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各種疾病患者要怎麼保護自己的胎兒

1、乙肝孕婦應該怎樣保護胎兒

乙型肝炎是一種全身性病毒感染性疾病。 一旦患病, 治療十分困難。 因此懷孕婦女發現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攜帶乙型肝炎病毒後, 應及早流產。 因為感染乙肝的孕婦繼續妊娠, 不僅會加重病情, 而且可以把病毒傳染給胎兒, 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育, 造成畸形、死胎。 如果妊娠已到晚期, 孕婦難以引產或需要這個孩子時, 可採取下列一系列措施儘量保護新生兒:

①住院分娩。 由於乙肝病人或攜帶病毒者的羊水、陰☆禁☆道分泌物、血液、汗液以及乳汁、唾液等都帶有病毒, 應由有經驗的醫生助產,

Advertisiment
這樣可在分娩過程中儘量避免嬰兒吸入羊水、血液和其他分泌物, 以減少感染。

②避免將乙肝病毒傳染給嬰兒的最好的方法是給新生兒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應在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 滿1個月和6個月時各注射乙肝疫苗1針。 注射疫苗後對新生兒保護的有效率可達90%;也可在新生兒出生後6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 然後於出生後第一、二、七月注射乙肝疫苗, 其保護有效率可達95%。 這樣可以防止孕婦在分娩時以及產後母嬰密切接觸時嬰兒被傳染。 如何防止乙肝病毒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最近有研究表明, 在孕婦分娩前3個月, 每月注射1針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 至臨產前共3次, 較之其他帶乙肝病毒孕婦所生的新生兒,

Advertisiment
子宮內乙肝病毒感染率減少近10%。

③產後不哺乳。 因為乳汁裡含有大量乙肝病毒, 容易傳給嬰兒, 所以不能哺乳。

④避免接觸傳染。 母親不要親吻嬰幼兒, 不要共用食具和毛巾等物品。 如需接觸嬰兒, 應先洗乾淨手。 有條件的最好母嬰分開, 由健康人餵養, 這樣可避免嬰兒傳染發病。

乙肝父親也有可能通過父嬰傳播把乙肝病毒傳播給胎兒。 父嬰傳播主要是通過生殖細胞傳播, 因此免疫預防應在孕前進行。 孕前如能成功地給妻子注射乙肝疫苗, 使妻子產生抗乙肝病毒的抗體, 則可有效地保護孕婦, 一方面減少孕婦受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幾率, 另一方面也減少了父方的乙肝病毒通過父—母—嬰的方式傳播給子代。

Advertisiment

2、糖尿病患者懷孕應注意什麼

糖尿病患者如果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血糖控制基本正常, 完全可以懷孕。 如果孕期內血糖控制穩定, 營養調配適當, 也可以產下健康的寶寶。

一般來說,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前3~6個月應該把糖化血紅蛋白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 在懷孕期間, 每天至少監測4次血糖, 同時監測尿酮體水準。 要注意各種飲食搭配, 保證胎兒正常發育。 每日保證攝入優質蛋白質以及各種新鮮水果蔬菜, 可以採取少食多餐的辦法以及睡前加餐的辦法。 懷孕期間每個月體重增加不要超過15公斤。 孕期禁服降糖藥, 可以用人胰島素控制血糖, 避免食用動物胰島素, 以免產生結合抗體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Advertisiment

懷孕頭3個月對胎兒的發育影響最大。 這3個月, 母親體內的激素水準會發生較大變化, 血糖水準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 由於胎盤釋放激素的影響, 母親體內可能會存在胰島素抵抗, 對血糖變化的敏感性也會有所降低, 因此在這段時期內, 要特別注意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平時身邊可以攜帶一些零食, 並且根據每天的血糖水準來調整胰島素的用量。

3、心臟病患者懷孕應該怎樣保健

妊娠後並心臟病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患心臟病婦女能否承受妊娠, 取決於孕期血流動力學變化的代償機能。 根據紐約心臟病學會的心功能分級, 一二級無心衰及併發症的婦女一般可以妊娠, 三四級或曾有心衰者暫時不宜妊娠。

Advertisiment
不同類型心臟病也應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所以患有心臟病的育齡婦女, 孕前應仔細向醫師諮詢, 通過醫師指導, 選擇合適的妊娠時機, 妊娠後應該加強孕期保健, 以保證母親和胎兒的安全。

心臟病孕婦比不得健康孕婦, 無論是懷孕還是分娩, 都會加重心臟負擔, 有促發心力衰竭的可能。 所以, 患心臟病的孕婦應特別注意孕期保健。 要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 有資料表明, 未經產前檢查的心臟病孕婦比做過產前檢查者心力衰竭的發生率和孕婦死亡率要高出數倍。 具體的檢查時間為:開始妊娠時每個月檢查1次, 4個月後每兩周檢查1次, 6個月後每週檢查1次。 為了確保母子平安, 一般應在預產期前1個月就住院休息, 尤其是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孕婦更應儘早住院。妊娠合併心臟病的孕婦即使心功能良好,沒有發生心衰,也應在預防產期前兩周住院待產,以便發現異常時能及早採取措施,確保安全分娩。

