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哪些因素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 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也有不利於孩子發展的消極的一面。 如果忽視這些不利因素, 將有礙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這些不利因素及其對孩子的消極影響表現如下:

獨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和家庭長者對孩子的過分溺愛與遷就, 容易養成孩子的優越感、任性、好發脾氣等缺點。 有的家長受舊觀念的影響, 認為獨根難長, 獨苗難養。 因為, 怕獨生子女難長, 全家人視獨生子女為“掌上明珠”, “天之嬌子“。 象眾星捧月般地對孩子百依百順, 有求必應, 這樣就容易形成孩子的“自我中心”觀念。

Advertisiment
在這樣的環境裡, 孩子只是盡情地享受著家庭的愛, 享受著全家給予自己的吃、喝、玩、樂的權利, 但卻沒有為家庭成員服務的觀念:他們覺得一切都是我的, 一切都應為我而存在。 久而久之, 就會形成孩子的自私心理, 只希望別人為自己服務, ’而自己卻不想為別人盡義務。

獨生子女的家長往往捨得在子女身上花錢, 過分講究孩子的吃穿廠結果也容易養成孩子挑吃挑穿, 好與別人講排場、比闊氣、好虛榮等毛病。 同時也容易使孩子產生驕傲自大、盛氣淩人、不可一世、好表現、好拔尖、不謙虛、不能才禮貌待人等缺點。

由於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幾乎樣樣都能滿足, 結果使孩子十分任性。 一旦某些要求不能立刻滿足,

Advertisiment
他們就會發脾氣, 嚎陶大哭, 甚至摔東西。 由於溺愛和嬌生慣養, 生活一帆風順沒受什麼挫折, 所以他們往往經受不起突然的或意外的心理打擊。 如有人調查八十名少年期精神病患者(住院病人), 其中最幼子女與獨生子女共四十名, 而獨生子女高達17.5%, 但同齡獨生子女在所有孩子中的比例僅占3%。

家長對獨生子女“過分照顧”, 易造成他們獨立性差, 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與勞動習慣, 自製力弱, 膽小怕事, 以及缺乏積極探索客觀世界的主動性, 以至形成智力上的某些缺陷。 有的父母對孩子簡直是“含在嘴裡怕燙著, 捧在手上怕摔著”。 所以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 不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包辦代替, 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幹了,

Advertisiment
結果容易形成孩子獨立性差、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等缺點, 缺乏自覺性、自製力和意志力:他們做事往往缺乏耐心、沒長性, 虎頭蛇尾、有始無終, 有的孩子膽小怕事, 有的又膽大包天, 稱王稱霸。 應該看到, 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培養起勞動習慣, 缺乏應付複雜環境的能力, 長大了就會變得徽惰、恰艱苦等。

獨生子女家長有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教育孩子, 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 這對獨生子女的成長和發展當然是個有利條件。 但應看到, 兒童自誕生開始就憑藉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客觀世界, 從而發展自己的能力, 依據各種成功與失敗的教訓而成長。 因此, 如果家長所施的教育‘過分, 或“過度, , 就會產生不良的效果。 國外一些學者認為,

Advertisiment
家長的”過度教育“會造成孩子學習獨立性和主動性差。 他們雖然知識面廣, 但多是父母“灌輸“的結果, 而不是經過自己努力獨立獲得的。 有些獨生子女雖然知識較豐富, 但只是經驗的簡單積累, 是一種不正常的“早熟”, 也不是智力水準高的表現。 所以這種“過度教育”往往會造成兒童智力發展上的某些缺陷。

當然, 應該看到, 在獨生子女家庭裡, 儘管存在上述不利條件, 但通過科學的教育, 不利條件是可以克服的, 家長只有認識到獨生子女的這些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才能在施教中揚長避短, 使獨生子女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