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招幫助孩子治療慢性便秘

"兒童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學齡前兒童中表現為每3-10天排便一次, 大便便結而量多, 排便非常困難。 這種表現如出現在生後6個月內, 則要注意與Hirschsprung氏病區別。 約25%患兒發生慢性便秘的年齡在1歲內, 多數在2-4歲期間。

在詢問病史的過程中, 醫師們往往發現患兒的飲食中缺少纖維素。 而這種情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過去某次普通的感染性疾病之後, 由於患兒食欲不振, 家長重拾奶瓶或給予糊狀食物餵養以解決進食問題。 這種辦法實際上是不適當的, 勢必導致兒童日後繼續要求此類食物。 此外, 肛裂或其它肛周疾病、居住地或學校變更、家庭中同胞的新增等也可能成為便秘的誘因。

Advertisiment

治療關鍵在於清除糞塊、重建良好的腸道排便習慣、以及鼓勵患兒樂於排便。 我們曾採取四種萬法治療兒童慢性便秘, 包括一般指導、通便劑、排便訓練和飲食調整。 除了少數患有器質性疾病或者有嚴重精神問題的患兒, 多數治療都收到效果。

排便訓練每次主餐後患兒應去廁所坐便至少10分鐘(有一個支架承托他)。 家長應該承諾孩子, 在此期間不一定要排便, 當然能排便最好。 患兒應徹底消除被懲罰的後顧之憂。

飲食調整這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十分困難的措施。 家長必須認識到, 患兒應該攝入含食用纖維多的食物, 對飲食不適宜的家庭尤其要強調進行調整。

Advertisiment
2歲以上患兒食物纖維的每天攝入量應該為"年齡數+5至10克"。 每天應給予1克的鈣劑, 並攝入不引起便秘的食物(如肉類、蛋類、花生醬和蛋黃醬)以獲取熱量。 保持足夠的水份攝入和不喝含咖啡的飲料也非常重要。

一般指導首先應該向家長明確解釋排便的生理過程和便秘的發生機理, 讓家長明白如何治療的道理並積極參加治療的過程。 尤其要向那些病程已經較長, 就診次數較多的患兒家長做好此項工作。 治療後3月至2年的調整效果對預後是至關重要的。 療程安排應根據以往便秘的持續時間、對治療的順應程度以及耐心而調整。 家長對於患兒開始能夠控制排便時不要期望過高, 在他們出現暫時退步時也不要責罰埋怨,

Advertisiment
此點也非常重要。

通便劑礦物油是較常用的通便劑, 每日60-90毫升分作早晚二次便用。 所用劑量可以調整至患兒至少有二天以上的大便是鬆軟的, 且排便是無痛的。 礦物油能夠降低糞便的硬度, 同時使患兒不能憋住大便。 礦物油可以比較長時間地使用, 一般在使用3-6個月後根據病情停用。 另一類不常用的瀉藥是番瀉葉和乳果糖, 對於某些患兒可能有效。 對於便秘嚴重的患兒, 可以在開始時使用甘油灌腸, 侍大便能順利、安全地排出後, 再改用礦物油。

上述幾個小妙招都是家長們對付孩子慢性便秘的利器, 在生活中也要多多數以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 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積極地鍛煉,

Advertisiment
萬萬不能因為一時的寵愛和心軟就給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那樣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 得不償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