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日出去遊玩教孩子遠離蟲害

天氣逐漸變熱, 已近夏日, 孩子們尤其是農村孩子, 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大自然。 作為家長, 要教育孩子注意防止蟲害。

遇蛇回避:夏日的田野裡或草叢中常出現各種各樣的蛇。 蛇一般不會主動進攻人。 遇到蛇後, 小孩應輕輕離去, 不要隨意挑逗。

癩蛤蟆有毒:夜幕降臨時, 院子內、田野裡常常會有許多蟾蜍在蹦跳。 有些小朋友不瞭解蟾蜍, 覺得好玩, 就去抓蟾蜍。 結果, 抓了蟾蜍以後不久, 孩子們身上起了許多紅疹。 蟾蜍又叫癩蛤蟆, 它們身上分泌著一種白色毒液, 小孩不要觸及它。

勿捅馬蜂窩:馬蜂常常在窗戶底下、門洞的角落裡或樹枝上營造窩房。

Advertisiment
調皮的孩子們會找來樹棍, 撥弄馬蜂窩, 這很危險。 為保護自己的巢穴, 馬蜂對於任何侵害都會奮起反擊。 馬蜂能蜇腫人, 遇上有毒的胡蜂, 還會將人蜇死。

此外, 還有些小蟲會對人造成傷害。 比如蠍子尾部有毒刺, 會蜇人;蜈蚣前足長有害人的毒腺;水螞蟥附著于人體會吸人血;刺毛蟲刺毛有毒等等。

緊急處理

一旦被蚊蟲擊中, 要進行適當的緊急處理, 以使毒液對人體的危害降至最低。

被毒蚊叮咬:可用清涼油、風油精或紅花油反復塗搽患處。 如有消毒三棱針, 亦可先點刺放血, 擠出黃水毒汁後再塗以上藥品, 效果更佳。

被蜜蜂刺傷:蜜蜂刺有毒囊, 因此要用鑷子小心將蜂刺拔出,

Advertisiment
防止毒汁受壓迫進入皮膚, 然後, 擠壓被蜇傷處, 直到流出鮮紅的血液為止;再用小蘇打水塗抹傷處。

被黃蜂和螞蟻叮傷:它們不會把毒刺留下, 只需用稀氨水局部塗抹以中和毒液。

遭遇壁虱吸血:千萬別用手去硬拉, 那樣容易拉斷, 其頭部留在皮膚裡會引起感染。 可用煙頭或火柴燙它的背, 它就會自己鬆開;或用食用油、機油滴在其身上, 堵塞它的呼吸道, 使其窒息死掉。

被毒蛇咬傷:要立即結紮傷口上方, 阻止靜脈血回流,減少毒液的擴散。 結紮要在咬傷後1~3分鐘內完成, 可用橡皮帶、繩子、布條、手絹等東西進行。 結紮的要點是:咬傷手指, 要紮傷指根部, 咬傷小腿, 要紮膝關節上方, 咬傷前臂, 應紮在肘關節上方, 綁紮的鬆緊度應以能阻止淋巴液和靜脈回流,

Advertisiment
又能使動脈血少量通過為度, 基本以綁紮處感到緊張為宜。 注意每隔15~30分鐘放鬆結紮2~3分鐘, 以防肢體遠端缺血壞死。 結紮以後, 要用肥皂水、冷茶水或清水反復沖洗傷口及周圍皮膚, 有條件時可用2%的雙氧水或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 但不可用酒精或酒沖洗傷口。 沖洗後進行擴創排毒, 用小刀或刀片按毒牙痕方向縱向或十字形切開皮膚,切記不宜過深,只達皮下即可,但要避開靜脈, 如有毒牙殘留要挑去毒牙然後對擴創的傷口吸毒,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口吸吮傷口,邊吸邊吐,再用清水漱口, 但要注意, 吸吮者的口腔黏膜必須無破損、潰瘍, 牙齒無病患, 否則易中毒。 毒液吸完後, 傷口處要用七層消毒紗布覆蓋,
Advertisiment
進行濕潤, 有利於毒液繼續流出。 進行完現場結紮和排毒處理後, 要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如果毒蛇已被打死, 應將死蛇一起帶去, 以利對症下藥。

蚊子叮咬後可以上用肥皂水或是小蘇打沖洗, 以中和蚊子分泌的酸性毒素, 另可用花露水稀釋後塗擦局部。 如較癢可用複方爐甘石洗劑止癢。 如伴有化膿, 可用紅黴素軟膏局部塗抹, 如感染較嚴重, 則應配合用口服消炎藥。 如局部紅、腫、熱, 有發燒, 應考慮過敏情況, 應結合抗過敏治療, 及時就診。 應防止抓傷引起炎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