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際護胃日 寶寶護胃應注意8個腸胃問題

消化系統是人類吸收營養最重要的通道, 其中又以腸胃為最重要的器官, 腸胃運作正常, 身體就健康, 腸胃若虛弱就會百病叢生, 所以調理腸胃是想當重要的。 如何使寶寶們擁有一副好腸胃 現在, 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 寶寶們吃的東西是越來越精, 但是好吃的、精細的食物, 不一定都符合寶寶的成長規律。

如何判斷寶寶腸胃出現問題

面對不善於表達感覺的寶寶, 爸媽要如何觀察出孩子的腸胃道不適?可以從三個面向察覺幼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 第一個是吃飯有沒有胃口, 其次是體重是否有增加,

Advertisiment
最後則是有無嘔吐或腹瀉的狀況發生。

飲食食療可幫寶寶健脾胃

孩子常常會因為脾胃功能不好, 出現厭食、挑食的情況。 而且由於長期胃口不好, 營養跟不上去, 導致大腦等各方面的發育, 也比同齡人要差。 整個人也顯得面黃肌瘦, 精神萎靡。 專家提醒家長, 適當改變飲食, 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調理好小兒的脾胃。

喝粥能養胃, 如魚腥草瘦肉粥、薏米粥、淮山粥、紅棗粥、大棗粥。 如果小孩脾胃不好, 厭食、挑食並伴有腹瀉等情況, 可在粥裡加入生薑同煮, 然後食用;如果小孩有肚子脹氣等現象時, 可適當加入陳皮, 陳皮有化濕行氣的作用。

嬰幼兒小心8個腸胃問題

嬰幼兒由於小孩系統發育不完善, 很容易出現腸胃問題。

Advertisiment
39健康育兒提醒各位家長, 嬰幼兒一定注意以下幾個腸胃問題:

1.腹脹

因為幼兒的腹部肌肉尚未有足夠的力氣, 無法撐住腹部的壓力, 自然而然容易往外突。 主要確認脹氣會不會影響孩子的食欲、造成疼痛等, 若是沒有上述情況發生, 其實並不用特別處理, 只須等孩子自然排氣、便就可以緩解。

2.腹瀉

當嬰幼兒出現腹瀉的狀況, 父母必須注意有無脫水的情況, 有些病毒性的腸胃炎, 抵抗力佳的孩子能自行復原, 但是當出現脫水的現象, 就應該儘快帶孩子就醫, 家長可以讓孩子補充口服電解質液或是打點滴。

3.大便異常

一般來說, 嬰幼兒最正常的解便次數是一天一次, 但是可以視寶寶的狀況而有所不同, 基本上喝母乳的寶寶,

Advertisiment
一天解便次數7次以內, 或是7天大便一次都算是正常的範圍內, 父母無須過於擔心。 葉勝雄醫師表示, 解便的次數和時間只是做為參考, 還是要看孩子的大便有無異狀, 例如, 大便的形狀、顏色等等的觀察。

4.新生兒黃疸

可以分為先天性和病理性黃疸, 嬰兒如果有先天性黃疸, 尚未到照光的程度, 皆屬輕微的病症, 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另外, 病理性黃疸引發原因, 可能是寶寶的泌尿道感染, 或是與母體的血型不合而產生溶血現象等引起, 寶寶如果食欲不振造成排便量過少, 也會導致體內的膽紅素排除不完全, 再吸收回體內, 血液中的膽紅素過高就會引發黃疸。

5.溢、吐奶

幼兒有溢奶、吐奶的情況, 有可能是胃食道逆流, 或是幽門狹窄所導致,

Advertisiment
最簡單的方式看孩子的體重有沒有增加, 如果體重都有增重, 就幾乎可判斷是胃食道逆流, 或是餵食分量過多而造成溢、吐奶。

6.嬰兒腸絞痛

出生3個月內的嬰兒常會有嬰兒腸絞痛, 經常在半夜哭鬧不休, 葉勝雄醫師指出, 造成腹脹哭鬧的原因有很多, 因此在診斷上必須先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 例如, 乳糖不耐症、牛奶蛋白過敏等等, 過濾掉可能的病理因素後, 才會歸咎於腸絞痛。

7.腸套疊

是指腸子的前段套入後段的腸腔內, 容易造成被套住的腸子血液不流通, 時間拖延過久導致腸子組織壞死, 並有血便的情況產生。

8.腹股溝疝氣

腹股溝疝氣不一定會造成孩子生理上的疼痛, 因而不容易被發覺, 但若是腸子卡住造成血液迴圈不好時,

Advertisiment
就會開始出現疼痛, 其特徵是在腹股溝之處出現鼓脹狀。

由於腹股溝脹氣並不會自行痊癒,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腹股溝疝氣時, 應該儘早接受手術治療才能根治, 避免引發後續更嚴重的病症, 此外, 通常是早產兒比較容易患有腹股溝疝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