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哺乳期用藥對寶寶的影響

母乳是小兒天然的最佳營養食品。 但在母親用某些對小兒有較大影響的藥物期間, 最好不吃母乳。
因為母親用藥後, 部分藥物可以和其它營養成分一樣分泌到乳汁中, 而有些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比在母親血液中的還要高, 如紅黴素可高4~5倍;硫氧嘧啶可高3~12倍。 有些藥物在乳汁中的濃度雖低, 但藥物本身作用對小兒的影響較大, 而小兒對藥物的解毒、排泄等功能又差, 容易引起不良影響。 所以哺乳期間用藥必須慎重。
一般能通過乳汁對小兒產生影響的常用藥物有以下幾種:
1.抗生素類:乳母長期用磺胺嘧啶可引起小兒粒細胞減少,
Advertisiment
溶血性貧血;氯黴素能引起新生兒溶血, 腹瀉;紅黴素能引起小兒嘔吐;四環素可以造成小兒牙齒發黃;鏈黴素可以損害小兒聽力等。
2.抗組織胺類:乳母長期用苯海拉明、異丙嗪可以使小兒出現嗜睡。
3.抗癲癇類:乳母長期用苯妥英鈉可引起小兒大腦發育遲緩。
4.解痙類:乳母長期用阿托品、顛茄等能引起小兒面部潮紅, 煩躁, 經常哭鬧。
5.碘劑、溴劑:乳母長期用這類藥能使小兒的甲狀腺抑制, 智慧發育低下。  
所以媽媽在哺乳期間要儘量不用藥, 或少用藥, 尤其是上述藥物。 必須使用時, 應在用藥期間停止哺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