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可愛動物與爸爸類型

熊貓型爸爸——驕縱 診斷:關愛過度, 干涉不夠。
典型情節:爸爸帶寶寶到玩具櫃檯前, 琳琅滿目的玩具, 多得數不清。 寶寶一開始只看上一把小手槍, 爸爸心想:寶寶想要, 為了他開心, 儘管家裡已經有無數把, 還是買下來吧!買完後, 寶寶站在櫃檯前, 還是不肯走, 他又看上了一隻天線寶寶的毛絨玩具, 一定要買。 爸爸又掏錢, 買下了毛絨玩具。 這回寶寶該走了吧?這時他又看見一輛紅色的小汽車:“爸爸, 車、車, 我要車。 ”爸爸不想為他買了, 說了一句:“不能買了。 ”寶寶大哭:“你就得買!就得買!”爸爸於是買下了第三件玩具。

Advertisiment
寶寶這才拉著爸爸的手走了。
熊貓型爸爸的特點:你對寶寶有求必應, 無論對與錯, 不加思考, 只要寶寶想要的、想得到的, 你都儘量滿足, 極少拒絕。 可能你要下這個寶寶很不容易, 或者你是年齡很大才有的寶寶, 或者你平時工作很忙, 顧不上他, 偶爾陪伴他就來惡補父愛, 因此你對寶寶倍加疼愛。
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寶寶沒有較強烈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他覺得所有想要的東西, 都是應該的, 都是能得到的。
2.寶寶社交能力不強, 因為在小夥伴中, 他經常受挫, 他想做的事情, 其他小朋友不聽。
3.寶寶在家稍有不順心, 就大哭大鬧, 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時還敢動手打爸爸, 但在外面卻膽小如鼠, 時刻要爸爸保護、替他撐腰。
Advertisiment

4.寶寶對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 因為來得太容易了。
5.寶寶幼稚, 不明事理, 完全以自我為中心, 長大後也缺少對別人的關愛。
應當改進的教育措施:
1.糾正思想觀念, 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愛孩子。
2.對寶寶的要求, 要考慮一下是否合理, 再答應下來。 比如, 在寶寶要槍的時候, 告訴他:“家裡有許多槍了, 你換個別的玩具。 ”讓寶寶明白不給他買槍的理由。
3.對寶寶學會說“不”, 語氣要堅定, 不能讓寶寶覺得還有談條件的餘地, 爸爸只是說著玩的。
4.對寶寶無理的哭鬧行為, 可先置之不理, 等他安靜下來, 再問問他, 說一說這種行為對與不對。
5.創造寶寶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機會, 在同伴的交往中, 他漸漸會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
海馬型爸爸——過度保護 診斷:關愛過度、干涉過度。
Advertisiment

典型情節:爸爸和寶寶在家裡, 爸爸始終盯著寶寶。 寶寶要去廚房, 爸爸怕刀子碰傷寶寶不讓去。 寶寶要去洗手間玩水, 爸爸怕水弄濕了寶寶的小腳著涼。 寶寶要吃蘋果, 爸爸要把蘋果用熱水泡過再吃, 怕太涼了寶寶吃後拉肚子。 寶寶在前面走, 爸爸緊跟其後, 怕他不小心摔倒。
海馬型爸爸特點:海馬型爸爸非常喜歡陪伴寶寶, 對於媽媽對寶寶的照顧, 總能挑出許多問題, 認為媽媽對寶寶的照顧不夠細緻, 只有自己對寶寶的照顧最周到。 寶寶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 總要搶先一步為他做了。 有時還總無理由地擔心, 擔心寶寶吃得不好、睡得不好。 寶寶如果磕著碰著, 就內疚、自責, 認為自己沒做好。
Advertisiment
在生活中, 喜歡包辦寶寶的一切, 認為這就是對他的愛。 可能是因為寶寶體質弱或者年齡較大才有的寶寶, 所以才如此。
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由於很多事情都是爸爸代勞, 沒有給予寶寶鍛煉的機會, 寶寶的自理能力極差。
2.沒有主見, 寶寶長大後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力。
3.依賴心理嚴重, 有什麼事情自己不願做, 就找爸爸, 缺少克服困難的精神。
4.對寶寶的約束過多, 寶寶做起事來畏首畏尾, 膽小怕事。
5.由於很多事情不能獨立完成, 因此缺少成就感。
應當改進的教育措施:
1.糾正思想觀念, 明白對寶寶保護過多, 會制約寶寶的個性發展。
2.寶寶有能力自己做的事, 就讓他自己來。 比如寶寶要自己吃飯, 就把勺子給他;要自己下樓梯,
Advertisiment
就保護好他, 讓他自己走走看。
3.寶寶成長過程中, 會碰到很多問題, 嘗試著讓他自己解決。 比如寶寶要吃橘子, 就給他一個, 讓他嘗試自己剝開, 吃到嘴裡。
鴨子型爸爸——放任 診斷:關愛不夠、干涉不夠。
典型情節:鴨子型爸爸帶寶寶去超市。 爸爸走在前面, 寶寶在後面緊跟著。 在喜歡的電器前, 爸爸停下腳步, 專心地看著最新的產品, 考慮是否可以買下來。 寶寶自己去食品的貨架, 取下一塊巧克力就送到嘴裡。 3歲的寶寶沒人看護, 自己走來走去, 超市開始廣播誰家寶寶走失。 爸爸這才發現, 寶寶不見了, 慌忙去找寶寶。
鴨子型爸爸的特點:
鴨子型爸爸比較注重個人的生活, 對寶寶關心不夠。 許多事情任由寶寶為所欲為, 不太注意。 對寶寶的情緒反應、要求,常不予重視,置之不理。可能這位父親要寶寶比較年輕,心理上準備不足,還沒找到做父親的感覺;也可能是工作或生意非常忙碌,無心顧及寶寶;或者本來不喜歡寶寶,對他也就不重視。

