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妙招應對寶寶玩玩具“喜新厭舊”

我們家只有一個小寶, 每每見到玩具, 我和她爸爸都喜歡給小寶買, 隔三岔五的親戚朋友又送一堆, 現在我們家堆放了超多小寶的玩具, 大多都是九成新的。 每當小寶看到新玩具, 她都非常喜歡, 常常愛不釋手。 可是這些玩具她玩兩天新鮮, 就丟在一邊不玩了, 這令我很苦惱。 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應該怎麼辦?

玩具還是別的小朋友手上的好

我家寶貝快3歲了, 家裡給他買了很多玩具。 每次我帶他出去玩, 都會給他帶各種玩具。 但寶寶對自己的玩具不感興趣, 總是稀罕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哪怕玩具是一模一樣的,

Advertisiment
他還是喜歡人家的, 人家小朋友玩他就要玩, 人家不玩他也不玩。 有時其他小朋友不願意讓他玩, 他就會哭鬧。 有時還喜歡去搶, 把別的小朋友惹哭。 為什麼寶寶總是喜歡別人的玩具呢?

媽媽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剛給寶寶買的玩具, 沒有幾天就被扔在了一邊;明明家裡已經有了很多玩具, 但一出門遇到小夥伴們, 看見對方手裡的玩具就不走, 非要玩……爸爸媽媽都感到困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寶寶這麼小, 就表現出“喜新厭舊”呢?

寶寶為何對玩具喜新厭舊

好奇心及習慣化心理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是正常的心理表現。 他們發現新鮮事物時, 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濃厚的興趣, 這是寶寶好奇心的天性使然。

Advertisiment
當他們對事物有了一定的熟悉程度時, 便會表現出失去注意和興趣,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慣化, 即個體對某個刺激的反應, 由於該刺激的重複出現而逐漸減低。 嬰幼兒的習慣化有如下表現:給嬰幼兒呈現新刺激時, 他們會有一個定向的反應:可能會安靜下來, 全神貫注, 心率降低等。 當刺激重複出現在他們面前, 最初的定向反應不再出現。 如果出現另一個新的不一樣的刺激, 嬰幼兒又會重新出現定向反應, 興趣重新出現, 即為去習慣化。 這種反應表明嬰幼兒具有知覺上的辨別能力和再記憶能力, 已經學會識別最初的那個刺激物, 並且能夠把它和其他的刺激物區分開。 個體習慣化的發展與嬰兒身體和認知上的成熟有關。
Advertisiment
當寶寶在習慣化上存在困難時, 往往提示著他們可能有心理遲滯。

從眾心理

寶寶的喜新厭舊也有很大的從眾性。 如果寶寶看到大多數小朋友都在玩一種玩具, 那麼他也希望自己有那種玩具。 但為什麼有的寶寶要去奪去搶別人的東西, 而有的卻沒有呢?這是因為嬰幼兒階段自我中心仍佔據著他們的思維活動, 他們還沒有建立物權的概念。

巧妙應對寶寶的“喜新厭舊”

瞭解了寶寶的習慣化特點, 爸爸媽媽就不用對寶寶的“喜新厭舊”再去煩惱和擔心了, 所要做的就是巧妙應對寶寶的“喜新厭舊”。

舊玩具玩出新的花樣

當寶寶對玩具的一種特點或是一種玩法熟悉後, 難免會對該玩具失去興趣。

Advertisiment
此時只要爸爸媽媽稍稍用心, 想辦法和寶寶一起對玩具進行改裝, 被寶寶拋至一邊的各種舊玩具就可以被重新開發出來, 用舊玩具玩出新的花樣, 再度吸引寶寶的眼球。 在這個過程中, 一方面能夠激發寶寶的好奇心, 使寶寶對已有的玩具產生新的興趣, 另一方面也能夠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 發揮寶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玩具

“適合寶寶的才是最好的”, 爸爸媽媽在買玩具的時候, 需要根據寶寶的年齡, 正確估計寶寶的能力, 買合乎其年齡的和能力的玩具。 如果超出其年齡範圍, 寶寶可能因為不會玩而對玩具失去興趣。 不同年齡階段究竟選擇什麼玩具適宜呢, 下面給爸爸媽媽們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Advertisiment

0~3個月 寶貝喜歡能動、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最好是寶貝躺著就能看到它動, 能聽到它發出美妙聲音的玩具。

