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死寶寶周圍的危險陷阱

媽媽身上的“暗器”

受傷過程:媽媽的指甲、戒指, 都是能夠給寶寶幼嫩肌膚造成清晰疼痛傷害的“暗器”。 往往媽媽們并不自知, 在抱寶寶, 撫摸寶寶的過程中, 長指甲和各種戒指經常肆虐寶寶的肌膚。 一歲左右的寶貝只能用哭聲來控訴, 大一點的寶貝則能指出所傷害之處。 媽媽還有一個更要命的“暗器”, 就是化妝品, 這些化學制品, 無論是抹在臉上, 還是以漂亮的包裝堆在案頭, 都容易成為寶寶的口中之物, 后果很嚴重。 最后, 媽媽的不夠耐心和細心也往往是給寶寶造成意外傷害的殺手。 比如在給寶貝劃拉鎖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一不小心, 就會將拉鎖拉到孩子的臉上, 好好的一張小臉被突然襲擊了一下, 這種瞬間的疼痛很讓人喪失好心情。

對策:在抱寶寶, 特別是小寶寶的時候, 請記得摘掉戒指, 如果有可能, 在孩子非常小, 經常需要媽媽來抱的時候, 不要留長指甲。 指甲的硬傷和細菌帶來的看不見的傷害, 對寶寶來說是無妄之災。 化妝品請妥善保管, 讓寶寶來親自己的時候, 先把臉洗干凈, 不然寶寶間接的“汲取”了化學殘留物, 傷害可能不會立竿見影, 但會有后遺癥的哦。 對寶寶多些細心, 多關注生活的細節, 來自媽媽自身對寶寶的傷害率會明顯降低。

碰傷

易受傷對象:一兩歲, 剛學會走路的寶寶。

受傷過程:寶寶欣喜地發現自己居然能夠走啦。

Advertisiment
雖然跌跌撞撞, 卻興奮異常。 到處走走的時候, 被和他身高差不多的家具, 如:桌子角、門、窗戶等硬的角碰了, 磕了。

對策:使用安全角。 在家具的邊緣、有凸出部分的柜子、有尖角的窗戶上加裝防護設施, 如圓弧角防護棉墊;給桌椅板凳的腿裝上柔軟材質的安全護角, 就像市場上賣的卡通護角;窗戶最好改成推拉的, 盡量將孩子活動的空間弄得空曠些, 不要在地上設置“絆腳石”。

跌落

易受傷對象:從剛會翻身的寶寶一直到七八個月會爬了的寶寶。

受傷過程:對身邊事物的興趣越來越濃、好奇心越來越盛的小家伙, 抓到想要的東西的欲望越來越強, 從床上掉下來的幾率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有的孩子愛爬高, 剛剛能站立的寶寶總是試圖跨越小床、小童車或寶寶專用的高腳餐椅的護欄。

Advertisiment
有的兩三歲的寶寶喜歡登上高處, 比如自己蹬小凳子爬上大凳子去拿想要的東西。 因為寶寶平衡感尚未發育完全, 很容易摔倒;有的寶寶喜歡在窗臺或陽臺上看風景、游戲, 如果窗戶上沒有護網, 孩子容易撲空摔下, 即使僥幸無礙, 這份驚嚇也是大人和孩子都“享受”不了的。

對策:如果將寶寶放在大床上玩, 床的兩端最好有護欄, 或者一邊靠墻, 沒有遮攔的一邊用被子、枕頭擋一下, 但一定要放穩, 以防壓住孩子。 小床的欄桿間隔不要太寬, 避免寶寶的頭部伸出護欄后被卡住。 另外, 床要遠離窗子、燈具、加熱器以及能爬上去的家具。 如果家里的空間比較大,

