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單親孩子犯罪率比正常家庭高

根據資料表明, 單親孩子的犯罪率要比擁有健全家庭孩子的犯罪率要高得多。 該如何正確引導單親孩子走出心理誤區, 避免單親孩子出現心理與人格上的問題?

芝罘區法院的顧庭長認為, 單親孩子的犯罪率要比擁有健全家庭孩子的犯罪率要高得多。 下面案例中明明的犯罪就是由單親家庭對其教育不當造成的:

2000年, 當時明明(化名)14歲, 父母因為感情不和而離異, 隨後他隨父親一起居住、生活。 然而父親對他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都漠不關心, 明明犯一點錯誤便會挨打;父親喝了酒之後, 明明更是成為出氣筒,

Advertisiment
任憑明明跪在地上怎樣哭喊求饒, 仍然免不了一頓打。 為了躲避粗暴的父親, 兩個月之後, 明明離家出走了, 跟一些不良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但在親屬的干涉下, 明明又回到了媽媽身邊。 然而媽媽也並沒有給孩子足夠的愛, 很快, 媽媽便把明明送到了福山區一武校學武。

在校期間, 媽媽很少去看望明明, 甚至半年也不給孩子打一個電話。 看到其他同學的父母經常提著東西去看孩子, 明明心裡感到低人一等, 感覺自己是被父母遺棄的人。 在缺少關愛的情況下, 明明越來越孤僻, 即使放假也不願回家。 4年的學校生活很快就過去了, 畢業後的他沒有找到工作, 同時遇上了同在外流浪的遲某, 兩人沒有工作,

Advertisiment
沒有錢吃飯, 便動了搶劫的念頭。 今年7月6日21時許, 明明與遲某經過預謀後, 竄到芝罘區興隆街49號樓下, 搶奪李女士的手提包一個, 內有現金300元、手機2部(共價值1700餘元)。 犯罪時, 明明才17歲, 令人痛惜。

該如何正確引導單親孩子走出心理誤區, 避免單親孩子出現心理與人格上的問題, 煙師的王惠萍教授有如下忠告:父母在離婚時, 應先向孩子保證爸爸媽媽的離異絕對不是因孩子造成的, 與他無關。 這樣做會有助於減輕大部分孩子在雙親關係出現問題時所承受的內疚感。 但在減輕孩子的內疚感時, 大人也必須小心, 切不可把錯誤推到配偶身上。 父母在談話中, 不可使用“壞”和“好”這樣的字眼。 可以告訴他, 爸爸媽媽是無法相處才走向分手的。

Advertisiment
在這段情緒混亂的時期, 父母絕對不應該對配偶做任何評判, 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說配偶的壞話。 同時最重要的一項是父母雙方應向孩子保證, 不管父親與媽媽差距有多大, 他們倆仍會像從前那樣愛他。 王教授稱, 也許許多孩子在最初的一段時間, 對自己成為單親孩子會非常不適應, 這時候, 父母應多與他們接近, 並傾心交談。 要讓他們明白, 可能與同齡人相比會感到委屈, 但過後你可能會高興地發現, 他們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鍛煉的機會, 更加自立、更善解人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