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吃手是寶寶智力發展的標誌

若寶寶長期養成吃手的壞習慣, 對其未來的個性發展會有諸多不利影響。 寶寶吃手不僅會影響寶寶身體的健康, 而且容易讓寶寶產生焦慮, 緊張, 自卑或是抑鬱這類的不良情緒, 從而嚴重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所以父母們應該正確引導寶寶, 糾正寶寶吃手的不良習慣。

如何讓寶寶戒掉吃手的習慣:

幫助寶寶戒掉手指“棒棒糖”, 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愛心和耐心。 因為寶寶也有逆反心理, 強行阻止寶寶的吃手習慣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反而強化這一行為。 在給予寶寶關愛的同時, 爸爸媽媽應讓寶寶明白小手除了吃之外還有更多的用途,

Advertisiment
多多鼓勵寶寶探索小手的技能, 鼓勵他去觸摸, 去探索和去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

2歲以下的寶寶吃手父母們不必擔心:吃手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寶寶呱呱墜地, 外物對寶寶來說都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但初到人世的寶寶大腦發育還不夠完善, 大腦的定位系統還沒有成熟。 所以把手放在嘴裡吃對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寶寶再長大一些, 手指功能開始分化, 初期的手眼協調功能也開始顯現了。

2~3個月後的寶寶會開始出現手的動作, 他往往會揮舞著他的手臂和這件大“玩具”玩得不亦樂乎。 當寶寶真正能把手放在嘴巴裡啃的時候, 則說明寶寶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已經相互配合、相互協調了。

Advertisiment
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爸爸媽媽應當為寶寶的這個舉動自豪才對。

吃手是寶寶心理發展的需要

寶寶長到2~3個月時正處於口的敏感期, 這個時期的很多寶寶喜歡含著媽媽的乳☆禁☆頭或是咬著小手睡覺。 有個東西放在嘴裡對他們來說會多些安全感, 而一旦吸吮、舔啃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讓他不安, 並產生暴躁、抑鬱的不良情緒。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德和埃裡克森認為, 在寶寶吃手的活動中還包含了人類性快感需要的自然反映。 這裡的性快感只是一種近似于成人快感的情緒, 吃手可以消除寶寶的不安、煩躁、緊張, 具有鎮靜作用。 強制性的讓寶寶停止吃手,

Advertisiment
會使得寶寶產生逆反心理或是心理上的陰影。 據國外研究發現, 在這個時期若寶寶的行為受到強制約束、口的敏感期沒有得到正確對待的話, 當他長大後將更易形成具攻擊力的性格。 男孩易具有暴力傾向, 女孩則會更愛說閒話, 諷刺挖苦人。

兩周歲以前的寶寶有吃手的行為, 爸爸媽媽不用特別擔心, 沒有必要去阻止它。 吃手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發展階段和心理需求。 大部分是一種一貫性的行為, 長大後也不大會養成吃手的習慣。 爸爸媽媽要做的只是經常幫寶寶洗手, 保持寶寶的手部衛生, 以防細菌入侵引起寶寶的胃腸道感染。

愛心小貼士:

其實, 父母應該多花些時間來與寶寶進行溝通, 多一點陪寶寶聊天,

Advertisiment
或者是與寶寶一起玩遊戲, 給予寶寶更多的關愛, 這樣就可轉移到寶寶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 經常抱抱, 經常撫摸寶寶, 可以讓其感到滿足, 安全和幸福。 有助於讓寶寶消除敏感的心理, 建立自信心, 這樣寶寶就可以改掉吃手的不良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