Advertisiment
也可把寶寶放在木地板上, 或在地上鋪上地毯, 讓他練習爬。 寶寶坐在小車、高腳椅或其他較高的地方, 身邊最好有人看護。 對那些事事獨立, 喜歡登高一試的寶寶, 父母可用做游戲的方式, 讓寶寶知道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危險。 爸爸媽媽最好準備穩當安全的大小凳子, 盡量不用折疊椅, 保證寶寶的安全系數。 還有, 如果你的住宅是在一層以上, 就應該裝上護欄;陽臺欄桿的間隔不可太大, 以免寶寶穿過墜落。

滑倒

受傷過程:裝修房間時, 有些爸爸媽媽喜歡用拋光的大理石鋪地, 它們光光的、亮亮的, 透著華貴與新潮。 然而, 人走在上面, 總有種滑滑的感覺, 如果上面再滴上一點水, 簡直和走在冰上沒什么兩樣。 就是普通的光面通體磚,

Advertisiment
孩子走在上面也很容易摔跤。

對策:即便是家里鋪著木地板, 廚房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地磚。 當它們沾上水漬及油漬時, 地面就很濕滑。 所以, 媽媽應事先規劃好一個安全路線, 防止寶寶溜進廚房。

衛生間的地面使用防滑瓷磚, 也難免寶寶不會滑倒。 所以, 在洗臉盆、浴缸附近, 鋪上橡膠地墊, 能有效保護寶寶。 衛生間的臺子邊緣如果是直角的, 要加裝圓弧角型防護棉墊, 以免寶寶滑倒時受傷。 有一種止滑墊不錯, 媽媽可買來黏貼在寶寶的鞋底上;另外, 為孩子選防滑底的鞋, 能起到保護作用;也可在地上貼止滑條。

觸電

受傷過程:對孩子來說, 電源和插座真是太神奇了, 一插上, 燈亮了, 電視屏幕上有聲有圖像了, 在電腦上也能玩游戲了……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寶寶當然要探個究竟。

對策:家里有小寶寶,最好使用安全插座,有安全蓋板的那種,插座、插銷要防護好,不用時可以用椅子擋一下,盡量不使用能隨處移動的接線板。裝修時,應將插座安裝在比較高的位置,至少在1米以上,讓寶寶摸不到。不讓孩子玩電燈開關和擰燈泡,也不要讓孩子拆弄家用電器。不要將電線隨意散落在房間里,電線如果有破損的地方,應馬上換掉。用知識武裝寶寶的頭腦,以故事的形式讓寶寶明白電的危害一點不亞于“大灰狼”,形象的東西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帶寶寶到醫院看看被電擊傷的病人,或許比對他說上千遍更有效。

燙傷

受傷過程:在家庭中遭遇燒傷和燙傷的,有50%以上是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孩子不小心碰倒暖瓶、水壺、熱粥、洗澡水等燙傷時有發生。

對策:盡量讓寶寶與熱的東西“劃清界限”。熱水瓶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如廚房里的桌子或高臺上,煮熟的熱粥、熱湯也要放在高處。將廚房里的物品擺放整齊,不要隨手亂扔,孩子一旦進入或不慎滑倒,就會造成身體摔傷或燙傷。當然,最好避免孩子進廚房。飯菜擺上桌前,媽媽提醒孩子離開餐廳,以防莽撞的寶寶撞翻媽媽端著的剛出鍋的熱菜、熱湯。吃飯時,把熱湯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等溫度適中,再放到孩子跟前。當然,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適度感受“燙”的危險,如抓住他的小手,摸摸燙的杯子的外表,摸摸升起來的蒸汽,幾次下來,他就知道這個東西是燙手的,就不會再亂抓了。

劃傷

受傷過程:剪刀、刀子、筷子、牙簽的東西,經常要用,藏起來也不方便,就更要對孩子強調危險性。玻璃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如果寶寶不留神用東西弄碎了書柜、大衣柜、鏡子的玻璃,或把小玻璃瓶、玻璃杯等掉到地上摔碎,玻璃瞬間就變成利器,劃破皮膚,造成傷害。

