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款遊戲讓寶寶在遊戲中學會解決問題

碰到問題的時候, 有的寶貝會哭哭啼啼尋求幫助, 有的寶貝則會從容不迫地像個小大人一樣, 自己尋求解決的辦法。 為什麼寶貝間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那麼, 怎樣幫助寶貝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呢?不妨利用一些遊戲來幫助寶寶呦!

遊戲1:穿珠子

(適合1.5-2歲的寶貝)

遊戲做法:

準備好一根細鐵絲, 幾個中間空心的珠子, 一截細繩或細線。

家長陪寶貝一起, 讓寶貝把珠子一個一個穿到鐵絲上, 要反復幾次, 目的是讓寶貝熟悉鐵絲與珠子之間的聯繫。 然後把繩子拿出來, 讓寶貝自己把珠子穿到繩子上。

寶貝一開始會拿繩子直接去塞,

Advertisiment
軟綿綿的塞不進去, 試了幾次後, 你可提醒她再想想辦法, 或者讓她再用鐵絲把珠子穿一遍。 如果寶貝還沒想到, 你可進一步引導, 可不可以讓鐵絲去幫繩子的忙啊。 家長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導, 不能直接動手告訴答案, 要讓寶貝感覺到是自己想出來的辦法。

遊戲妙點:

1歲多寶貝的思維都很單一, 事物之間建立聯繫都是一對一的, 比如說“鐵絲-珠子”、“繩子-珠子”, 通過遊戲, 可在寶貝的頭腦中形成“鐵絲+繩子-珠子”的聯繫, 拓展寶貝思考問題的思路。

遊戲2:媽咪不見了

(適合2歲左右的寶貝)

遊戲做法:

準備一個玩偶娃娃和一些小貼畫。

然後以玩偶娃娃為主角給寶貝講一個故事:有一天, 娃娃跟媽咪去逛超市(超市名字最好是寶貝熟悉的,

Advertisiment
常去的, 便於寶貝利用現實中熟悉的場景), 娃娃東張西望看見什麼都好奇, 一開始還能緊跟在媽咪後面, 後來, 他發現媽咪不見了, 他就在那兒大聲地哭。

讓寶貝幫幫娃娃, 幫他找回媽咪。 寶貝想出的辦法越多, 獎勵的小貼畫就越多。 最後, 家長可以補充一些可行的辦法, 並詳細地解釋給寶貝聽。

遊戲妙點:

熟悉的場景給寶貝更強的現實感, 能跟生活更緊密地結合一起, 若真在生活中碰到類似的情況, 寶貝可馬上想到解決的辦法。

遊戲3:用報紙把袋子拎起來

(適合2歲以上的寶貝)

遊戲做法:

準備一些廢報紙、重物和袋子。

將重物裝在袋子裡, 讓寶貝想辦法用報紙把袋子拎起來。 如果寶貝試了幾次還沒找到要領,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引導一下。 跟寶貝一人拿一張報紙, 把報紙展開, 撕成兩半, 疊在一起, 再撕成兩半, 疊在一起, 如此反復幾次, 問寶貝有什麼變化沒有。

遊戲妙點:

寶貝在家長的引導下終於用報紙把袋子拎起來了, 報紙的作用並不只是看, 還可以象繩子一樣把東西掛起來。 寶貝還可以在遊戲中瞭解粗、細的概念。

遊戲4:勸架

(適用於3歲左右的寶貝)

遊戲做法:

父母一起參與, 設計一個吵架的場景, 讓寶貝當裁判勸架。

比如說看電視, 爸爸想看體育頻道, 媽咪想看電視劇, 並故意引導寶貝問問雙方各自的理由, 各自的想法, 讓寶貝一會站在媽咪的角度一會站在爸爸的角度來考慮整件事情。 不管寶貝以何種方式勸架,

Advertisiment
父母都要尊重他這個小裁判的說法。 然後, 再跟寶貝講各自都很有理, 但在一個家庭中, 不能只考慮一個人的想法, 每個人都要多想想他人的觀點。

遊戲妙點:

寶貝在今後的集體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各種矛盾衝突, 但3歲左右的寶貝還很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問題, 通過遊戲的方式, 讓寶貝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專家點評:

寶貝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會給寶貝帶來很大的成就感、高水準的自尊感。 心理學有關研究表明, 高自尊寶貝的社會的適應能力很強, 長大後的成就也會更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