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寶寶小時候經常出現意外的傷害,如燙傷、摔傷。
2.寶寶長大後不會關心別人,他只顧自己是否合適。
3.寶寶長大後不聽爸爸及長輩或領導的話。
4.由於缺少正確的管教,寶寶大些後容易出現盜竊、打架等行為,成為問題兒童。
5.寶寶由於沒有安全感,這使他今後對人沒有信任感。
應當改進的教育措施:
1.糾正思想觀念,既然生下他,就要愛他、管他。
2.明白寶寶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延續。
3.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點時間,陪寶寶玩一會兒,說說話、講講故事。
4.對寶寶的行動,要多留意,因為寶寶沒有經驗,不免磕著碰著,你要提前做好對寶寶的保護。
5.多抱抱寶寶,多誇獎寶寶,讓寶寶體驗到父愛。
6.請不要將寶寶長期托給別人撫養,這將造成寶寶長大後與你溝通困難。
老虎型爸爸——支配 診斷:關愛不夠、干涉過度。
典型情節:路過一家書店,寶寶和爸爸一起進去。寶寶看中了一本故事書,爸爸看了看說:“這本書不能買,買這本。”爸爸拿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在爸爸看來,唐詩更有價值,寶寶應該學有用的知識。寶寶不從,爸爸說:“要不就什麼也別買。”寶寶無奈,只得聽從爸爸的話,買下《唐詩三百首》。
老虎型爸爸的特點:
和寶寶在一起時,老虎型爸爸總是處在領導的位置,寶寶要做什麼事,都要聽你的。你喜歡用命令的語氣,要寶寶絕對服從。一旦寶寶不聽,就嚴加斥責,施以處罰。寶寶即使不服氣,也要完全聽話,不敢違抗。這位爸爸可能是位軍人、也可能在單位是領導,職業上的特點在對待寶寶時也不由自主表現出來。你對是非有準確的辨別力,但卻忽略寶寶的感受,不能從寶寶的情感、心理出發。 
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寶寶受到的總是挫折,變得毫無自信。
2.寶寶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總是揣摸別人怎麼想的,然後說出來,以討別人歡心。
3.寶寶對父親表面上聽從,內心卻不服,對父親抱著極大的反感。
4.有些寶寶變得性格懦弱,長大後毫無主見,毫無創造性。
應當改進的教育措施:
1.糾正你的教育觀念,寶寶是個獨立的個體,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某些合理要求。
2.多考慮寶寶的生理、心理特點,多從寶寶的角度來思考,3歲的人和30歲的人喜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3.學會使用技巧,比如寶寶想看電視,不要粗魯地拒絕不讓看,而是提議咱們玩騎馬的遊戲或是去外面玩好不好,從而給寶寶選擇的機會。
4.不要經常使用命令的語氣,而應當使用商量的語氣,製造民主氣氛。
猴子型爸爸——理想 診斷:非常健康
典型情節:爸爸帶寶寶去買東西,在玩具櫃檯前,寶寶一定要買玩具。爸爸考慮到好久沒買新玩具了,可以為他買一個,於是讓寶寶自己挑,寶寶選中了一只能彈出子彈的手槍。爸爸建議說:“這個槍危險,傷著小朋友怎麼辦?你看看要那個可以發出聲音的槍好不好。”在爸爸的提議下,寶寶答應買發聲槍。
猴子型爸爸的特點:
猴子型爸爸比較靈活,對各種事情有一定原則,在一定範圍內,又讓寶寶有充分的自由度。當遇到危險時能及時保護寶寶,當在無危險的情況下,又能放得開,讓寶寶盡情玩耍。在很多時候,他不是以父親的姿態出現,他更像是寶寶的玩伴、朋友,帶著他玩,和他一起享受童年。能考慮寶寶的情緒與需求,而且關心寶寶的生活,是個稱職的父親。
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1.寶寶有滿足感、幸福感,能體驗到生活的快樂。
2.寶寶能感受到父親對他的愛,也學會愛父親,即使長大後父子出現矛盾,也能很快溝通,不會造成隔閡。
3.寶寶有自信心、創造力也能盡情發揮。
4.寶寶能經受挫折,面對困難也不怕。

