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在“稚語童言”中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身的第一步, 是幼兒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學習《綱要》時發現, 在“表達與表現”部分的第一條便是“注意傾聽他人講話, 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 可見, 傾聽是值得我們重視的內容。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幼兒園的孩子, 活潑好動, 傾聽的專注程度與理解水平都相對較低, 并且在聽的過程中易受外界的干擾, 當語速較快或連續講話時間較長時, 幼兒往往就無法聽清了。 針對此, 我班每天組織幼兒開展“稚語童言”活動, 對幼兒在活動中傾聽習慣的培養做了一些嘗試。

Advertisiment
在“稚語童言”活動中, 我們每天請一兩位小朋友主講一件事, 或高興, 或難過, 或有趣都可以, 講完后由其他小朋友向主講者提問或講講與這件事有關的內容。 由于每位主講者都是有所準備的, 因此幼兒的表達較有條理, 且講的內容又是幼兒自己身邊熟悉的事, 如去公園放風箏, 去親戚家作客等, 很容易引起小朋友們的共鳴。 幼兒喜歡聽, 自然會調整注意力專注地聽。 這一活動看似以講為主, 但實際是聽在其后支撐。 幼兒的首要任務就是“聽”, 聽懂后, 在其理解的基礎上發問, 可以向主講者提一些與這件事有關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或補充自己的所見所聞。 可以提問, 就進一步激活了幼兒的思維活動。 而這時教師需作一些適當介入,
Advertisiment
通過簡單明了的提示、提問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聽的技巧。 如, 一幼兒講述“今天, 媽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聽的小朋友都沒有發現語病, 于是我就問:“今天你在幼兒園, 媽媽怎么帶你去呢?”這時, 大家才發現話中的問題。 如此一來, 幼兒就聽得更為仔細, 也更能理解講述的內容了。

我們剛剛邁出嘗試的第一步, 相信, 堅持下去, 幼兒一定能在講講聽聽中, 促進聽的習慣養成, 也能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

推薦閱讀:十方法解決孩子吃飯坐不住 兒童必備的50條行為規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