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備孕>正文

哺乳期嬰兒常見問題的預防和處理

1.吐奶和溢奶 新生兒的胃幾乎呈水準位, 胃的發育還欠健全, 特別是噴門部的括約肌比較松, 所以當胃部充滿乳汁, 特別還混有嬰兒啼哭或吸吮時吞人的空氣時, 奶便容易反流出來, 出現吐奶和溢奶。 預防的方法是在每次喂哺後都應將嬰兒豎抱起靠在母親的肩上, 輕拍嬰兒背部, 使他將胃中的氣體吐出來(打呃), 就可避免吐奶。 嬰兒躺時應取右側臥位, 並將上半身墊高些。
2.體重增長緩慢 母乳餵養的嬰兒一般不如人工餵養的嬰兒胖, 但只要體重增長, 每週平均在125g左右就是正常的、嬰兒並不是越胖越好或增重越快越好越健康。
Advertisiment
胖並不是健康的標誌, 相反提示營養過度, 我們提倡孩子要長得結實、不要胖, 如果增重達不到標準, 則要尋找原因, 如是喂哺次數太少、時間太短, 則應增加喂哺次數和延長喂哺時間, 另外還需檢查嬰兒是否有病。
3.嬰兒拒絕喂哺 這是個重要的問題, 要認真尋找原因。 先從母親方面看:喂哺的姿勢是否正確, 是否有足夠的信心, 耐心和愛心, 有沒有吃特殊的特別是刺激的食物, 噴射反射是否過強或過弱, 有時噴乳反射過強, 嬰兒來不及吞D因亦會拒哺, 有時乳☆禁☆房過脹, 使嬰兒含接有困難, 都應在喂哺前先擠掉一點奶。 再從嬰兒方面找原因:嬰兒是否有鼻塞, 口腔內有無鵝口瘡, 這些都會影響吸吮。
Advertisiment
如嬰兒還有嘔吐、腹瀉、嗜睡、黃疸等情況, 則應詳細診治, 採取相應措施。
4.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會出現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一般於7—10天自行消退, 稱“生理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嬰兒中有少數(約1%)在生後1週末開始出現黃疸, 可持續3—10周, 黃疸並不嚴重, 除黃疸外, 嬰兒其他都正常, 體重增長亦正常, 稱母乳性黃疸。 這可能與乳汁中存在的某種物質有關, 無危害, 可持續母乳餵養。 但是必須首先確診黃疸非嚴重疾病所致。 對有母乳性黃疸的嬰兒如果暫行喂哺48小時, 黃疸會有所消退, 膽紅素水準會明顯降低, 再繼續哺乳, 又會輕度上升, 但不超過原先水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