對策:對于這些有可能傷著寶寶的日用品,父母不妨虛張聲勢,比如假裝自己的手被刀、剪刺一下、割一下,然后大呼小叫:“哎喲痛啊,出血啦——”,并做出愁眉苦臉很痛苦的樣子,孩子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可怕。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用筷子,但父母不能離開他的左右,別忘了提醒孩子不能拿著跑動,兩歲半以下的寶寶最好不拿著類似筷子的長東西走動,以防摔倒時戳著。兩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學著使用剪刀,但那一定是兒童專用的安全剪刀,使用時也要有大人在他身邊。盡量不讓四歲以下的孩子與玻璃杯、玻璃瓶,瓷的碗勺一類的東西單獨親密接觸。寶寶喜歡聽敲擊這些物品時發出的聲音,你可以把它們換成塑料的或木制的,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藥物

受傷過程:如今不少廠家把藥物做得很精致,給孩子吃的藥口感也很好,形狀也好看,比如有一種退燒藥外形是彩色的袖珍迷你小球球,甜甜的很好吃。正是這個原因,使一些孩子很喜歡吃藥,于是,吃過量的藥或吃錯藥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策:對四歲以下的小寶寶說清楚,藥不是糖,即便好吃,也只能在生病的時候吃。否則會中毒暈倒,父母可以通過游戲讓寶寶明白藥物中毒的危害,加深寶寶的印象。如果孩子開始認字了,父母可和孩子一起認藥瓶上的藥名、有效時間、使用量及禁忌癥,這些對能認識簡單的字的孩子很有效。

藥物一定要放在柜子里收好,或放到比較高的地方,盡量遠離孩子的視線。另外,對洗潔精、消毒水、衛生間清潔劑等物品,也要收好。

窒息

受傷過程:孩子把珠子、扣子、干燥劑、花生米、棗核等放入嘴中“品嘗”,結果誤入氣管。有個別孩子吃東西時說話、笑、哭、跑等,均易造成氣管異物,引起窒息。

對策:三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玩這些細小的東西,如果發生意外,應立即將孩子倒立、拍背,能將氣管中的異物吐出。稍稍拖延,都有生命危險。小嬰兒要防被枕頭、被子等悶住。家長睡眠時要防壓了孩子。不要讓孩子把整個腦袋伸進塑料袋內,或把被子、床單等蒙在頭上,一旦引起窒息,就比較麻煩。告訴孩子,家中柜子、箱子不是藏身之地,否則躲進去出不來,也會造成窒息,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愛是細心,愛是耐心,愛是責任。我們往往以愛之名對寶寶行傷害之事。在我們眼皮底下的意外傷害,只要我們用心防范,就一定會杜絕發生!愿寶寶平安成長!

在電腦上也能玩游戲了……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寶寶當然要探個究竟。

對策:家里有小寶寶,最好使用安全插座,有安全蓋板的那種,插座、插銷要防護好,不用時可以用椅子擋一下,盡量不使用能隨處移動的接線板。裝修時,應將插座安裝在比較高的位置,至少在1米以上,讓寶寶摸不到。不讓孩子玩電燈開關和擰燈泡,也不要讓孩子拆弄家用電器。不要將電線隨意散落在房間里,電線如果有破損的地方,應馬上換掉。用知識武裝寶寶的頭腦,以故事的形式讓寶寶明白電的危害一點不亞于“大灰狼”,形象的東西更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帶寶寶到醫院看看被電擊傷的病人,或許比對他說上千遍更有效。

燙傷

受傷過程:在家庭中遭遇燒傷和燙傷的,有50%以上是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孩子不小心碰倒暖瓶、水壺、熱粥、洗澡水等燙傷時有發生。