懷孕3~4個月期間,孕婦可以做些輕微的工作和家務活,若發生氣急、心慌、胸悶等症狀,說明心臟負荷已超重,應立即休息,停止工作或幹家務。在懷孕的中晚期就更應注意休息,避免情緒激動。孕婦睡眠時間一定要充足,每日保證臥床休息10個小時以上,每餐後也應休息半小時,以減輕心臟負擔,降低耗氧量。但這並不是說孕婦非得絕對臥床不可,即使孕晚期也可以散散步,掃掃地,洗洗碗。總之,只要不出現疲乏、氣急、心悸等症狀就可以。臥床時最好採取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避免回心血量減少。

孕婦除了要負擔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要擔負自身因妊娠所增加的營養需求。患心臟病的孕婦如果營養不足或飲食調配不當,比一般孕婦更容易發生妊娠併發症,如貧血、水腫等。心臟病孕婦的菜肴宜清淡、易消化,從妊娠第四個月起,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3~5克,以免增加體內鈉水的瀦留,加重心臟負擔。孕期除應補充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外,自懷孕第20周起開始補充鐵劑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減輕因血液稀釋造成的低氧血症導致的心臟負擔加重,並且儘量不要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過度刺激性的食物。應注意的是,

整個妊娠期孕婦的體重增加不宜超過9公斤,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如果在夜間出現了胸悶、氣促,一定要警惕,小心早期心衰的發生。

患心臟病的孕婦,肌體抵抗力較一般孕婦明顯低下,易受病菌、病毒的侵襲,所以心臟病孕婦在季節交換之際要注意冷熱,在傳染病流行季節要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與各種傳染病人接觸,防止呼吸道感染。另外,孕期要注意性☆禁☆生☆禁☆活衛生,以免發生感染。一旦患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去醫院,遵醫囑服藥。怕藥物會累及胎兒或擅自服藥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患心臟病的孕婦常因心臟代償功能不良,而使胎兒處於低氧狀態下,導致胎兒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窘迫、早產、死胎等現象發生,所以孕期應加強胎兒監護,包括胎動計數、胎盤功能、無負荷試驗(NST)、B超檢查等。

尤其是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孕婦更應儘早住院。妊娠合併心臟病的孕婦即使心功能良好,沒有發生心衰,也應在預防產期前兩周住院待產,以便發現異常時能及早採取措施,確保安全分娩。

懷孕3~4個月期間,孕婦可以做些輕微的工作和家務活,若發生氣急、心慌、胸悶等症狀,說明心臟負荷已超重,應立即休息,停止工作或幹家務。在懷孕的中晚期就更應注意休息,避免情緒激動。孕婦睡眠時間一定要充足,每日保證臥床休息10個小時以上,每餐後也應休息半小時,以減輕心臟負擔,降低耗氧量。但這並不是說孕婦非得絕對臥床不可,即使孕晚期也可以散散步,掃掃地,洗洗碗。總之,只要不出現疲乏、氣急、心悸等症狀就可以。臥床時最好採取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避免回心血量減少。

孕婦除了要負擔胎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要擔負自身因妊娠所增加的營養需求。患心臟病的孕婦如果營養不足或飲食調配不當,比一般孕婦更容易發生妊娠併發症,如貧血、水腫等。心臟病孕婦的菜肴宜清淡、易消化,從妊娠第四個月起,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3~5克,以免增加體內鈉水的瀦留,加重心臟負擔。孕期除應補充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外,自懷孕第20周起開始補充鐵劑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減輕因血液稀釋造成的低氧血症導致的心臟負擔加重,並且儘量不要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過度刺激性的食物。應注意的是,

整個妊娠期孕婦的體重增加不宜超過9公斤,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如果在夜間出現了胸悶、氣促,一定要警惕,小心早期心衰的發生。

患心臟病的孕婦,肌體抵抗力較一般孕婦明顯低下,易受病菌、病毒的侵襲,所以心臟病孕婦在季節交換之際要注意冷熱,在傳染病流行季節要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與各種傳染病人接觸,防止呼吸道感染。另外,孕期要注意性☆禁☆生☆禁☆活衛生,以免發生感染。一旦患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去醫院,遵醫囑服藥。怕藥物會累及胎兒或擅自服藥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患心臟病的孕婦常因心臟代償功能不良,而使胎兒處於低氧狀態下,導致胎兒宮內生長遲緩、胎兒窘迫、早產、死胎等現象發生,所以孕期應加強胎兒監護,包括胎動計數、胎盤功能、無負荷試驗(NST)、B超檢查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