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聰明的寶寶,關於咿呀學語的學問!

突然有一天寶寶開始發出聲音了!那個曾經只會睡覺, 只會通過啼哭來溝通的寶寶開始發出聲音了。 這讓日常中通過推測、想像來判斷寶寶想法並給予回應的父母感到十分的驚喜。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可以看出其對聲音的敏感如被開門的聲音嚇到, 耳朵對於聽聲音已經沒有障礙了。 從那個時候寶寶就已經開始對聲音進行反應了。

寶寶除了哭泣的聲音外, 開始發出其他聲音是從出生後1個半月開始的, 這時候寶寶會笑, 會發出奇怪的聲音, 並開始出現對外部聲音的反應。 當可以發出的聲音逐漸變長就會逐漸發展成咿呀學語。

Advertisiment

到了這個時期, 對於咿呀學語的好奇會逐漸變多, 要不要仔細分析一下寶寶的咿呀學語呢?

語言的發展階段從大方向來說分為語言準備階段和語言表現兩個階段。

語言準備階段 :通過哭泣、咿呀學語來對呼吸、發聲、情感交流等進行練習, 並為說話打下基礎。 這一階段又分為哭泣階段(出生0-3個月)與 咿呀學語階段(出生4-8個月)

哭泣階段

產後2個月開始, 寶寶的嗓子、嘴巴、舌頭等相關聯的神經快速發育, 開始進入咿呀學語階段。 這可以說是語言發育的最初階段,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先聲期”。 雖然是一些意義不明的聲音, 但這是寶寶第一次通過自己來發聲, 這些聲音讓其他人可以認知;寶寶第一次通過聲音來與這個世界交流,

Advertisiment
也是與父母最初的情感交流階段。 父母會從寶寶哭泣的聲音來區分饑餓、疼痛、以及生氣等情緒。 哭泣會促進語言發育所必須的發聲器官的運動, 通過聽自己哭泣的聲音還能促進寶寶聽力的發育。

咿呀學語狀態也會隨著寶寶發育的狀態呈現多種形態, 最初級的狀態是發出類似/u/的後舌音。 這樣的聲音逐漸地更加豐富並逐漸開始會發出類似子音的聲音。 因為經常會發出爆破音(例如|ku|、|gu| ), 這種聲音類似鴿子發出的聲音, 因此被稱作cooing或者gooing。

寶寶非常喜歡聽自己咿呀學語的聲音。 如果這時父母可以對寶寶給予反應, 並發出新的聲音, 那麼寶寶就會非常享受與父母對視, 從而促進更多聲音的發出。

Advertisiment
這也可以說成是對話的開始吧。

這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母親給予的回應。 這就是讓寶寶知道說話是有趣的、有意義的。

咿呀學語階段

咿呀學語出生後3-4個月開始, 9-12個月時是其發育的高峰, 這個時期不僅僅是單純哭泣的聲音, 通過調節呼吸來練習發聲。 咿呀學語是寶寶對自己聽到的聲音感興趣, 並隨著模仿的現象, 在想要得到關注, 拒絕, 或者表達想要的情緒時出現。 主要發出類似“媽媽”、“爸爸”、 “大大”、“阿爸爸”等, 聲母與韻母組合在一起的聲音, 很多父母認為這是寶寶在和媽媽爸爸對話, 但其實只是咿呀學語罷了。

寶寶通過咿呀學語來學習母音發音, 以及臉頰、喉嚨的肌肉運動方法, 並熟悉呼吸方法。

Advertisiment

出生後6-8個月, 咿呀學語的現象增多並且變長, 對發聲產生自信感, 有時會大聲喊叫。

6-8個月還會模仿自己的聲音, 9個月模仿他人的聲音, 對自己周圍的聲音進行模仿並開始說話。

這個時期寶寶發出的聲音絕大部分是沒有意義的, 咿呀學語主要有兩種形態。

1.反復咿呀學語(reduplicated babbling), 即不停重複同樣的子音母音的寶寶, 例如“吧吧吧吧”。

2.混合咿呀學語(variegated babbling), 即可以發出多樣的語音及音節, 例如“吧大多咪”。

12個月以後開始會說爸爸, 媽媽等有意義的話語。

17個月以後開始學會基本會話50個左右的單詞。

23-24個月是幼兒習得詞彙的黃金時期, 平均一天可以學會4個新詞彙, 一個月就可以學會120個新詞彙, 因此這個時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

幼兒的早期發展階段女孩要比男孩的成長和習得的速度更快,

Advertisiment
但隨著成長發育會逐漸趨同, 30個月以後男孩和女孩在詞彙習得上幾乎沒有差異。

下一篇將告訴大家咿呀學語的刺激法, 培育更聰明的寶寶的方法。

戰略合作夥伴Momtalk代表韓國的懷孕育兒資訊平臺, 為您提供全面的育兒資訊、孕期資訊、韓流趨勢及韓式料理等, 母嬰社區的好禮活動正在進行中!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or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