對策:盡量讓寶寶與熱的東西“劃清界限”。熱水瓶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如廚房里的桌子或高臺上,煮熟的熱粥、熱湯也要放在高處。將廚房里的物品擺放整齊,不要隨手亂扔,孩子一旦進入或不慎滑倒,就會造成身體摔傷或燙傷。當然,最好避免孩子進廚房。飯菜擺上桌前,媽媽提醒孩子離開餐廳,以防莽撞的寶寶撞翻媽媽端著的剛出鍋的熱菜、熱湯。吃飯時,把熱湯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等溫度適中,再放到孩子跟前。當然,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適度感受“燙”的危險,如抓住他的小手,摸摸燙的杯子的外表,摸摸升起來的蒸汽,幾次下來,他就知道這個東西是燙手的,就不會再亂抓了。

劃傷

受傷過程:剪刀、刀子、筷子、牙簽的東西,經常要用,藏起來也不方便,就更要對孩子強調危險性。玻璃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如果寶寶不留神用東西弄碎了書柜、大衣柜、鏡子的玻璃,或把小玻璃瓶、玻璃杯等掉到地上摔碎,玻璃瞬間就變成利器,劃破皮膚,造成傷害。

對策:對于這些有可能傷著寶寶的日用品,父母不妨虛張聲勢,比如假裝自己的手被刀、剪刺一下、割一下,然后大呼小叫:“哎喲痛啊,出血啦——”,并做出愁眉苦臉很痛苦的樣子,孩子就會覺得這個東西很可怕。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用筷子,但父母不能離開他的左右,別忘了提醒孩子不能拿著跑動,兩歲半以下的寶寶最好不拿著類似筷子的長東西走動,以防摔倒時戳著。兩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學著使用剪刀,但那一定是兒童專用的安全剪刀,使用時也要有大人在他身邊。盡量不讓四歲以下的孩子與玻璃杯、玻璃瓶,瓷的碗勺一類的東西單獨親密接觸。寶寶喜歡聽敲擊這些物品時發出的聲音,你可以把它們換成塑料的或木制的,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藥物

受傷過程:如今不少廠家把藥物做得很精致,給孩子吃的藥口感也很好,形狀也好看,比如有一種退燒藥外形是彩色的袖珍迷你小球球,甜甜的很好吃。正是這個原因,使一些孩子很喜歡吃藥,于是,吃過量的藥或吃錯藥的事情時有發生。

對策:對四歲以下的小寶寶說清楚,藥不是糖,即便好吃,也只能在生病的時候吃。否則會中毒暈倒,父母可以通過游戲讓寶寶明白藥物中毒的危害,加深寶寶的印象。如果孩子開始認字了,父母可和孩子一起認藥瓶上的藥名、有效時間、使用量及禁忌癥,這些對能認識簡單的字的孩子很有效。

藥物一定要放在柜子里收好,或放到比較高的地方,盡量遠離孩子的視線。另外,對洗潔精、消毒水、衛生間清潔劑等物品,也要收好。

窒息

受傷過程:孩子把珠子、扣子、干燥劑、花生米、棗核等放入嘴中“品嘗”,結果誤入氣管。有個別孩子吃東西時說話、笑、哭、跑等,均易造成氣管異物,引起窒息。

對策:三歲以下的寶寶,最好不玩這些細小的東西,如果發生意外,應立即將孩子倒立、拍背,能將氣管中的異物吐出。稍稍拖延,都有生命危險。小嬰兒要防被枕頭、被子等悶住。家長睡眠時要防壓了孩子。不要讓孩子把整個腦袋伸進塑料袋內,或把被子、床單等蒙在頭上,一旦引起窒息,就比較麻煩。告訴孩子,家中柜子、箱子不是藏身之地,否則躲進去出不來,也會造成窒息,就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愛是細心,愛是耐心,愛是責任。我們往往以愛之名對寶寶行傷害之事。在我們眼皮底下的意外傷害,只要我們用心防范,就一定會杜絕發生!愿寶寶平安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