3~6個月 寶貝能抓東西了, 喜歡能舔並能握住的玩具。

6~9個月 寶貝會坐了, 能自由使用雙手, 所以能敲打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很適合這個時期的寶貝。 當寶貝會爬了, 能滾著玩或推著玩的玩具更適合。

9~12個月 寶貝能模仿大人了, 配合上歌曲的節拍會拍手、搖動身體, 這個時候的寶貝喜歡能使用指頭的玩具。

12~18個月 寶貝喜歡能放進去又能拿出來的玩具, 如積木、形狀盒、電話形狀的玩具都是寶貝的最愛。

18~24個月 寶貝喜歡能移動的玩具, 如布書、小推車、音樂玩具等, 寶貝都很喜歡。

24~36個月 寶貝喜歡益智類型的玩具, 如拼插玩具、串珠子、拼圖等玩具很適合。

嘗試和寶寶一起手工製作DIY玩具

在寶寶成長過程裡,好奇、探索是寶寶的天性,爸爸媽媽們每天儘量抽出時間,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雙手創造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簡單的玩具,陪著寶寶一起探索,讓寶寶真正做到在遊戲中學習。家裡的碎布頭、舊衣服、塑膠瓶、雞蛋殼、包裝盒等都可以當材料。雞蛋殼做不倒翁;塑膠瓶做打電話的聽筒;毛線衣縫只小狗;包裝盒安上四個瓶蓋軲轆,一輛會跑的小汽車就做成了……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寶寶在DIY製作過程中不僅可以不斷調動其遊戲興趣,還可以發展其智力、培養其創造力,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感受同爸爸媽媽一起勞作的幸福。這是再多錢也買不來,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了的。

建立寶寶的“物權”意識

為了防止寶寶搶奪別人的玩具,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寶寶建立“物權”意識。如可以在家中給寶寶一個角落或一個抽屜放自己的物品,確立寶寶的所有權;不強迫寶寶把自己的物品送給別人,讓寶寶覺得自己的權益是有保障的,需要自己做出決定。對自己的物品有了物權後,他也會慢慢意識別人也有物權。以後再遇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即使自己喜歡,也不會隨便拿了。

TIP 寶寶喜歡別人的玩具,爸爸媽媽不要粗魯制止

有的爸爸媽媽見到寶寶對自己的新玩具棄之不理,拼命想要得到別人的玩具時表現得十分憤怒,甚至對寶寶一頓打罵。寶寶喜歡別人的玩具,爸爸媽媽不要粗魯的制止,可以指導寶寶禮貌地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可以和別人一起玩或交換著玩,把這變成讓寶寶與他人交往的好機會。

如拼插玩具、串珠子、拼圖等玩具很適合。

嘗試和寶寶一起手工製作DIY玩具

在寶寶成長過程裡,好奇、探索是寶寶的天性,爸爸媽媽們每天儘量抽出時間,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雙手創造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簡單的玩具,陪著寶寶一起探索,讓寶寶真正做到在遊戲中學習。家裡的碎布頭、舊衣服、塑膠瓶、雞蛋殼、包裝盒等都可以當材料。雞蛋殼做不倒翁;塑膠瓶做打電話的聽筒;毛線衣縫只小狗;包裝盒安上四個瓶蓋軲轆,一輛會跑的小汽車就做成了……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寶寶在DIY製作過程中不僅可以不斷調動其遊戲興趣,還可以發展其智力、培養其創造力,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感受同爸爸媽媽一起勞作的幸福。這是再多錢也買不來,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了的。

建立寶寶的“物權”意識

為了防止寶寶搶奪別人的玩具,爸爸媽媽需要幫助寶寶建立“物權”意識。如可以在家中給寶寶一個角落或一個抽屜放自己的物品,確立寶寶的所有權;不強迫寶寶把自己的物品送給別人,讓寶寶覺得自己的權益是有保障的,需要自己做出決定。對自己的物品有了物權後,他也會慢慢意識別人也有物權。以後再遇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即使自己喜歡,也不會隨便拿了。

TIP 寶寶喜歡別人的玩具,爸爸媽媽不要粗魯制止

有的爸爸媽媽見到寶寶對自己的新玩具棄之不理,拼命想要得到別人的玩具時表現得十分憤怒,甚至對寶寶一頓打罵。寶寶喜歡別人的玩具,爸爸媽媽不要粗魯的制止,可以指導寶寶禮貌地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可以和別人一起玩或交換著玩,把這變成讓寶寶與他人交往的好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