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孩子好品格從“關心”開始

現在許多父母都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的技能方面,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首先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品格。 而培養孩子的好品格,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並非理所應當

家庭氛圍對BB的影響:對寶寶的性格影響?

時長:5'21''

播放:1362

來源:QQ播客

家庭氛圍對BB的影響:對寶寶的性格影響?關閉自動播放相關專輯 推薦視頻: 收起視頻

正在播放

不要讓寶貝養成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只有勤快的寶貝才會懂事, 知道關心體貼別人。 一般情況下, 勤快是培養出來的, 所以家長要樹立這種觀念,

Advertisiment
並付諸行動。 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寶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大膽放手地讓寶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解決策略:

培養寶貝自己動手的習慣

儘量讓寶貝自己吃飯睡覺穿衣交往。 如當寶貝學會走路後, 最好讓寶貝自己走, 這樣看似簡單的活動, 如果不加以養成, 事事都要父母幫助, 不但容易使寶貝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 缺乏自己動手的意識。

為寶貝提供做家務的機會

父母要讓寶貝知道, 每個家庭成員都要分擔家中的事物, 不勞動者不得食。 要循序漸進地教寶貝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摘菜葉、洗手絹等。 這樣做可以培養寶貝的承擔能力。 通過自己做家務讓他瞭解父母以及長輩的付出,

Advertisiment
尊重別人的勞動, 培養孝心和感恩心。 能夠付出並懂得付出的人才會幸福。

循序漸進, 不急於求成

獨立性格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此, 媽媽不要因為心急而對寶貝的發展作出過高或不合理的要求, 更不能因為寶貝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 就指責他。 應當冷靜地同寶貝一起分析沒達到要求的原因, 以科學的準則和辦法來調整策略。

對寶寶吃“獨食”的習慣要說“NO”

喜歡吃獨食的寶貝以自我為中心, 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從而會影響到他與其他人交往的能力, 讓他變得不受歡迎;喜歡吃獨食的寶貝很難換位思考, 從而表現出比較冷漠, 對他人的冷暖不太關注。 從而使他變得越來越孤立, 進而越來越自卑, 對寶貝的成長非常不利。

Advertisiment

解決策略:

讓寶貝體驗分享的快樂

為了讓寶貝更容易進入情況, 可以從不是她最喜歡吃的東西入手, 讓她體驗分享的快樂!每次她主動與人分享, 家長都要認真表揚她, 家人一定要因為寶貝樂於分享帶來的快樂而表現出非常開心, 以此來感染寶貝, 從而讓她更多地從這種行為中體驗到分享的快樂!

現在許多父母都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的技能方面,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 首先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品格。 而培養孩子的好品格, 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讓寶貝嘗嘗吃獨食的苦頭

給年幼的寶貝來說, 講道理她可能根本聽不進去, 或者聽進去了很快又忘記了。 因此, 父母可以給寶貝嘗嘗吃獨食的苦頭。

Advertisiment
買來她最喜歡吃的東西, 當著她的面津津有味地吃, 如果她要吃, 父母可以按她平時一貫的表現來拒絕她。

讓寶貝當愛心使者

比如奶奶拿了一個蘋果, 美美地咬上一口, “嗯, 這個蘋果真好吃, 寶貝快給爺爺送一塊去吧。 ”爸爸剝一個桔子, 掰下一片給寶貝吃, “寶貝, 嘗嘗這個桔子, 真甜, 快給媽媽送一瓣去。 ” 這樣, 寶貝在家裡其他人的薰陶下就會變得充滿愛心, 有什麼好吃的自然就會想到要分給大家吃。

創造更多分享的機會

每次買回好吃的, 都可以將這些東西分給不同的家庭成員, 比如香蕉給爺爺, 蘋果給奶奶, 優酪乳給媽媽, 果汁給爸爸, 麵包給寶貝。 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東西分給別人, 同時也鼓勵寶貝將她的東西分給其他人時間長了,

Advertisiment
寶貝就會自動參與到這個遊戲中, 學會分享, 並且樂於分享。

不要用負面語言影響寶貝

對於寶貝來說, 學會分享需要一定的過程, 4歲之前的寶貝不會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把寶貝吃獨食的行為看得過於嚴重, 並且總是用這些負面的語言來給寶貝的行為下定義。 年幼的寶貝容易認同父母的看法, 因此, 一旦父母說她自私, 她就會認為自己真的自私。 寶貝吃獨食, 父母要盡可能忽略她的這種行為, 從一些正面的活動中去引導她, 並用一些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她, 使她變得越來越慷慨。

對寶貝不要“有求必應”

