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表演遊戲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表演遊戲是兒童根據故事童話的內容進行表演的遊戲。 幼兒通過對話、動作、表情來再現文學作品,可以豐富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興趣,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能培養幼兒活潑的性格,促進幼兒集體觀念的形成。 因此,在幼稚園開展表演遊戲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那麼,如何引導幼兒開展表演遊戲,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揮呢?下面談幾點體會。

讓幼兒參與道具的設計與準備。 道具是表演遊戲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材料。 它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遊戲的意願與興趣,提示幼兒在一定遊戲情景中進行表演。

Advertisiment

以往在每次表演遊戲前,教師都要花大量時間為幼兒準備許多教師認為表演需要的道具,在指導遊戲中還要反復地交代道具的擺放和使用方法。

幼兒對這些道具又不一定喜歡,有的只能被動認同,這既削弱了道具材料在遊戲中的作用,又不利於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因此,我試著改變這種舊觀念,讓幼兒根據表演作品確定需要哪些道具,想想可能採用什麼物品進行替代,讓他們參與道具的設計與準備。

對幼兒自己動手與準備道具材料的成果,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評價:哪一組的替代物最形象?使用得最好?在評價中幼兒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使道具的設計與準備水準逐步提高,創造性的萌芽從中得到發展。

Advertisiment
幼兒的主動性提高了,創造性有了表現的機會,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發揮。

讓幼兒自主地把握情節。 很多教師在開展表演遊戲時,常常是先自己示範表演或事先設計好動作讓幼兒模仿,看似規範、優美,實則千篇一律,限制了幼兒的理解力、思維及創造力的發揮。 我就先説明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和角色特徵,然後讓幼兒自主地把握情節,從而化被動為主動。

(1)説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教師可利用掛圖等直觀教具幫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進而啟發幼兒設計場景。 如教遊戲《小羊和狼》,幼兒初聽故事內容後,我就鼓勵幼兒開動腦筋,想想故事場景如何佈置。

幼兒說:“要搭圍牆、門,房子後面要有一棵大樹,小羊家要搭一個灶台,因為狼要在灶臺上點火。

Advertisiment
”“小貓也要躲在灶臺上”……幼兒理解了故事情節,從而就設計了如此精緻的場景。

(2)加深體會人物性格。 要求初步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讓幼兒自己設計動作、語言、表情來表現角色的性格和特點。 在故事《小羊和狼》的教學中,我提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大灰狼?從哪裡看出來?”“後來小羊又變得怎樣”等問題,引導幼兒分析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徵及情感變化過程,這樣,幼兒表演時才能增強自主性,大膽進行想像、創作,使自己成為遊戲活動的主體。

(3)組織幼兒參與角色語言和動作設計。 文學作品中常有一些描述性的語句不適合直接表演,從作品到表演必須有一個加工的過程:即把描述性文字轉化為具體的語言和動作,使之適合表演。

Advertisiment

過去,這個過程大多由教師包辦,幼兒模仿,現在,我改為組織幼兒反復聽讀作品描述文字後進行討論,啟發孩子們開動腦筋,想辦法設計角色語言和動作,使之成為彙集幼兒集體智慧的創作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得到充分展示。

鼓勵幼兒合理創新。 表演遊戲本身帶有自發性和創造性,它是以文學作品的內容情節為依據,借助想像創造性地反映文學作品的內容。 幼兒在表演遊戲中不是簡單、機械地直接再現作品,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頭腦加工,進行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表演中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動作、表情、增減情節角色、刪改對話、替換詞語等,而教師要善於發現和保護這種萌芽,鼓勵和指導幼兒在不違背原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創新。

Advertisiment

例如表演《小羊過橋》,教師發現一組幼兒並沒有象原作品結尾那樣,兩隻羊打架,最後掉到河裡去,而是兩隻羊經過商量,決定以“石頭、剪子、布”來決定誰退回去。

對此,教師給予肯定,並鼓勵其他幼兒也要有所創新。 又如表演《小熊請客》,幼兒改變了用石頭砸大灰狼的方法,而是在食物中放了毒藥然後扔出去讓大灰狼吃,從而毒死了大灰狼。

有的幼兒則準備了一支手槍,打開門把手槍對準了大灰狼……。 幼兒大膽地創造、改編,沉浸在創作的樂趣中,主體性、創造性都到了發揮。

鼓勵幼兒獨立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 在表演遊戲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與問題,以前教師總習慣充當問題的調解者,使幼兒一遇問題就想依賴老師,這與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是背道而馳的。

為消除幼兒的依賴性,我引導幼兒自己去嘗試解決矛盾和問題,從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例如在表演《小兔乖乖》時,一組幼兒發現人數多了一個,怎麼辦呢?我啟發幼兒想辦法。

多出一個小朋友可以幹什麼?幼兒立刻想辦法。有個幼兒說:“可先讓他當觀眾,等會兒再輪到他表演……”,幼兒想到的辦法都不錯,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問題解決了,幼兒立刻興致勃勃地開始表演。

總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舊觀念,儘量避免教師干預過多,抑制孩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保護好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揮。遊戲中如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這是一個永恆的又值得研究的課題,需要教師不懈努力,傾注滿腔熱血去實踐、去研究,使表演遊戲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

在表演遊戲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與問題,以前教師總習慣充當問題的調解者,使幼兒一遇問題就想依賴老師,這與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是背道而馳的。

為消除幼兒的依賴性,我引導幼兒自己去嘗試解決矛盾和問題,從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例如在表演《小兔乖乖》時,一組幼兒發現人數多了一個,怎麼辦呢?我啟發幼兒想辦法。

多出一個小朋友可以幹什麼?幼兒立刻想辦法。有個幼兒說:“可先讓他當觀眾,等會兒再輪到他表演……”,幼兒想到的辦法都不錯,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問題解決了,幼兒立刻興致勃勃地開始表演。

總之,我們要改變以往的舊觀念,儘量避免教師干預過多,抑制孩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保護好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揮。遊戲中如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這是一個永恆的又值得研究的課題,需要教師不懈努力,傾注滿腔熱血去實踐、去研究,使表演遊戲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