我們實施方案打下很好的基礎;

同時我們也與Mike的父母溝通了各自的想法,並達成共識,他們對於心輔老師能給予科學的家教指導表示感謝,積極配合做好家庭輔導;當然對於Mike的輔導少不了學科教師大力支持,在召開專題研究會後,老師們的信心倍增。此時此刻,我們構成了以Mike為中心的,心輔老師、學科教師、家長(即團體、個別、家庭)立體的心輔框架,為我們對Mike實施有效的輔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 當我們對Mike迸行注意力訓練的時候,發現第一周所採用的計數、視物訓練Mike似乎並不感興趣,效果也不佳,於是我們及時調整方案,採用Mike所喜歡的遊戲與運動來訓練他的注意力,並不斷變化訓練的內容,提高他的積極性,使他的有意注意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學科教師在“我的進步我最喜”等輔導過程中,起先Mike獲獎次數不多,原因是自我控制時間短,知識基礎差導致作業速度慢,於是老師降低了目標要求,以“由低至高”的方式,本著“跳一跳摘到葡萄、鼓勵其體驗成功,,的原則重新制定了輔導計畫,如回家作業可只做基本題,半節課專心聽講有獎勵等等。這不,隨著Mike獲獎次數地不斷增多,他的笑容多了,更有信心了

Mike的父母在做通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以後,將Mike帶回了身邊,努力克制自己碰到Mike有錯非打就罵的粗暴的態度,冷靜地坐下來與Mike分析原委,並鼓勵他與雙胞胎姐姐開展了“比一比”“賽一賽”,起初Mike並不適應,在心輔老師的幫助下,Mike漸漸地接受,慢慢地享受這和諧的心理氛

第三階段至第五階段 我們對Mike的輔導的每個階段都將近一個月左右,在兩個階段之間我們留有一星期的時間觀察其反復。情況,制定和修改輔導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注意力訓練的難度在不斷提高,學科教師在作業速度、品質,上課自我控制的時間上的要求

也在不斷提高,同時對於Mike的任何動態給予不同方式的重視,我們及時與家長交換意見,Mike逐漸有了進步,他發現姐姐的榜樣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他也能做到,只不過會有反復而已。

四、實施輔導方案的獎勵和懲罰

對ADHD兒童實施的輔導方案中,獎勵和懲罰的恰當使用也直接影響到輔導效果的好壞。獎勵不是目的,而是輔助性的評價,獎勵是對個體行為某種程度上的肯定,獎勵的方式很多,有消費性的:糖果、餅乾、飲料、水果等;

有活動性的:看電視、看漫畫、郊遊、娛樂活動等;有操作性的:玩具、畫圖、跳繩、發碗、值日等;有擁有性的:坐會兒大人的椅子、穿最喜歡的衣服1玩最愛的玩具、有自己的桌子、抽屜、床位、指甲刀等;有社會性的:口頭表揚、身體接觸等;有代幣性的:小紅旗、紅五星、小紅花等。當ADHD兒童不把獎勵當回事兒,出現“飽厭”現象,可採用“間歇強化”的方式,即良好行為必須發生多次,才給予獎勵強化。

如每獲幾次表揚可得一朵小紅花、隨時檢查學生是否在專心寫作業等。獎勵要與ADHD兒童實際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們感到無愧於接受這種獎勵;還要注意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因為對學生而言,最大的獎勵莫過於是別人的稱讚和肯定,他們尤其需要其心目中權威人物——輔導老師和父母的鼓勵、微笑等社會性強化。

與獎勵相對的是懲罰,懲罰也不是目的,也是輔助性的評價,它是對個體行為某種程度上的否定,對ADHD兒童懲罰的方式主要是取消某種喜愛的刺激,如取消娛樂活動、取消特權、隔離等。由於懲罰的副作用太大,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如教師對學生不交作業處以罰站、罰抄等懲罰,可能會引起學生產生對立情緒,使他們更加痛恨作業,因此在使用時必須慎重。

對於ADHD兒童輔導老師要堅持正面教育為主,通過獎勵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以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為,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五、個案輔導的效果評估

個案輔導的效果評估是對ADHD兒童的行為轉變的客觀性一綜合性的評價,不再局限于學生的語、數、英等學科成績的對比'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地評價學生。

心理測試的效果 對ADHD兒童的採用不同層不同類型的測試,提高了科研效果的信度,並進行了前期、中期、後期的三次測量,使分值更具有可比性,也為調整輔導方案提供了具體的資料。

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情況 輔導的最終目標是使這些學生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行正常的學習活動,因此在評價的時候,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說明其能積極主動地參加班集體活動,注意力集中,並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生的人際交往的情況 經個案輔導後的ADHD兒童在與同學交往的過程中,能克制自己的衝動行為,主動為大家服務,改變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成為樂觀自信的人。

六、個案輔導報告撰寫

對ADHD兒童的個別心理輔導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當然長短不一,這要根據不同學生不同行為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因此輔導老師必須完整地保存背景資料、輔導過程資料,它不僅能為調整輔導方案提供依據,更能為個案輔導的總結做好準備。

個案輔導報告的項目包括:問題行為、背景資料、診斷分析、輔導方案、輔導過程、輔導反思。

個案輔導報告的內容有:

問題行為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準確地描述ADHD兒童的行為症狀,如這是一堂精彩的語文公開課,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課,引起了同學們聚精會神的思考、積極的發言,而我們的Mike竟然在眾目睽睽下,旁若無人般津津有味地做著他的事。

他太調皮了,這不做作業時,一面在本子上快速地書寫,一面在不停地玩著橡皮,雙腳也不閑著,晃來晃去;走廊裡同學們正在排隊,他東擠擠,西拽拽,有個同學摔倒了,他還坐在其身上嬉嬉笑;在家裡吃飯也不安分,用筷子敲敲碗、劃劃桌子,還在房間裡逛來逛去。總之,像個“小馬達”似的,一刻不停地動。

背景資料 包括基本情況、目前的行為問題、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處事能力、家庭教育狀況、心理測驗等等,體現資料收集的完整性、針對性。

診斷分析

明確、簡單地說明行為形成的原因,診斷分析,就像光一樣,要透視問題,而診斷必須有依據,此依據就是所收集的背景材料,因此所收集的背景資料必須客觀,才能充分利用,且利於診斷。如Mike活動過度:開始于幼稚園,進入小學後因受到行為規範的限制,表現得更加顯著。

上課時小動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不停扭動,蹲、坐、站交換,在書本上塗塗改改。他做事丟三落四,一會兒找這樣,一會兒找那樣,書包、桌板被翻得亂七八糟,不停地找東西。

輔導方案 就像醫生的處方,必須對症下藥,而診斷正確,始能下藥無誤,輔導方案的成功實施,行為才能有所改變,同時輔導方案的實施應該連貫,有始有終。如培養好習慣,幫助他制訂完成作業的計畫,將作業排排隊,想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如能在限制的時間內完成予以獎勵並逐淅縮短時間。

教給他學習的方法,及時複習重點、難點,有問題立即看書,使他體驗成功的快樂。

輔導過程 根據所制定的輔導方案進行輔導,在實際的進程中,可依事實需要進行調整,至於整個過程所作的記載,應如流水帳似的詳盡,但在個案報告中,則可濃縮,也可將類似的輔導經過放在一起比較,並交代清楚。

輔導反思 結案時,不管成功與失敗,都必須對現狀進行檢討反思。看看ADHD兒童的行為有沒有改變的地方?如何改變?影響因素是什麼?另外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究竟是什麼不足?輔導反思都要客觀、具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