好像太愛寶貝的父母總是很好說話, 寶貝要什麼都答應, 在不知不覺間縱容了孩子。 當所有的要求,所有的東西都那麼輕而易舉地得到,寶貝無法體會得之不易的過程,因而也不會去珍惜,反而覺得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從而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解決策略:

不要讓寶貝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寶貝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並且要告訴寶貝為什麼不合理,給寶貝一 些經受挫折的機會。

讓寶貝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當寶貝通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

現在許多父母都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的技能方面,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首先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品格。而培養孩子的好品格,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父母也不要預先對寶貝承諾太多

有些父母總想給寶貝最好的食物和衣物,總想為寶貝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時間長了,寶貝會覺得這一切來得都很容易,甚至認為他本來就應該擁有,於是也不懂得珍惜。

讓寶貝在生活中學會關心

父母在教育寶貝的過程中,要教會寶貝關心他人,關心他人是一個人需要擁有的最基本素質。一個冷漠自私的人沒有人願意跟他交朋友,他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解決策略:

讓寶貝瞭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

父母可以經常給寶貝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寶貝一些自己的苦惱,那麼寶貝就會在體諒父母和感恩父母中漸漸長大。家長不要刻意地去掩蓋生活的另一面,讓寶貝從小學著和你一起去分擔,哪怕只是讓他瞭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這樣他才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才會關心別人。

讓寶貝學會體貼關懷家人

如: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可以啟發寶貝去給爸爸倒杯水,幫媽媽接下手中的包;家人病了,鼓勵寶貝去問候一下哪兒不舒服,給病人拿拿藥,倒杯水等等。對於寶貝的關心,家人要由衷地表示感謝,讓寶貝體驗到關心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不要讓寶貝以自我為中心

家裡人不要整天圍繞著孩子轉,萬事不能以孩子為中心,當孩子習慣了以“我”為中心的性格,那麼他是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的。

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讓孩子知道,當他為別人著想的時候,你會很感到很欣慰,並表揚他,告訴他:“你學會關心別人了,我感到很高興。”有時,還可適當的獎勵,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就會得到鞏固和發揚。

父母做好榜樣

家長要讓寶貝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教。

小編總結:從現在開始,父母們要讓孩子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繼而關心他人,培養孩子好品格。

當所有的要求,所有的東西都那麼輕而易舉地得到,寶貝無法體會得之不易的過程,因而也不會去珍惜,反而覺得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從而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解決策略:

不要讓寶貝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寶貝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並且要告訴寶貝為什麼不合理,給寶貝一 些經受挫折的機會。

讓寶貝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當寶貝通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

現在許多父母都把教育孩子的重心放在培養孩子的技能方面,其實這樣是不對的,首先應該培養的是孩子的品格。而培養孩子的好品格,首先要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父母也不要預先對寶貝承諾太多

有些父母總想給寶貝最好的食物和衣物,總想為寶貝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生活中面面俱到,時間長了,寶貝會覺得這一切來得都很容易,甚至認為他本來就應該擁有,於是也不懂得珍惜。

讓寶貝在生活中學會關心

父母在教育寶貝的過程中,要教會寶貝關心他人,關心他人是一個人需要擁有的最基本素質。一個冷漠自私的人沒有人願意跟他交朋友,他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愛護。

解決策略:

讓寶貝瞭解一些生活的真實情況

父母可以經常給寶貝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寶貝一些自己的苦惱,那麼寶貝就會在體諒父母和感恩父母中漸漸長大。家長不要刻意地去掩蓋生活的另一面,讓寶貝從小學著和你一起去分擔,哪怕只是讓他瞭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這樣他才會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才會關心別人。

讓寶貝學會體貼關懷家人

如: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可以啟發寶貝去給爸爸倒杯水,幫媽媽接下手中的包;家人病了,鼓勵寶貝去問候一下哪兒不舒服,給病人拿拿藥,倒杯水等等。對於寶貝的關心,家人要由衷地表示感謝,讓寶貝體驗到關心別人也是一種快樂。

不要讓寶貝以自我為中心

家裡人不要整天圍繞著孩子轉,萬事不能以孩子為中心,當孩子習慣了以“我”為中心的性格,那麼他是不知道如何去關心別人的。

及時的鼓勵和表揚

讓孩子知道,當他為別人著想的時候,你會很感到很欣慰,並表揚他,告訴他:“你學會關心別人了,我感到很高興。”有時,還可適當的獎勵,久而久之,孩子的行為就會得到鞏固和發揚。

父母做好榜樣

家長要讓寶貝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教。

小編總結:從現在開始,父母們要讓孩子從學會關心父母開始,繼而關心他人,培養孩子好品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