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地震災害後如何預防傳染病?

由於地震房屋倒塌, 地面裂縫, 山體坍塌, 江河污染等原因, 易造成人員外傷, 引起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和經土壤傳播的其他疾病的發生。 地震災害發生後, 由於地震造成的環境生態破壞、水源與食品污染等極易引起傳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地震災後尤其應特別注意蟲媒傳染病、腸道傳染病、經土壤傳播的疾病的預防。

預防措施:

腸道傳染病預防 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是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 應保護水源(特別是生活飲用水)免受污染。 可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淨水片)消毒生活飲用水。

Advertisiment
應注意飲食衛生, 不喝生水, 飯前便後洗手, 不吃腐敗變質或受潮黴變的食品, 不吃死亡的禽畜, 不用髒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 碗筷應煮沸或用消毒劑消毒, 刀、砧板、抹布也應嚴格消毒, 生熟食品應該分開存放, 水產品和海鮮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注意環境衛生, 消滅蚊蠅。 不隨地大小便, 糞坑中加藥殺蛆, 動物屍體要深埋, 有條件的可加放生石灰消毒, 土層要夯實。 要及時消除垃圾、汙物、環境消毒、管理好糞便、垃圾。

蟲媒傳染病預防 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黑熱病等蟲媒傳染病, 應採取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為主的綜合措施。 控制和管理傳染源, 隔離病人。 清掃衛生死角, 疏通下水道, 噴灑消毒殺蟲藥水, 消除蚊蟲孳生地,

Advertisiment
降低蚊蟲密度, 切斷傳播途徑。 做好個人防護, 避免被蚊蟲叮咬, 夜間睡覺掛蚊帳, 露宿或夜間野外勞動時, 暴露的皮膚應塗抹防蚊油, 或者使用驅蚊藥。 根據疫情監測動態, 及時給易感人群接種乙腦疫苗。

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預防 

(1)大力開展防鼠、滅鼠和殺蟲、滅蚊為主的環境整治活動, 降低蚊、蟲、鼠等傳播媒介的密度;

(2)要管好家禽家畜, 豬、狗、雞應圈養, 不讓其糞便污染環境及水源, 豬、雞糞發酵後再施用, 死禽死畜要消毒後深埋;

(3)管好糞便廁所, 禁止隨地大小便, 病人的糞尿要經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後集中處理;

(4)臨時居所和救災帳篷要搭建在地勢較高、乾燥向陽的地帶, 在周圍挖防鼠溝, 要保持一定的坡度, 以利於排水和保持地面乾燥。

Advertisiment
床鋪應距離地面2尺以上, 不要睡地鋪, 減少人與鼠、蚊等媒介的接觸機會。

接觸土壤後傳染的疾病的預防 由於地震房屋倒塌, 地面裂縫, 山體坍塌, 江河污染等原因, 易造成人員外傷, 引起破傷風、鉤端螺旋體病和經土壤傳播的其他疾病的發生。 因此, 破損的傷口不要與土壤直接接觸。 對各種原因引起皮膚破損的人員必須及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對傷口進行清創縫合, 給予有效的抗炎對症治療。

食源性疾病預防 災區不能吃的食品: 除了密封完好的罐頭類食品外, 被污水浸泡過的食品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壓在地下已腐爛的蔬菜、水果;來源不明的、無明確食品標誌的食品;嚴重發黴(發黴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認的蘑菇及其他黴變食品;加工後常溫下放置4h以上的熟食等。

Advertisiment

要正確加工儲存食品: 糧食和食品原料要在乾燥、通風處保存, 避免受到蟲、鼠侵害和受潮發黴, 必要時進行曬乾;黴變較輕(發黴率低於30%)的糧食的處理:可採用風扇吹、清水或泥漿水飄浮等方法去除黴粒, 然後反復用清水搓洗, 或用5%石灰水浸泡黴變糧食24小時, 使黴變率降到4%左右再食用。

搞好飲水安全工作 選擇合格的水源並加以保護。 首選井水, 水井應修井臺、井欄、井蓋, 水井周圍30m內禁止修建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 打水應備有專用的取水桶;其次選沒有污染的山泉、小溪和上游水, 並劃定範圍,

Advertisiment
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傾倒污水垃圾等;最後, 可根據情況選接自來水供水管線、打手壓泵小口井等, 集中式的飲用水水源取水點必須由專人管護。 飲用水的處理與消毒:飲用水要經過澄清、過濾、消毒等處理後方可飲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