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種管教法對孩子最有用?

父母雙方對家中的規則和期待要有一致的看法, 該給孩子什麼鼓勵、如何處罰, 雙方要持相同的意見;若有意見不同時, 最好等到孩子不在身邊時再討論, 以免孩子學到偏差的想法和行為。 父母樹立良好榜樣, 孩子會從中獲得更多學習。

自從孩子呱呱落地時, 父母親的責任就開始了

要成為一位現代父母絕非易事, 除了要照顧日常的食衣住行之外, 還要避免小孩生病, 還要積極的對小孩的情緒及心理健康下工夫。 每個父母都期待孩子過得快樂、行為端正、適應環境, 最後還希望他能功成名就。

Advertisiment
就好象挑蘋果一樣, 會將蘋果高高舉起、面對光源, 檢查光線照射下的樣子, 再輕輕壓壓蘋果看是否結實?每位父母都企圖找出一顆最完美的蘋果。

經常聽到有些人大歎管教子女, 不像二、三十年前那麼有效?為何當父母是一份讓人感到困惑的工作呢?現代為人父母比以前更難, 原因是現代孩子所承受的壓力來自同儕、來自學校、來自媒體, 以及來自父母的婚姻狀況, 小孩將感受到的壓力, 轉化為父母遭遇的教養問題。 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 以及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也影響了父母管教子女的方式。

只給孩子“愛”是不夠的

如果有一天你需要拔牙, 當你坐上冰冷的治療台時, 醫生蒙著口罩對你說:“其實我不是牙醫, 也沒有幫病人拔牙的經驗,

Advertisiment
不過請您放心, 我拔牙的動作會很溫柔, 我會非常愛護我的病人, 您只要放輕鬆就好。 ”你還會乖乖坐著讓他拔牙嗎?有些父母認為只要給孩子無限的愛, 那麼他的偏差行為一定能改善, 的確, 摯愛與溫情是最基礎的感情, 但除此之外還需要判斷力和知識。

父母為了讓孩子快樂的成長, 以致常常過度的保護, 即使孩子沒有特別的努力, 也大聲讚賞, 一旦子女承受挫折時, 就難以處理自己的困難;有些父母因為對於管教方式沒有自信, 擔心子女不喜歡自己, 或擔心傷害親子的感情, 因而害怕糾正或處罰子女, 放任孩子不守規矩;也有些父母為了要保護子女, 怕他們做出錯誤的選擇, 而幫忙子女做太多決定,

Advertisiment
這樣會讓孩子以為自己無能決定, 顯得較無自信。

父母捍衛子女, 不讓子女們受到痛苦, 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過度的保護, 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愛很重要, 但卻無法保證孩子會出現良好的行為。 孩子不但需要有愛心的父母, 他們更需要接受過訓練的父母。

管教不等於處罰

每當問及家長如何管教孩子?大部分都會回答是如何處罰孩子、如何威脅恐嚇, 但終不能改善孩子的偏差行為, 不但使自己筋疲力盡、心力交瘁, 覺得自己好象只會處罰孩子而已, 最後責怪自己, 認為自己是個可悲、又不適任的父母。

管教當然不等於處罰, 管教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和你合作, 而不是被你控制, 也就是說讓子女學會選擇守規矩的行為來和你合作,

Advertisiment
因為他們知道守規矩的感覺很好。 當你在管教孩子時, 必須要思考:“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有所學習?不會再出現不好的行為?”

尤其當孩子愈來愈大, 你就愈需要他的合作, 因為你將會愈來愈無法控制他。 你必須要相信孩子是有和你合作的意願, 當孩子還小就必須要教導他決定自己的行為, 然後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 如果你要強行控制他, 他不但不會發

展出自製的能力, 還會使他的行為容易失去控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