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往往起始于父母對子女的嬌慣。 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苦著累著, 從疊被子、洗衣服, 到打洗臉水、倒痰盂都是一一代勞, 甚至到了小學高年級和中學後, 還是一切包辦代替。 這就抑制了他們活動的內驅力, 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動性。 表現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產生怕苦畏難, 消極懶惰、缺乏恒心等現象。 所以, 凡有眼力的父母, 都很注意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1、小事做起
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就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一般來說, 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總是感興趣的,
Advertisiment
對於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事情也總是持積極態度的。 因此, 要注意引導, 從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掃房間的衛生、洗小衣物等小事做起, 培養他們的勞動興趣。
2、養成習慣
俗話說:“習慣之始如蛛絲, 習慣之後如繩索”。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養成自理的習慣。 你要給孩子指出行動的方向, 規定其要達到的目的, 並經常檢查督促。 要通過有規律的“按時吃飯”、“按時睡覺起床”和“飯前便後要洗手、常剪指甲”等, 對孩子進行反復的實踐鍛煉, 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了。
3、“管”、“放”結合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要做到“管”、“放”結合。 所謂“管”, 就是在孩子辦某件事時, 要過問一下, 估計一下有什麼困難, 預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導;所謂“放”,
Advertisiment
就是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在做的過程中, 孩子才會增長才幹。
(實習編輯:朱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