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哪些因素會影響兒童自尊的發展

自尊是人自我系統的核心成分之一, 它的發展狀況不僅與人的心理健康直接相關, 而且也是兒童健康人格發展的必備要素之一, 對兒童的認知、動機、情感及社會行為均有重要影響。

學者們對自尊的界定不盡相同, 但有一致之處。 首先, 自尊是在一定的人際交往中形成的, 受個人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制約;其次, 自尊離不開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再次, 自尊是一種情感體驗。

對兒童來說, 影響其自尊發展的因素主要有:
1. 外貌對自尊的影響。 外貌作為無所不在的特徵是認識自我的重要成分,

Advertisiment
青少年對自我的評價首先在外貌上, 對自己外貌是否滿意直接與自尊相聯繫。 但自尊絕不僅僅取決於姣好的容貌和苗條的身材。

2. 家庭因素對兒童自尊的影響。 兒童接受教育的空間起點是家庭, 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主要場所。 兒童的社會知識、道德規範及社會行為, 首先是從家庭中獲得的。 自尊作為社會化的重要方面, 當然要受家庭的影響。 家庭中的各種因素, 比如家庭結構、經濟收入、教養方式的特點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兒童自尊的形成和發展。 其中, 教養方式是家庭因素中對兒童自尊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 它不僅影響自尊總體水準, 而且影響自尊各個方面的發展。

3. 學校對兒童自尊的影響。 兒童進入學齡期後,

Advertisiment
學校對兒童自尊的影響日益顯著, 學生的自尊與老師、同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老師的關心、鼓勵、讚揚、嚴格要求等對兒童自尊的發展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同時, 老師不當的教育態度也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此外, 兒童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若受到同伴的歡迎, 形成對自我肯定的評價, 其自尊水準也相對較高。

4. 社會文化的影響。 自尊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產生的, 因此, 一定社會中的信仰觀、歷史觀、認識觀、人生觀、行為準則、生活方式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每個社會成員。

提高兒童的自尊水準, 一方面在於兒童自身在成長過程中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另一方面, 父母、教師、社會等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