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體育活動中,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幼兒在奔跑時突然摔倒;練習拋接技能時物體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有的甚至導致身體傷害。 這是由於幼兒缺乏運動經驗和自我保護意識造成的。 小班幼兒剛剛入園, 第一次接觸集體, 不知道如何去玩, 常容易發生事故。 為了避免發生危險, 有的幼兒乾脆坐在旁邊看別人玩, 而教師為了減少危險係數, 也減少了體育活動的次數, 或減少活動的時間, 這無疑剝奪了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 更可惜的是錯過了培養幼兒的意志力和承受能力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失去了體育活動的真正意義。
其實, 只要我們在體育活動中強調安全性原則, 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並進行恰當的保護, 幼兒的表現可能會讓我們大吃一驚。
“3—4歲的孩子是器官協調, 肌肉發展和對物品發生興趣的敏感期, 是改進動作、時間、空間概念加強的時期。 這時的孩子充滿活力, 步伐加快, 蹦蹦跳跳, 橫衝直撞, 故要讓他們有更多的遊戲活動, 而不可壓抑他們, 並由淺入深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動作指導。 ”如在玩皮球的活動中, 先讓幼兒練習獨自滾皮球, 逐步發展到兩兩滾皮球, 並結合相應的兒歌, 來提高幼兒手眼協調的技能, 接著再讓他們練習拋接球的技能, 這樣在逐步加大難度, 提高要求中避免發生危險, 且讓幼兒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
Advertisiment
產生自信心, 減少依賴性, 在挑戰中認識自己, 在鍛煉中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教師在向幼兒講解動作要領、體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活動過程時, 要努力做到重點突出, 形象具體, 尤其實小班幼兒, 應採用直接示範講解的方法幫助其全面理解、掌握有關動作的技能技巧, 在向幼兒講授新動作時, 教師的示範更要做到層次規範, 要點清楚。 又如“踩高蹺”這一體育玩具深受幼兒的喜愛, 它在培養幼兒動作協調、靈活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但這一器材運用起來難度較大, 稍有不當就會發生危險。 因此在活動前, 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示範動作的規範, 告訴幼兒先將高蹺放平, 然後抓住繩子頂端,
Advertisiment
踩上高蹺時雙腳要一前一後地踩, 最後將手中所持的繩子拉直, 抓牢。 在安排此項活動時, 先讓幼兒學習單腳踩高蹺, 並結合相應的平衡練習, 及時給予輔導, 糾正錯誤動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