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夏季寶寶總拉肚子需警惕


已進入夏季, 很多人都會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連大人都容易中招, 更別說寶寶了。 寶寶一拉肚子就會影響到食欲, 而且精神也會變差, 因此日常的護理很重要。

寶寶拉肚子的原因

1、消化器官未完全成熟。

由於1—2歲的寶寶生長發育特別迅速, 所以, 身體需要的營養及熱能較多。 然而, 消化器官卻未完全發育成熟, 分泌的消化酶較少。 因此, 消化能力較弱, 容易發生腹瀉。

2、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由於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差, 所以飲食稍有改變, 如對添加的離乳食品不適應、短時間添加的種類太多,

Advertisiment
或一次喂得太多、突然斷奶;或是飲食不當, 如吃了不易消化的蛋白質食物;氣溫低身體受涼加快了腸蠕動、天太熱, 消化液分泌減少及秋天溫差大、小肚子易受涼等, 都可引起腹瀉。

3、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由於全身及胃腸道免疫力較低, 所以只要食物或食具稍有污染, 便可引起腹瀉;寶寶因抵抗力較低而易發生呼吸道感染, 在患感冒、肺炎、中耳炎時, 也常可引起腹瀉。

寶寶拉肚子小心引起併發症

營養不良及維生素缺乏症

腹瀉病程較長, 如禁食時間過久或長期熱量不足, 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和各種維生素缺乏症。 消化不良與營養不良可互為因果, 往往造成惡性循環, 導致不良後果。 維生素a缺乏可引起乾眼症及角膜軟化症;維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Advertisiment

感染

常見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癤腫、敗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靜脈炎等。 各種感染可能成為腹瀉的病因, 但也有在腹瀉之後, 由於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繼發感染。 遷延性腹瀉或原有營養不良病兒, 容易併發真菌感染, 如鵝口瘡、真菌性腸炎, 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中毒性肝炎

重型腹瀉可能出現黃疸, 常見於營養不良及重症敗血症病兒, 預後不良, 故中毒性肝炎是腹瀉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其他

如急性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腦病等, 如處理不當還可發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鉀、中毒性腸麻痹、腸出血、腸套疊等, 偶可見腸穿孔和腹膜炎。

Advertisiment

寶寶拉肚子的三大護理要點

要點一:及時補充水分

不論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兒腹瀉, 都要給孩子及時補充水分。 家長可以給孩子補充水分, 不過最好補充淡鹽水或者糖鹽水,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專門研製的一種叫ORS的“口服補液鹽”也很好, 因腹瀉的孩子不單缺水, 也缺食鹽, 如果單純飲水, 口會更幹。 可將口服補液鹽加溫開水, 分次給孩子喂服。 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喂些米湯, 直到腹瀉停止。

專家叮囑:千萬不要給小兒喝高糖飲料、甜茶、汽水等, 因為它們可使腹瀉加重。

要點二: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

寶寶發生腹瀉後, 很多家長會想當然地選擇禁食, 其實這是不對的。 正確的做法是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 6個月以下吃母乳的小兒繼續母乳餵養 ,

Advertisiment
但應注意比原來次數多些, 而且喂母乳的媽媽應該少食脂類食物;喂牛奶或奶粉的小兒, 在所喂的奶中加相當於平時2倍的溫開水。 對於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 可以給他吃些清淡的食物, 比如稀飯、粥、麵條 , 但是不能給他吃油膩的肉食, 生冷的也不要吃。

專家叮囑:一定不要給寶寶禁食, 因為這樣會導致脫水和逐漸消瘦, 發生營養不良而影響體重增長。

要點三:注意觀察精神狀況和尿量

現在很多家長都不願意讓寶寶多在醫院停留, 於是有的選擇就診後回家觀察, 有的選擇自己在家按經驗治療。 家長在家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 如果精神好的話, 可以繼續觀察治療, 如果精神不好的話就要趕緊就醫;另外,

Advertisiment
還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 如果寶寶的尿量比較正常的話可以繼續觀察治療, 如果寶寶的尿量在及時補充水分的情況下 , 還是較平時明顯減少, 就要趕緊就醫。

食物止瀉法推薦

1、焦米湯

先把米粉或奶糕研成粉, 炒到顏色發黃, 再加適量的水和糖, 然後燒成糊狀就可以了。 米粉加水以後再加熱, 就成了糊精。 糊精容易消化, 它的炭化結構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

2、胡蘿蔔湯

胡蘿蔔是鹼性食物, 所含的果膠能促使大便成形, 吸附腸黏膜上的細菌和毒素, 是良好的止瀉食物。 製作方法是, 將胡蘿蔔洗乾淨, 對切開, 去掉莖, 然後切成小塊加水煮爛, 再用紗布把渣過濾掉, 最後加水(按500克胡蘿蔔加1000克水的比例)加糖燒開就可以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