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培養優秀孩子應該掌握的法則

法則1:儘量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當孩子掌握了某項技能或者能獨立完成某件事了, 以後就堅持讓他自己去做, 就像孩子能走路了家長就應該繼續抱著, 孩子能自己吃飯了, 家長就不應愛繼續喂。 可能短期內會有很多麻煩, 比如吃飯時弄得桌子、衣服、地板到處都是, 但是等他五六歲時就不再需要家長喂了。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的是:爸爸媽媽相信你, 你自己可以做到。 孩子越自己做事就越有成就感, 自信心也跟著增加。

法則2:讓孩子做出符合年齡的選擇, 選擇越多, 選擇能力越強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領袖,

Advertisiment
那麼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 可能孩子選擇的很糟糕, 但是他會在犯錯中不斷成長, 並且知道任何選擇背後都會產生相應的結果, 自己的選擇自己承擔, 這種培養領導力的早期方式是讓孩子能有獨立作出決定的機會, 形成獨立判斷思維和自信心。 家長應該注意, 讓孩子自己選擇不是什麼事都由孩子選擇, 而是和孩子年齡相符的選擇。

法則3:灌輸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孩子會走路的時候就可以幫忙做一些家務, 把做家務當做一種樂趣和自然而然的生活組成部分。 不要因為擔心孩子沒專心學習而不讓孩子做家務, 這是最不明智的行為。

法則4:建立一個家庭規矩並嚴格堅持貫徹下去

Advertisiment

家庭有規矩、有紀律並不是向孩子展示權威, 而是幫助孩子自律, 讓孩子的行為得到理性的約束, 有助孩子茁壯成長。

一名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很懂事、很有禮貌, 生活能力很強比一個學習成績優秀但是不懂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更有發展可能性。 因此, 家長應該督促孩子養成好的人格修養, 不要一直誇孩子的外表和成績, 而是要表揚孩子的行為修養。

法則5: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問題也不用過度緊張

對孩子要有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當孩子因為害羞、害怕對外界交往時, 不要僅僅的對孩子說不用害怕、不用害羞, 應該展示同理心, 表示理解孩子的心情, 加強孩子對家長的信任, 增強自信心。 當孩子遇到問題和矛盾時,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找原因, 想解決方案, 孩子可能會處理失敗, 那就鼓勵孩子再試一次,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不是只會抱怨或當受害者。

法則6:讓孩子學會感恩

當孩子得到很多真正想要的東西是讓孩子懂得感恩的最好辦法, 孩子應該被訓練成會脫口而出說“謝謝”, 讓孩子在受到幫助或被給予禮物時能發自內心的說“謝謝”, 這是一個好的習慣, 父母是最關鍵的老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