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史上最全的冬季坐月子秘笈 新媽媽你get了嗎

冬季天氣寒冷, 若是新媽媽沒有坐好月子, 受苦的還是自己。 此時, 產婦一定要做好護理、保暖工作, 注意一些事情。 下面教大家如何在冬季坐一個舒適的月子。

冬季坐月子之護理

首先, 大家來看看冬季坐月子日常要留心哪些細節:

 控制室內溫度

天氣寒冷, 室內的溫度應控制好, 20℃—25℃為宜。 記住, 溫度不要太高或太低, 否則會使新媽媽和寶寶健康受到影響。 若不在供暖區, 可以開空調或取暖器等, 太熱可引起產褥熱、捂熱綜合征, 太低易患病。 提醒大家, 為了避免室內太過乾燥, 在使用取暖設備的同時, 應注意將室內濕度控制在55%—65%。

Advertisiment

注意空氣流通

傳統捂月子那套已經過時啦。 日常, 新媽媽坐月子的房間應勤通風換氣,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這樣產婦和寶寶才更健康。 每天房間通風1—2次為宜, 每次大概20—30min。 當然, 人要防風。 在通風換氣時, 新媽媽和寶寶可以暫時轉移到另一個房間, 或是蓋好被子, 避免受到風的直吹。

適時曬曬太陽

這是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菌作用, 還能幫助寶寶退黃疸, 但無法穿透玻璃窗。 天氣不錯時, 且沒有風, 下午可以打開窗戶曬曬太陽。 另外, 提醒大家, 最好不要在產婦和寶寶的房間裡放任何盆栽或花束, 以免損害母嬰呼吸系統, 甚至引起過敏。

適當下床、外出活動

冬天坐月子, 若你真的在床上躺一個月就太傻了。

Advertisiment
絕對臥床其實並不好, 不利於產婦消化系統和生殖系統的恢復, 特別是剖腹產媽媽。 剛分娩後, 產婦最好不要下床過多活動。 但是一些基本的生活瑣事注意些還是可以做, 比如洗漱、上廁所、吃飯等。 一般情況下, 順產媽媽產後2—3天, 剖腹產媽媽產後7天可以適當下床活動。

注意洗漱問題

老一輩還有一個說法, 月子裡不能洗頭、洗澡甚至不能刷牙。 其實, 科學做法並不是這樣, 如不注意清潔易滋生細菌, 還會感染寶寶。 通常, 冬季坐月子的新媽媽分娩1周後可以洗澡, 建議採用淋浴的方式。 洗澡時, 可以使用浴霸燈取暖設備, 保持浴室溫暖, 水溫宜保持在37℃左右, 洗浴時間建議控制在5—10min。 洗頭也可以進行, 注意洗完立即擦乾。 而牙齒可以選擇軟毛牙刷和溫水天天刷。

Advertisiment

冬季坐月子之穿衣

冬天坐月子, 一定要注意保暖。 請大家牢記以下事項:

兩注意

1.衣物要寬鬆、舒適

只要室內溫度適宜, 新媽千萬不要裡三層外三層。 最好選擇寬鬆、柔軟、舒適的衣物, 只要產婦不覺得寒冷即可。 產後新媽媽體虛易出汗, 記得勤清潔身體, 勤換內衣, 保持皮膚很身體清潔、乾爽。

2.被子別太厚

有人認為, 冬天坐月子被子要厚, 以免受涼留下月子病。 其實不然, 為了避免產褥熱, 月子期間蓋得被子最好比孕晚期薄一些。 至於材質, 建議選擇棉質或棉質等輕柔、透氣的產品。

3重點

1.頭部

尤其是外出時, 頭部保暖工作一定要最好。 否則頭部受寒冷刺激, 造成血管收縮, 可引起頭疼、感冒等症狀。

Advertisiment
若室內溫暖適宜, 可以不戴帽, 以免影響正常散熱。

2.腿腳

俗話說, 寒從腳入。 所以不管在家還在外出, 一定要保持讓腳暖起來, 穿上舒適的棉襪和鞋子。 另外, 腿部關節也容易受寒冷侵襲, 若不想日後成了老寒腿, 月子期間要腿部保暖工作要做好。

3.腰腹

不少媽媽產後腰痛, 這都是因為月子期間受寒所致。 坐月子時, 產婦的腰腹十分敏感, 很容易受涼, 大家一定要多注意。

冬季坐月子之飲食

冬天坐月子, 產婦主要靠喝湯食補, 這裡有講究。

原則:營養均衡

坐月子時, 產後宜吃營養高、熱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 還應適當多喝湯水, 促進身體恢復和保證奶水充沛。 但切忌大補, 產後第1周應以無鹽、半流質的飲食為主, 第2周可以慢慢喝一些清淡為主的湯水。

Advertisiment
還應避免吃生冷、寒涼以及辛辣大熱和過敏性食物, 以免引起惡露不下、腰痛、便秘、過敏等問題。

另外, 蔬菜、蔬果也應適當補充。 提醒新媽媽, 不要拒絕吃可以補充水分、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的水果。 現在天氣冷, 水果可以適當加熱一下再吃。 若產婦體質虛弱, 可以將水果切塊用水稍煮後, 連渣帶水一起食用。

常見誤區

1.每天無限制喝湯

產後多喝一些湯水這沒錯, 比如鯽魚湯、蛋花湯等, 營養易於消化吸收, 可以促進乳汁分泌。 但新媽媽不能不限量地喝, 否則容易造成乳☆禁☆房脹痛, 若處理不當可引起乳腺炎。

2.只喝湯不吃肉

這麼做不對, 因為湯裡只有一部分的營養, 食材的很多營養都在肉裡。 若是只喝湯不吃肉, 那麼乳汁的分泌量可能不受影響,但影響身體的營養攝取,會使乳汁品質變差。

3.只吃老母雞

其實,吃公雞更易下奶。生產後,新媽媽體內雌性激素、孕激素濃度降低,這可以促進催乳素效能發揮助力乳汁形成。母雞(卵巢、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會影響新媽媽促乳素的發揮作用,阻礙泌乳。而公雞含有一定量的雄性激素,可對抗雌性性激素,且脂肪含量少,清燉(連同睾丸)食用,對母嬰健康有利。若想進行母乳餵養,產後1周內不宜吃燉母雞,產後10天左右等乳汁充沛可以適當食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作用。

那麼乳汁的分泌量可能不受影響,但影響身體的營養攝取,會使乳汁品質變差。

3.只吃老母雞

其實,吃公雞更易下奶。生產後,新媽媽體內雌性激素、孕激素濃度降低,這可以促進催乳素效能發揮助力乳汁形成。母雞(卵巢、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會影響新媽媽促乳素的發揮作用,阻礙泌乳。而公雞含有一定量的雄性激素,可對抗雌性性激素,且脂肪含量少,清燉(連同睾丸)食用,對母嬰健康有利。若想進行母乳餵養,產後1周內不宜吃燉母雞,產後10天左右等乳汁充沛可以適當食用,有增強體力、強身壯體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