對寶寶的情緒反應、要求,常不予重視,置之不理。可能這位父親要寶寶比較年輕,心理上準備不足,還沒找到做父親的感覺;也可能是工作或生意非常忙碌,無心顧及寶寶;或者本來不喜歡寶寶,對他也就不重視。

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寶寶小時候經常出現意外的傷害,如燙傷、摔傷。
2.寶寶長大後不會關心別人,他只顧自己是否合適。
3.寶寶長大後不聽爸爸及長輩或領導的話。
4.由於缺少正確的管教,寶寶大些後容易出現盜竊、打架等行為,成為問題兒童。
5.寶寶由於沒有安全感,這使他今後對人沒有信任感。
應當改進的教育措施:
1.糾正思想觀念,既然生下他,就要愛他、管他。
2.明白寶寶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延續。
3.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點時間,陪寶寶玩一會兒,說說話、講講故事。
4.對寶寶的行動,要多留意,因為寶寶沒有經驗,不免磕著碰著,你要提前做好對寶寶的保護。
5.多抱抱寶寶,多誇獎寶寶,讓寶寶體驗到父愛。
6.請不要將寶寶長期托給別人撫養,這將造成寶寶長大後與你溝通困難。
老虎型爸爸——支配 診斷:關愛不夠、干涉過度。
典型情節:路過一家書店,寶寶和爸爸一起進去。寶寶看中了一本故事書,爸爸看了看說:“這本書不能買,買這本。”爸爸拿起了一本《唐詩三百首》。在爸爸看來,唐詩更有價值,寶寶應該學有用的知識。寶寶不從,爸爸說:“要不就什麼也別買。”寶寶無奈,只得聽從爸爸的話,買下《唐詩三百首》。
老虎型爸爸的特點:
和寶寶在一起時,老虎型爸爸總是處在領導的位置,寶寶要做什麼事,都要聽你的。你喜歡用命令的語氣,要寶寶絕對服從。一旦寶寶不聽,就嚴加斥責,施以處罰。寶寶即使不服氣,也要完全聽話,不敢違抗。這位爸爸可能是位軍人、也可能在單位是領導,職業上的特點在對待寶寶時也不由自主表現出來。你對是非有準確的辨別力,但卻忽略寶寶的感受,不能從寶寶的情感、心理出發。 
對寶寶成長的不良影響:
1.寶寶受到的總是挫折,變得毫無自信。
2.寶寶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總是揣摸別人怎麼想的,然後說出來,以討別人歡心。
3.寶寶對父親表面上聽從,內心卻不服,對父親抱著極大的反感。
4.有些寶寶變得性格懦弱,長大後毫無主見,毫無創造性。
應當改進的教育措施:
1.糾正你的教育觀念,寶寶是個獨立的個體,一定要尊重寶寶的某些合理要求。
2.多考慮寶寶的生理、心理特點,多從寶寶的角度來思考,3歲的人和30歲的人喜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3.學會使用技巧,比如寶寶想看電視,不要粗魯地拒絕不讓看,而是提議咱們玩騎馬的遊戲或是去外面玩好不好,從而給寶寶選擇的機會。
4.不要經常使用命令的語氣,而應當使用商量的語氣,製造民主氣氛。
猴子型爸爸——理想 診斷:非常健康
典型情節:爸爸帶寶寶去買東西,在玩具櫃檯前,寶寶一定要買玩具。爸爸考慮到好久沒買新玩具了,可以為他買一個,於是讓寶寶自己挑,寶寶選中了一只能彈出子彈的手槍。爸爸建議說:“這個槍危險,傷著小朋友怎麼辦?你看看要那個可以發出聲音的槍好不好。”在爸爸的提議下,寶寶答應買發聲槍。
猴子型爸爸的特點:
猴子型爸爸比較靈活,對各種事情有一定原則,在一定範圍內,又讓寶寶有充分的自由度。當遇到危險時能及時保護寶寶,當在無危險的情況下,又能放得開,讓寶寶盡情玩耍。在很多時候,他不是以父親的姿態出現,他更像是寶寶的玩伴、朋友,帶著他玩,和他一起享受童年。能考慮寶寶的情緒與需求,而且關心寶寶的生活,是個稱職的父親。
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1.寶寶有滿足感、幸福感,能體驗到生活的快樂。
2.寶寶能感受到父親對他的愛,也學會愛父親,即使長大後父子出現矛盾,也能很快溝通,不會造成隔閡。
3.寶寶有自信心、創造力也能盡情發揮。
4.寶寶能經受挫折,面對困難也不怕。